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预防并发症是控糖的根本?

2019-11-30任骞梁娜吴君

健康之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糖友视网膜视力

任骞 梁娜 吴君

很多糖友对控糖态度积极,但对糖尿病并发症却知之不多或一知半解。糖尿病并发症有100多种,10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98% ,也就是说,出现并发症几乎是大部分糖友的宿命。夺走患者性命的,也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控糖固然重要,但不能光盯着血糖指数,防治那些后果严重的并发症,才是重中之重!如何预防并发症?已经有了并发症,能不能控制和延缓病情呢?

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才要命!

很多人都听说过“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带来严重的合并症”。那么,糖尿病并发症到底有多可怕呢?

糖尿病并发症分急性和慢性

糖尿病由于诊断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充分,往往可以导致许多并发症,通常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以下四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昏迷。这些并发症大都和血糖波动、不恰当用药、自行停药、感染、饮食不节、精神刺激、急性应激状态等分不开,严重时均可导致死亡。

慢性并发症

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对血管的损伤。按照受损害的血管,又分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1微血管病变:累及小血管,通过分子聚积或者减少造成损害。这类病变仅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它们包括以下几方面:

眼损害,也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肾损害,也就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心肌病,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2大血管病变:累及大血管,通过导致动脉硬化造成损害。这类病变在普通人群中也会发生,但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高发。它们包括以下几方面:

心脏病发作风险(心血管疾病),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脑卒中风险(脑血管疾病);

四肢循环变差(外周血管疾病),可能和神经病变一起作用而导致糖尿病足。

一般来说,1 型糖尿病在发病时常表现为微血管病变,但随着病情进展,情况可能发生转变;2 型糖尿病则以大血管病变为主,但也会存在微血管病变。

3神经病变:除了损伤血管,糖尿病还会引起神经病变。患者会在戴手套或者穿袜子的那个区域感觉异常,感到麻木或针刺样,后期甚至影响运动。

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有哪些?

1脑卒中

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而且往往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卒中发生时,供给大脑的血管发生受损或受阻。当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时,几分钟内就会造成永久性受损!控制血糖、胆固醇和血压有助于预防卒中,因为“三高”也意味着风险更高。所以你应该定期运动并保持健康的体重,最重要的是避免吸烟!

2心脏病

糖尿病对你血管造成的磨损,会给心脏带来很大的负荷。而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更可能體重超重或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所有这些高危因素的叠加,也倍增了患心脏病的风险。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低风险的关键所在——锻炼、健康饮食、定期进行胆固醇和血压检测,以及对吸烟和二手烟说不!

3视力问题

糖尿病可导致青光眼(眼压增加)和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它也会损害视网膜的血管,也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有这些情况都会使你的视力变差,甚至失明。当你发现自己视力衰退时,你的眼睛可能已经严重受损。所以应该定期去看眼科医生、定期检查眼底。

4神经受损

许多糖尿病患者会受到神经损伤,被称为神经病变。它可以发生在你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它通常会影响你的手臂、腿、手和脚。医生称之为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包括刺痛感、麻木、敏感或疼痛。另一种称为自主神经病变,可影响排尿、性生活、消化和其他身体功能。

5肾病

你的肾脏充满了过滤废物的微血管,当你小便时,会将废物一并带出体外。高血糖加重了这些微血管的负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微血管可能就会“罢工”。血糖和血压控制得越好,你就越有可能保持肾脏健康。即使你有肾病的症状,控制血糖仍然很重要。

6足部问题

如果糖尿病损害了你脚上的神经,会让你变得麻木,无法感知自己已经受伤或感染。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也会变差。总之,这些问题最终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你会失去脚趾或脚,甚至需要截肢。

