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债务重组后财务绩效分析

2019-11-30王华韵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债务重组

摘 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我国上市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每天都有各类企业因内部管理不当,或者是突发状况带来的外部影响造成企业资金供应不足,从而导致企业面临财务困难,出现债务危机,严重者将面临破产倒闭。文章以ST金泰公司为例,通过对公司债务重组前后财务绩效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债务重组有利于提升公司的财务绩效水平,通过此案列,可以为其他具有债务危机的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ST金泰;债务重组;财务绩效分析

一、 债务重组的概述

(一)债务重组的定义

债务重组是一种解决企业财务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危机时,债权人可以选择与债务人商定债务让权事项,或者选择法律法规判定的让步事项。也就是说当债务人无法偿债,且债权人做出让步事项的行为,将之称为债务重组。因此,对于不能按时偿还债务的企业而言,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有极大可能既避免破产清算,又趁机重整旗鼓。

(二)债务重组的方法

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的时候可以具体选择以下四种方法:第一,用资产偿清债务,即将债权人的全部资产在其无法按照原协议偿还债务时用于清偿债务的方式。此处资产所指的范围很广泛,既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据统计显示,债务人用资产进行债务偿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第二,把债务变为资本,即债务人、债权人不想用转让资产的方式去偿还债务,而是选择将自己的债务变为债权人的投资,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债务人对债务的转变,变成了公司的实收资本,同时又增加了债权人在本公司的股本。第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即债务人、债权人觉得以上两种方法不合适,而决定一起商议出其他债务条件的一种方法,类似于债权人直接做出让步,对债务减少或免去利息。第四,上面三种方法的组合模式,即债务人同时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或是采用三種中的任意两种方法来偿还债务。

(三)债务重组的效益

企业债务重组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让处于财务危机的企业获得重组收益,让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一方面使得债务人的债务负担降低,公司运营情况得以改善,另一方面通过债务重组也可以降低债务人当前的经济负担,减少经济损失。无论是对债务人还是对债权人来说,都是一个较合理的折中方法。它给公司带来的具体效益,可以通过债务重组之前与债务重组之后的各项财务指标对比来体现。通过对比各项指标,公司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经过债务重组后是否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利润方面的增加、偿债能力的提高、营运能力的增强等。

二、 ST金泰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分析

(一)ST金泰背景

1. 案例公司简介

ST金泰公司设立于山东省济南市,林云为现任董事长、法人代表、总经理,公司注册资本为148107148元整,2001年7月23日,公司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0285,2004年,更新股票名称为*ST金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药品的研发与生产销售、医疗器械的制造销售、餐饮服务、百货、建筑材料销售、工艺美术品销售等,后续还增加了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销售铂金、钯金和黄金制品(除国家法律规定限制不允许经营的项目之外)、对珠宝首饰进行加工等。ST金泰对外投资的公司多达10家,并且还拥有10处分支机构。

2. 公司债务情况

ST金泰公司在债务方面存在着较为严峻的问题,自2001年上市以来,公司债务逐年递增。公司刚上市1年后,即2002年,由于当时的社会情况,市场对医药行业极为不利,医药行业之间无形的竞争尤其激烈,在竞争中,山东金泰集团旗下子公司济南金泰没能脱颖而出,被迫无奈停止了医药品的研发生产与批发零售,因此,山东金泰集团当年的利润首次呈现负增长,总资产利润率由年初0.52%的薄利变为年末-43.23%的严重亏损,这一突发情况,导致贷款人和投资人对公司盈利能力不信任,贷款人和投资人难以再出资,山东金泰集团无法获得借款或投资,无法回笼现金亏损,进而资金链断裂,陷入无限死循环。

(1)盈利能力极弱

ST金泰公司自2002年公司利润出现负增长以来,其盈利能力一直处于低下的状态,到2012年这10年间,公司的总资产利润率几乎为全负增长,也就是说,公司连续亏损,连续净利润为负数。而这种不利情况最终换来了重大风险提示:股票暂停上市,公司也将面临停牌。

(2)营运能力持续降低

根据2002年~2008年12月31日的数据,如表1所示,从总资产周转率来看,ST金泰公司从2002年~2008年这7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一直比较低,且呈总体下降趋势,表明公司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偏低,销售能力薄弱,导致公司的利润绝对额很少,难以维持公司的良好运营。

(3)偿债能力变弱

2010年~2012年这3年间,ST金泰公司负债总额为350267.55万元,资产总额为575533.23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3%,这是由于公司盈利恶化所导致的偿债能力下滑,公司资金紧张,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稍有不慎则会有关门倒闭的结果。

