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1-30穆红霞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知识社会的创新发展,是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兴形式。简单地说,互联网的作用就是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降低交易过程的成本,细化行业间的分工,促进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间的深度融合,为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一个较好的平台。文章通过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行阐述,分析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从而提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时代变化;财务管理专业

一、 引言

“互联网+”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新兴的生产信息分享平台,指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过程中作为信息资源分享平台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生产资源信息匹配,合理分配生产资源。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不断融合,推动实体经济向前发展。“互联网+”产业融合不单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之间的融合为依据,而是结合社会资源使用的实质效应,充分体现两者的创新价值以及优势,将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相融合,充分的体现核心价值并实现稳定创新。所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和财务管理专业技术的结合,为财务管理专业技能注入“互联网+”的新鲜血液,使学生的实现操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时代背景和实践操作的联系。

二、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新时代不断推进,对于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学习者和工作人员而言,财务人员只有适应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的趋势,做出针对性的改变,才有可能在这场时代变革战争中存活下来以及得到一定的提升。

财务管理人员除了要提升自己现有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能力外,还应当根据网络软件、搜索引擎的发展,对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行进一步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以传统手工核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方向向以大数据电算化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方向转变,财务管理人员应了解和学习大数据发展趋势,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导致财务人员的工作出现被替代的可能性,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渐渐趋向于复合型人才发展趋势,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同时,这也要求未来财务人员的转变方向要将传统模式的转变与时代发展潮流相结合发展。

三、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问题

由于“互聯网+”时代潮流的向前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活跃度越发高涨,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业务财务高度融合,企业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呈现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财务管理人员是当务之急。但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模式仍拘泥于只注重专业技能知识、多种适应岗位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培养的传统模式之中,缺乏人才培养的创新性。

(二)不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平衡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除了需要注重专业知识方面的课程开设和公司管理方面的财务知识之外,还应该有涉及与国际接轨的财务管理专业方面的课程。因为各院校所处环境的差别,“双一流”院校相对于“非双一流”院校而言,普遍有着更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招收的学子成绩也更加优异。在学科建设上,“双一流”高校注重自身的学科建设,推动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向前发展,加快学校自身的实验基地建设,对于自身院校的教学内容更新,提高教材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课程开设上,“双一流”高校具备更加充足的资金为本校学子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开设的课程也与时俱进,促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进程上能够更快速高效。但是,一些“非双一流”高校由于资金相对缺乏、教学条件不够先进,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课程安排不能根据社会发展及时更新。所以,不同院校由于其自身情况的不同,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三)财务管理课程定位问题

当前大多数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由于缺乏对于企业和社会产业运营过程的分析和研究,大多注重会计学专业基础的知识,对于公司管理这一块涉及很少,导致高校的课程定位都存在着“重会计,轻管理”的现象。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需要创设新的教学环境,以新的企业经济发展需求为要求,科学地改革财务管理教学活动,如此一来,学校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教学课程安排,再加上时代变化形式和现代技术融入教学,导致课程定位模糊不清。

(四)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教学方法问题

随着时代进程的推动,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向前发展,财务管理也与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计算机的操作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的特点已经非常明确,不仅要求过硬的基本功,对财会相关理论和实务操作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还要求资本运作和会计管理知识的丰富储备,能够应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只有在 IT 技术方面有熟练的操作能力,才能再解决问题时如鱼得水。但是,许多高校老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沿用传统形式,以授予学生传统的手工核算方式为主,没有与现代社会需要相结合。

(五)“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和运行都有着飞速的转变,有部分高校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产教融合改革,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有些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核心,导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并且,校企合作中断现象频发,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产教融合环境,无法真正达到培养为企业服务的人才。

(六)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后续教育重视程度问题

在大多数普通公司中,财务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核算企业的日常开支和收入,和负责公司按时纳税工作。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认为财务核算工作和财务专业人员只是简单地记账纳税,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于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问题,也只是仅限于应付强制学时,并没有认真看待和重视这一问题。

四、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一)突破局限,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合作不断扩大,社会和企业对于创新创业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模式而言,不能只是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应该打破局限,结合时代要求,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特色研究,进一步定位和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一套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型的应用型培养计划。

(二)提高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专业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发展,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变,财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求具备良好的软技能,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互联网+”趋势所向。因此,企业和社会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高校教育的落后会导致无法培养适合社会进程的人才,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高校与高校的教学帮扶政策。同时,高校也应该积极的改变自身的教育模式,提升自我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高校专业课程定位方向的准确性

课程定位是为了完成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规划而设立的。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课程已经不再满足社会的需要,以前的传统课程,在当下只能算作基础课程。再加上人工智能与当代企业的融合,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运用计算机技术。除此之外,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高校应改变以往一贯在课程中“重会计,轻管理”的安排,提高课程定位的准确性,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管理和会计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四)加快教學方法方向转变

“互联网+”时代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据整合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一定的信息管理能力。当前,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还着眼于理论知识和手工操作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远远达不到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应优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自身的人才引进机制,注重教师的后续教育和在岗培训制度的建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便于彩玉多样化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加快教学方法的转变速度。在教学中适当的建设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大数据工具合理恰当的引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加快产教融合发展速度

现阶段高校应换位思考:“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针对企业的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队伍,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加快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步伐,增加企业在合作中的参与度,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主动精选管理标准的企业或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制定完备的校企合作计划,建设教学实践基地,积极稳固校企关系,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环境,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六)加强企业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后续教育问题重视程度

“互联网+”时代趋势涉及各行各业,互联网技术也快速波及财务领域,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公司对于财务人员后续教育问题应该加强重视程度,除了完成国家强制学时外,还应审视财务人员在公司的定位,为其制定相应的技能提升规划,和后续培训计划,完善相应的培训考核评分制度,使本公司的财务人员紧跟时代背景的发展步伐。

五、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在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模式中也有相应的改变,有关人员和高校应在时代潮流中找出培养模式的问题所在,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做出相应的财务管理人才模式的改革措施,为企业培养有互联网思维、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财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黎,李然,吴建新,陈风云.财务共享背景下的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师,2019(3):62-63.

[2]杜素音.新时代会计相关专业融合与重构:基于广东 省“一流”高职建设院校会计专业研究[J].商业会计,2019(5):117-121.

作者简介:穆红霞,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