7牙龈疾病和龋齿

糖尿病使你更容易口腔感染,爱得牙龈疾病或鹅口疮——一种真菌感染,会造成口腔溃疡和疼痛。血糖控制不好也会使你口腔内的牙菌斑更活跃。2015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牙齿脱落的数量是没有糖尿病者的两倍。所以糖友需要更为精心地护理口腔,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和抗菌漱口水。注意牙龈出血或其他牙龈疾病的迹象,及时就医。

8皮肤状况

糖尿病容易引起感染,而感染则会影响到你的皮肤。糖尿病引起的血液循环和神经问题也会影响你的皮肤。可能会让你皮肤瘙痒,皮肤变薄或变厚,或者长出鳞状或变色的斑块。

9消化不良

迷走神经会帮助食物经消化系统被分解和吸收。如果迷走神经受损,会使你消化不良。你可能会感到胃灼热、恶心、呕吐和胀气,一吃就饱,并失去食欲。更常见的神经病变还会影响你的肠道,使你便秘或引起腹泻。健康的饮食或适当使用药物可以帮助你保持大便规律。

10性生活障碍

当糖尿病损害到你的神经和血管时,它会切断血流,从而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在性交过程中可能难以被唤醒,感到不适或疼痛。严格控制血糖,以及改变生活方式,如加强锻炼、减肥和戒烟,会有助于缓解血管压力。

11感染

糖尿病使你更容易感染,并引起各种并发症,如牙龈疾病、流感、肺炎、尿路感染、酵母菌感染等。为预防病毒感染,应确保你接种了最新的疫苗,包括流感和肺炎疫苗等。

哪些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虽然血糖控制得不够好,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就会增加。 但注意:这不表示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就必定会出现并发症,也不意味着血糖控制佳的患者就一定不会发生并发症。除了血糖控制因素,在下述情况中,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1糖尿病病程长  糖尿病病程短于五年的患者,以及尚处于青春期前的青少年患者,一般极少出现并发症。然而,一旦过了这个阶段,随着病程加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

2吸烟 多项研究均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有更大的可能发生并发症。 在出现并发症后,前者的疾病进展速度也远快于后者。

3高血压 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升高的血压对肾脏、心脏和血管都有负面影响,服用有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所以,规律监测血压是糖尿病病情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4高血脂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往往也会出现血脂水平升高(被称为“高脂血症”),也有些人生来就更容易出现高血脂。在这两种情况下,升高的血脂水平均可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概率。所以,在糖尿病病情监护中,筛查高血脂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5肥胖 严重肥胖的患者更易出现大血管病变,因此,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经常运动锻炼的生活方式不仅应该用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更应该推广到每一个人。

什么是糖网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是糖友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眼底出血”。一旦得了糖网病,光明就可能离你越来越远——它是目前欧美国家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糖尿病发病5年后,糖网病发生率在25%左右;糖尿病发病10年后,糖网病发生率在50%~60%;糖尿病发病15年后,糖网病发生率高达75%~80%!如此高的发病率,在我国广大糖友患者中,知晓率却非常低,只有5.8%,也就是一百个糖友中也就5、6个患者知道该病!

糖尿病是如何引起视网膜病变的?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微血管的周细胞发生坏死、内皮细胞变薄、内屏障功能受损、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由管内渗入组织中,导致视网膜病变。当损害严重时,会发生较大面积毛细血管闭塞缺血: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大量玻璃体积血、机化,导致视网膜脱离最终造成失眠。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就要警惕糖网病来袭了:

1.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类似小球、蝌蚪或蛛网;

2.视物有闪光感;

3.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跟以前相比明显缩小;

4.视物不清,如隔云烟;

5.视力减退,夜间下降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

6.看东西出现重影;

7.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糖网病有哪些危害?