(二)ST金泰公司债务重组后财务绩效分析

1. 债务重组过程

ST金泰的债务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公司上市之初,ST金泰就收到了人民法院的《起诉状》,原告济南长清区工商银行称,与被告ST金泰公司签订的3年期借款总额为2630万元的借款合同(已还170万元)已经到期,被告ST金泰公司迟迟不予还款,原告申请诉讼,请求ST金泰公司还款并支付利息2800万元。2004年,人民法院做出判决,要求ST金泰归还借款本金1000万元,2005年,再次要求公司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共1459万元。与此类似的还有2006年,ST金泰公司收到人民法院的《应诉通知书》《民事裁定书》以及查封令。显然公司已经难以经营,进行债务重组是公司存活的唯一机会。经协商,ST金泰与中框必拓投资有限公司于2012年12月12日签订债务重组协议,双方达成一致约定,债权人直接做出让步,要求债务人即刻偿还债务1500万元,支付成功后,剩余债务3309万元允以顺延,并且直接免除掉其中1809万元债务,即债务人的剩余债务仅为1500万元。

2. 实施债务重组后给ST金泰公司带来的改变

为了能够清晰地了解到ST金泰公司在实施债务重组后发生的一系列改变,以下将通过分析4个财务专业指标,即通过分析ST金泰公司债务重组前后的偿债、营运、盈利和发展能力来对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对比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根据表2可知,ST金泰公司重组第2年(2013年12月31日)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都大大增强,说明ST金泰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陡然变强,并且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金比率由2011年的0.0016%增长为2013年的22.23%,达到合理状态,说明了公司的流动资产得到了合理运用,且期末所拥有的现金数额明显增多。重组当年资产负债率虽然有所增加,但在2013年大幅度减少至87.14%,表明ST金泰进行债务重组后1年的时间里,负债明显降低,同时资产显著增高,此时公司的情况有利于吸引投资,公司经营也会慢慢进入优良循环。

(2)营运能力分析

根据表3可知,ST金泰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在重组当年都有小幅度增加,在重组第2年(2013年12月31日)增加更为明显。ST金泰公司重组第2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重组前1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加了1092次,这说明公司的应收账款的利用效果非常理想。从存货周转率来看,公司2013年底的存货周转率比2011年底的存货周转率增加了281次,也说明了ST金泰在重组过后的存货周转效果非常好。2013年底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固定资产周转率相较于2011年底也大幅度增加,说明公司重组后,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都大有好转,营运能力也随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3)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表4可知,从总资产利润率来看,ST金泰公司的债务重组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公司因此取得了极大的债务重组收益,明显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从主营业务利用率来看,公司重组后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比重组前的降低了50.8%,说明了公司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当时ST金泰主营业务为黄金产业,而黄金行情当时普遍不太好,但总体上看公司主营业务依然在盈利。从成本费用利用率来看,重组后的ST金泰公司劳动耗费效益大幅增加,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企业的盈利能力直线上升,2013年12月31日每股收益也较2011年12月31日提升了0.3元,由此可见,公司重组后的盈利能力是大大提高的。

(4)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根据表5可知,公司在重组后的第2年,即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总资产增长率显著上升,说明重组后公司获得了更多的资产收益,但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持续不变,表明公司的发展较平稳,总体来说,公司有着良好的发展能力。

三、 结语

从總体上来看,ST金泰公司的债务重组后财务绩效水平得到提高,不管是公司的偿债能力方面还是盈利方面都在债务重组后取得了明显提升,公司财务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正以极快的速度恢复到债务危机以前的良好状态。

ST金泰公司因背负了巨额债务而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危机时刻,公司通过债务重组渡过难关,扭转危机,这对于公司又或者对于债权人来说无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通过债务重组,把每一方的损失都降到最低,并且实现重新开启利润收回。ST金泰公司债务重组的这一案例说明了债务重组有利于解决公司债务危机并提高财务绩效水平,这也为类似公司在面对财务危机时进行债务重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光清.对《债务重组》准则的思考[J].科技创业,2010,23(6):32-34.

[2]谢海洋.债务重组上市公司重组绩效与证券市场监管[J]现代财经,2013(2):36-43.

[3]郝梅端.论国有企业债务形成与清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3):11-16.

[4]齐芬霞,马晨佳 基于新债务重组准则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9(11):112-115.

[5]林洪飞.浅谈债务重组的方式[N].江苏经济报2017-09-06(B03).

作者简介:王华韵,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猜你喜欢

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债务重组及其会计问题的探讨
债务重组及其会计问题的探讨
债务重组在st上市公司的应用
债务重组业务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研究
浅析债务重组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试论企业重组会计处理
S公司债务重组案例研究
浅谈ST公司债务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