APP下载

“互联网+”形态下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分析与教学实践

2019-12-01李楠魏丹大连科技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数码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岗位互联网+职业

李楠 魏丹 大连科技学院 辽宁大连116052

关键字:互联网+ 职业认知能力 工作室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制定方案并实施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研究实践内容。基于互联网资源培养职业认知能力的整体方案的要求,课题组在本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进行实践,重点在于不断重复与强化职业认知训练,让学生持续关注并分析职业信息,养成良好职业认知的习惯。本文以培养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要求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培养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要求

1.当前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现状

根据调查,相对于包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能力,企业对员工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社会责任心、承受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关注度更高(企业对专业能力要求为3.96,对社会能力的要求为4.27),而这些能力都会受到职业认知程度的直接影响。同时企业对员工社会能力的满意度却与专业能力相差不大(企业对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满意度为3.50,对社会能力的满意度为3.55),这说明教学中相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认知能力没有重点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态度消极、缺乏责任心、离职率高和承受能力差等问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就有明显的体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掌握的职业信息不全面,缺乏对所处职业、企业和岗位的了解和对职业生涯的信心,最突出的职业决策困难是“缺乏关于职业的信息”。

通过对本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否对未来工作有信心,了解本专业岗位的途径、了解岗位、能力需求、了解待遇、熟知本行业名企名人、每周关注IT新闻等信息)显示,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介绍了解职业信息,对行业、企业和岗位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养成积极主动去认识职业的习惯。

2.职业认知能力培养的目标

学生作为职业人要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具备职业认知能力。经济和技术发展促使产业转型,企业对产品线和渠道进行调整,这些因素必然对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产生持续影响,职业人必须能够跟踪企业需求积极调整自己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以谋求职业发展。要做到及时跟踪企业需求,学生对职业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必须具有持续性,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还要让学生养成及时关注职业信息的习惯。归纳起来,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目标概括为:

(1)学生熟悉职业信息获取途径:除了通过课堂教师的介绍之外,学生掌握互联网、职场圈等获取职业、岗位的信息的途径。

(2)学生掌握职业认识方法:学生结合自身性格,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工作调整和未来规划,学会信息筛选。

(3)学生养成职业认识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认知能力需要通过持续训练让学生养成职业认识的习惯,学生能够及时跟踪行业、企业、岗位等职业信息,提高对职业信息的敏感性,为职业生涯提供持续的资讯和决策支持。

二、 培养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教学实践

1.新生入学的职业初识

在新生入学之初,对职业的认知非常有限,尤其是中升本的非普通高招学生。让学生尽快理解学习目的,建立职业认识和理想的雏形是本阶段的重要培养目标。

首先,专业带头人负责向学生介绍专业就业岗位。因为学生对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PHP程序员和主机工程师等概念模糊,专业带头人在介绍时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辅之以案例、图片等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带来最为直观的认识。

其次,专业带头人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安排学生通过互联网检索职业相关信息:相关岗位如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PHP工程师和主机工程师等在本地区人才需求量、薪资待遇、能力要求,以及工作5~8年后的晋升岗位及待遇等。

再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联网、微信等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或BOSS直聘等)检索上述信息。目前00后的新生大多掌握浏览器应用和互联网访问的能力,因此,安排学生通过互联网、微信等自主检索信息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2018年12月27日为例,在智联招聘网站检索东北地区对高职学生能够胜任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岗位招聘信息并统计显示,初次就业月薪处于2500至4500元人民币之间,其高端招聘职位月收入在10000元人民币以上。学生通过检索统计上述信息,不仅可以形成对职业的初步认识,而且招聘启示均包含岗位能力要求,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需求的密切关系,从而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进而提高自身的就业力。

最后,学生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交流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和发展方向,教师依据学生的讨论结合往届毕业生就业案例进行点评,纠正学生职业认知方面的误解并进一步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

2.课程实施中的职业认知能力训练

课程的目标中除专业知识与技能外,将学习领域相关的职业认知也作为重要的素质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突出职业、岗位的体验,充分利用专业技术网络社区、互联网社交圈和企业门户网站等互联网资源进行训练。

(1)在项目课程的制定方案阶段,学生按照教师部署的项目需求制定实施方案。为了获得更为专业的参照,学生利用专业技术网络社区(专业技术论坛,比如CSDN、鸿鹄论坛等)检索相关的方案,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与研究,进而制定出更加合理、专业的建设方案。

(2)在项目课程的设备选型阶段,学生以职业人的视角充分考量用户对功能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先进性等方面的要求,对市场主流的设备提供商进行横向对比,利用这些企业的门户网站检索行业解决方案,分析该企业的产品线。

(3)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遇到技术技能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加入相应的专业技术互联网社交圈(比如网络技术的微信群等),让学生尝试与本行业的专业人士交流。通过与这些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学生不但可以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还能潜移默化感受到职业氛围,深化对职业的认知。

3.工作室的职业认知持续强化训练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职业认知习惯,需要持续的训练。每个学期工作室通过课外项目、组织主题班会、嘉年华等不同的载体进行训练和实践。

在每个学期之初,教师(辅导员、专业带头人或者专业教师)安排本学期专业认知任务,并将专业认知纳入到学期考核。专业认知的任务包括:利用主题班会、兴趣小组活动、IT社团活动等机会介绍行业名企名人,解读年度行业热点、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展现职场活动等。

然后,学生按照不同的任务分工利用互联网公共门户网站信息技术栏目、专业技术网络社区、搜索引擎等资源搜集、整理职业认知的资料。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是学生对职业认知强化训练的过程,同时通过互动交流,还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了解。

为了强化习惯养成训练的持续性,还要将学生注册的专业技术网络社区和互联网社交圈的积分、专业技术文章作转发收藏数量为学期职业认知考核的组成部分。

4.总结

互联网、微信等为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在教学中实施不同的形式的培养方案。在针对本院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学生对岗位人才需求、能力需求和未来发展等几个职业认知要素的认识均有了明显效果,然而,只有少数学生反馈经过训练初步养成了职业认知习惯。这也反映了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难点在于习惯养成,偶尔或者阶段性的介绍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求所有教师在所有课程中持续地进行强化训练,并把这种培养模式常态化。

猜你喜欢

岗位互联网+职业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