糖网病会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诊时间较長,预后差,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引起黄斑水肿:黄斑水肿是指黄斑区视网膜内液体的异常积聚,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增加,引起中心视力障碍。黄斑水肿是导致糖网病视力丧失常见原因。黄斑区在何处?位于视网膜中央,是视力最敏感区,负责视觉和色觉的视锥细胞就分布该区域。黄斑出现水肿会造成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

引起视力下降:视网膜好比眼睛这部“相机”最重要的部件——感光元件,而黄斑是视网膜感光最主要的部位,具有视网膜 80%的视力。如果视网膜被破坏了,尤其是黄斑,那么这台“相机”的成像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引起失明:糖网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增生期及增殖期(是否出现新生血管)非增殖期:可致视力下降、眼前漂浮物等。增殖期会视力下降严重,导致玻璃体积血,严重时导致视网膜脱离导致失眠。

“眼白”出血是眼底出血吗?

有时候,我们无意中突然发现一只眼睛的“眼白”部分变红甚至变成黑紫色的,又没有其他的感觉异常,这多半是“结膜下出血”,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而真正的“眼底出血”常常表现为双眼逐渐视力下降或突然视力骤降,或眼前黑影飘动,自己肉眼是看不到眼底出血的,需要立即找专业的眼科医师就诊。

如何“筛”出糖网病?

眼科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糖网病患者,眼底出血、增殖,视力基本丧失。问其为何不早做检查,多数患者其实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眼底有病变,而是治疗不及时所致。

1传统筛查方法。糖网病筛检很简单,到专业眼科进行散瞳后,裂隙灯下眼底检查。必要时,进一步OCT、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怀疑有糖网病时,应当做眼底荧光造影。通过眼底荧光造影可以较早地发现视网膜血管的渗出及微量出血,为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视力提供依据。

2人工智能来助力。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日臻成熟,并在医疗领域大展拳脚,在糖网病筛查领域同样引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大方便了患者,也将惠及更多糖友和“糖前”人群。糖友们或“糖前”人群,无需去医院挂眼科,还省去了长时间排队候诊、预约检查的时间,在家门口的药店就能快速筛查眼底,并能立刻得到结果,更加方便糖友们管理自己的眼底健康。

诊断更准确。由于计算机可以全面利用影像信息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让医生从繁重的阅片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能去除人的主观性,避免因个人知识和经验差异引起诊断误差,对于建立客观准确的临床诊断标准很有价值。

有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国际视网膜眼底图数据库,基于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设计的糖网病自动检测算法,提取了包括出血、渗出、微血管瘤等各类糖网病变特征,再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对眼底影像进行自动分级诊断,实现了全新的糖网病自动筛查系统,并与经过专家验证的筛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算法开发的糖网自动筛查系统,能准确、高效地完成眼科影像的糖网筛查工作,节省了医疗成本,便于未来建立客观准确的大规模健康数据管理系统,展现出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应该多久查一次呢?

很多患者以视力没有下降为标准,视力有下降才到医院就诊,这个理念是错误的。糖尿病视网膜患者一定要按时随诊,通过散瞳眼底检查视网膜情况,如何出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严重视网膜脱离导致失眠。

一旦确诊糖尿病就应到眼科检查眼底。如果没有发展到糖网病,可控制好血糖,一年检查一次眼底。

如果确诊糖网病,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要严格定期复诊。

糖网病能不能治好?

很多患者询问糖网病能不能治好?回答肯定是不能,但是可以稳定病情,保护视力。糖网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只有控制好糖尿病才能延缓糖网病的发展。初期糖网病通过治疗可以消除眼底病变。严格复查、控制好血糖,可避免糖网病进一步加重。

眼底激光治疗对糖网病患者视力有损伤吗?

有的患者在听说激光有引起视力下降的风险后就放弃了激光治疗;有的则是治疗了1~2次后,视力有下降放弃继续治疗;更有甚者,误认为激光治疗后视力下降是医生把眼睛打坏了。这是均是患者及家属不了解激光治疗。

我们必须明确激光治疗是目前治疗糖网病最好的办法,也是确切有效的办法。它可以使视网膜缺血的区域得到改善,使已出现的新生血管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氧而消退。而新生血管是糖网病最终走向失明的关键因素。任何治疗都有利弊,同任其病变自由发展,最后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需要手术或无法手术的程度,直至失明相比,坚持完成全视网膜光凝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激光治疗需要做几次?

至于如何进行激光治疗,何时进行激光治疗,要听从医师建议。一般来说,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会分3~4次做完,不提倡一次打得太多,太多会引起水肿加重。很多患者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激光治疗,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化增殖膜形成、视网膜脱离,最终造成失明的遗憾。相反如果激光治疗及时、恰当,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糖尿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也沒有及时正确地激光治疗,即使手术了,效果一般是不理想的,这方面不要期望值过高。所以,再次强调:密切复查、随诊,要早期治疗!

糖网病患者需要抗VEGF治疗吗?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治疗眼底疾病的道路上出现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也就是抗VEGF疗法。主要的目的是减轻水肿、抑制新生血管。激光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控制黄斑水肿会有更好的效果;对已经有新生血管形成的病例,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有效帮助新生血管的退缩,尤其是新生血管在视神经乳头上无法进行激光治疗时;有些糖网病晚期必须手术的病例,也可以先注射药物,然后再手术,这样可减少术中出血。抗VEGF治疗普遍应用于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少。

糖友如何预防糖网病?

控制血糖是预防糖网病的关键。

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糖网病的危险性。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2倍以上,高血压除了加速大血管动脉硬化外,还会加速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肾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提示高血压和糖网病的发生和发展成正相关,降压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的危险性。因此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建议控制于130/80mmHg以下。

控制血脂可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脂质的渗出。虽无资料证实控制血脂可以明显提高糖网病患者的视力,但可以肯定其有助于稳定病情和视力,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定期查眼底,注意发现视力的变化。

三分之二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心血管疾病风险!

全球现有4.25亿成人糖尿病患者,其中绝大多数病例为2型糖尿病。你可能已经知道,糖尿病是血糖升高引起的疾病。但血糖过高本身并不致命,糖尿病真正的风险在于——血糖长期过高会影响身体器官的功能,引发全身性的并发症。其中最普遍、最危险的,就是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卒中、冠心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在内的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残疾及死亡的首要因素。有接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死于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这样的疾病!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一项名为“‘心怀糖尿病”(Taking Diabetes to Heart)的研究,是首个在线进行的2型糖尿病多国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2/3的2型糖尿病患者曾有过高血压、控制不佳的血糖水平和高胆固醇等CVD危险因素,或是出现过心绞痛、心梗、卒中或心力衰竭等CVD事件。

但1/4的调查对象从未与医生讨论过其CVD危险因素,或无法回忆起进行过相关讨论,且仅有1/4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所伴的心血管风险较低。研究者表示,IDF调查结果非常令人震撼,同时,进一步突显了提高认知,使人们了解CVD风险及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何影响的重要性!

降糖与护心的两难抉择

除了需要提高糖友的认知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着医生们的问题:虽然很多药物都能降低血糖,但是它们谁也不能有效的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甚至还有不少会增加糖尿病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就让医生们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经常处于两难的境地。也就是说,当我们治疗疾病的时候,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是在短期内纠正某个异常的身体参数,比如血糖?还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防止某些严重后果,比如心力衰竭这样并发症的出现呢?

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降低血糖固然重要,防止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也是医生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SGLT2抑制剂:给难题带来了重大突破!

2015年,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德国勃林格英格翰公司(Boehringer Ingham)开发的降糖药恩格列净(SGLT2抑制剂),能够将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大约1/3。此后,又陆续有几个糖尿病新药被证明有类似的好处,如达格列净药物的最新研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其将受试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大约1/3!

SGLT2抑制剂本来就是目前口服降糖药物中的“当红小鲜肉”,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2012 年首次在欧洲上市以来,发现此类药物除有效降低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外,尚有许多额外获益,如减重、降压、减轻尿蛋白和降尿酸等,因而受到临床广泛关注。

全世界糖尿病治疗的规范正在改写

这样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药物,获得了越来越高的临床地位。在2019年欧洲心脏病年会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联合发布了《2019 ESC糖尿病与心血管病指南》,基于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研究突破,2019版ESC糖尿病指南作出了诸多新推荐:如SGLT2抑制剂等降糖新药,因为能改善心血管预后而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成为首选用药,地位超过了二甲双胍。

新指南内容推荐:

1尚未服用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如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者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很高危,应首选SGLT2抑制剂或GLP-1RA进行单药治疗。如未合并上述情况,首选二甲双胍单药治疗。

2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如合并ASCVD或者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很高危,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或GLP-1RA。如未合并上述情况,继续二甲双胍单药治疗。

3不推荐糖尿病合并心衰的患者使用噻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类降糖药;不推荐糖尿病合并极高心衰风险的患者使用沙格列汀。

还能造福于更多非糖尿病人群?

SGLT2抑制剂类药物,通过干扰肾脏对糖分的吸收,让糖尿病人过多的血糖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这类药物不关心人体高血糖的根本原因,而是想法让糖分更容易从尿液排泄出来。这一类看起来“治标不治本”的药物,取得了最好的“治标又治本”的医疗效果——不仅能降低血糖,还能降低糖尿病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全新的临床研究中,研究者们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他们想试试看,SGLT2抑制剂是不是能在更广泛的人群当中预防心血管疾病呢?结果证明,在没有得糖尿病的、更广泛的人群里,也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也许不久的将来,SGLT2抑制剂将要走出糖尿病领域,造福于民,不过还需要大规模的人体临床试验,才能告诉我们最值得信任的答案。

为什么会如此?

如果糖友长期患有糖尿病,血糖居高不下,会造成脂代谢紊乱从而易造成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并影响远端组织直至足部供血,导致糖友足部血液流动不畅,所以即使伤口或溃疡很小也不容易愈合,而且恢复起来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糖尿病还会使脚部皮肤干燥,使脚后跟容易开裂。并且最大的风险是感染。糖友本身又很容易发生感染,最常见的就是皮肤感染。当细菌或真菌从微小的伤口或裂缝进入体内,糖友的高糖状态为细菌的生长及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从而感染更易于扩散。

另外,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会损伤神经系统。特别是足部发生神经病变后,感觉也会减弱,发生感染或受伤也感觉不到。

如何尽早排查?

糖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況去医院进行糖尿病足排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皮肤温度检查、压力测定、周围血管检查、血管造影以及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的检查等。确诊后可以进行相应治疗和管理。

脚部受伤了怎么办?

如果脚部受伤了,不要试着自行在家中进行治疗。即使是一个水疱、一块老茧或者只是划伤也要重视,及时就医。温斯洛普大学校医院的Harold Brem博士说:“你可以先在伤口上敷一点抗生素软膏,然后去看医生。这是关系到你的四肢,甚至会危及你生命的问题,所以不要掉以轻心!”

医生会知道正确清洁和处理伤口的方法,并给你开一些家用的软膏。如果发展成了足部溃疡的话,医生可能不得不清理一下创口,这一过程叫“清创术”。如果必要的话,会用绷带进行包扎。在近些年,还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比如干细胞和生长因子疗法也被用于治疗足部溃烂中。而且这些已经不再是比较极端的治疗措施了。当伤口愈合的时候,不要给脚部施加压力。

每日足部检查清单

为了避免微小的伤口被遗漏,糖友应该每天仔细检查自己的脚。让足部皮肤保持清洁和滋润,防止小伤口、鸡眼、老茧、水疱或其他问题对脚造成伤害。

每天定一个具体时间来做这项检查,比如说每天晚上洗完澡睡觉之前;

要有充足的光线,有助于你发现任何问题;

如果你弯腰困难或无法看到你的脚,请别人帮助你;

仔细检查你的脚、脚趾和脚跟有没有任何裂口、溃疡、瘀伤、老茧、水疱、擦伤、划痕,以及皮肤颜色的变化;

检查你的脚趾之间有没有伤口或真菌导致的脚癣(香港脚);

看看你的脚趾甲有没有任何变化;;

注意脚部、脚趾和脚后跟的皮肤是否干燥、开裂。

足部护理小贴士

作为糖友,你的脚上穿了什么非常重要。美国Joslin 糖尿病中心的外科医生Raul Guzman博士说:“过紧的新鞋子或者是鞋子里面有一个小石子,都有可能导致足部溃烂。”

这样做可以让你的脚尽量少受伤:

穿着舒适、合脚的鞋子。太紧或太松的鞋子都可能会导致水疱。不要穿高跟鞋和尖头鞋或者是较窄的鞋子,这样会伤害脚部。严重的溃烂可能就是没有穿合适的鞋子造成的;

不要赤脚走路。如果你不想踩到石子、钉子或小的玻璃碎片,把你的脚划伤,就不要赤脚走路。在家也要穿上拖鞋;

确保你的袜子和鞋子里面没有小石子或碎片会割伤你的脚;

保持双脚清洁。如果有泡脚的习惯,不要浸泡很长一 段时间,也要避免用太热的水浸泡;

洗完澡或脚后要把脚擦干,包括每个脚趾之间。可以用毛巾敷脚,滋润皮肤。给足部包括脚后跟涂上润肤油或凡士林,以防止皮肤干燥和开裂。不要在脚趾之间涂护肤霜或哩,这样会导致感染;

冬天要保持足部温暖。如果你觉得冷,也可以穿袜子睡觉;

修剪趾甲。糖友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修剪趾甲来防止趾甲划伤皮肤——这对神经性病变患者或者是曾有过足部溃烂的患者来说是常事。可以定期用砂纸锉来修理趾甲,尽量不要去美甲店或修脚店修脚;

洗完澡后,你可以用浮石轻轻地按摩脚后跟。但不要摩擦得太厉害;

控制好血糖和体重,你的足部问题可能也会减轻。良好的血糖控制加上细心的呵护,糖尿病足病的发生也是可以避免的;

不要吸烟。吸烟会使你的血管变窄,并增加你患足部疾病的机会。

哪些情况要引起警觉并及时就医?

发现足部任何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发红、肿胀或流脓;指甲看起来较厚、发黄、形状改变、有条纹或没有正常生长,这都可能是受伤或感染的迹象;

注意足部溃疡。它们通常发生在脚或脚趾的底部;

如果你的脚、脚踝或脚趾红肿,触摸起来发热,形状或大小发生了改变,或正常运动时受伤,你可能是足部扭伤或骨折了,应该立刻就医;

即使是小的足部问题,如拇趾外翻、锤状趾、足底疣,或脚癣,真菌感染等,在它们变严重之前应该及时就医;

如果你发现你的脚上有疣、鸡眼或胼胝,不要试着用非处方药膏或药水来治疗。不要试图把它从你的皮肤上剪下来。去医院让专人为你安全地去除;

走路时,穿着厚而软的袜子来保护你的脚。不要用有接缝的袜子,以免摩擦皮肤导致水疱;

经常锻炼,以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DPN有多可怕?

高患病率:60.3%糖尿病患者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起病隐匿:30%~4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早期无症状不易被察觉;

易漏诊:大于50%轻中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被漏诊;

如不及时治疗,增加了糖尿病足和截肢、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猝死的风险!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水平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损伤向大脑发送疼痛信号的神经,以及为神经提供营养的微小血管。所以预防或延缓DPN的最好方法就是控制血糖和血压。

谁更易得DPN?

大约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某种神经损伤。每十人中就有两个人被诊断出患有DPN,你的“糖龄”越长,越有可能患有DPN。肥胖者、糖尿病前期患者,以及有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腰腹脂肪堆积)的人,患DPN的风险也更大。

DPN有何症状?

你的脚或手指可能开始会有刺痛或灼伤感,就像“针扎”一样。即使是最轻的触摸,也会感觉到痛。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肌肉会变得无力,尤其是脚踝周围。你会发现很难保持平衡或者走路感到很痛苦。但即使有神经损伤,你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DPN如何危害你的健康?

感染:得了DPN的一个麻烦是,你可能注意不到自己受伤了,如轻微的皮外伤、水疱、烧伤或其他损伤,因为你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糖尿病还会使这些伤口的愈合速度变慢,而且很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在你发现它们之前,它们可能已经发展得非常严重了。如果没有适当护理,你可能面临失去脚趾、脚,甚至有截肢的危险。

夏科足:夏科足的发生与DPN密切相关。健康人的关节负担过重时,人们会感受到关节的疼痛,于是会相应地减少运动等关节负担,起到保护关节的效果。而糖尿病患者普遍下肢感觉减弱甚至缺失,对于足踝部的疼痛不太敏感,即使关节负担过重也很难感受到疼痛,因此无法对受累的关节进行有效地减负。糖尿病运动神经病变可以引起足的肌肉萎缩,以致足畸形的发生和足底压力分布发生改变。这些使关节反复受创,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发生夏科足。例如,中足塌陷、下沉、形成“弧底”足。如果发现得早,医生可能会让你休息,或使用支架以及特殊的鞋子来治疗夏科足。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一定要定期检查DPN!

如果你确诊糖尿病,早检查早发现DPN对你来说非常重要!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检查一次。如果你还没确诊患糖尿病,但属于高危人群,也应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检查DPN。

如何检查?

因为DPN通常始于足部和腿部,医生也会从这里寻找伤口、溃疡和血液循环问题。他们会检查你的平衡感,以及观察你走路的情况。他们想了解你对温度的变化以及像振动这样轻微的触碰感觉如何。他们可能会在你的脚趾和足部放一根细丝或音叉,看你是否能感觉到。你也可在家用钝一点的牙签等自行测试,如感觉不到疼痛,应考虑出现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可能。

血液和尿液检查:这些检查能帮助医生跟踪你的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它们还有助于排除其他导致神经病变的原因,如肾脏疾病、甲状腺问题、维生素B12水平过低、感染、癌症、艾滋病和酗酒等,这些都可能需要区别对待。

药物治疗

治疗抑郁症(西酞普兰、地昔帕明、诺曲替林、帕罗西汀)和癫痫发作(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的药物可以减少DPN的伤害。非处方止痛药可能对治疗DPN没什么效果。外用涂在皮肤上的药物,比如利多卡因也可能有帮助。

神经损伤不可逆转,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一些特殊的运动(物理疗法),保持运动也会让你感觉更好。

照顾好你的脚

养成习惯,每天检查足部,寻找你可能感觉不到的伤口、溃疡或烧伤。必要的话,使用镜子来检查。别忘了检查脚趾。每天用温水洗脚,要用温度计测水温,不要超过35℃。休息時,扭动脚趾、抬起脚,以促进血液循环。

不要光脚走路。确保你的鞋子透气、舒适、不挤脚。当你去医院检查时,应该穿着你平时常穿的鞋子去,让医生判断一下是否能够继续穿着。当你的脚出现问题,你可能需要穿特殊的鞋,或在鞋子里放特殊的鞋垫。

其他类型的神经病变

糖尿病也会引起你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问题:

有助于控制膀胱、胃、眼睛、血管和其他身体功能的自主神经病变;

髋部、臀部或大腿(通常是单侧)的近端神经病变,造成这些部位移动困难;

局部单个神经病变,通常出现在你的腿部、手、头,或胸腹部。

猜你喜欢

糖友视网膜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糖友常按腕骨穴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糖友”该怎样选主食
糖友睡眠不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