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孩子”是如何造就的?

2019-11-30罗玲

健康之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熊孩子公共场合自控力

罗玲

人们常抱怨“熊孩子”的各种行为,而我发现了一种现象,在公共场合,当孩子的做法明显不当时,做家长的常常只是口頭劝阻批评,实际却不行动。这好像是以此来为自己免责,只是为让周围人看到:我也管了呀!家长其实完全可以有效阻止孩子的行为,比如直接抱开,或者坚持让孩子改变,但家长完全没有打算做的意思,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打闹中没有吃亏,或许是不想打扰孩子当下的快乐,或许是不想惹孩子哭闹给自己添麻烦。

然而,家长的这种态度,给孩子传达的信息无疑是:1、我可以这样做。2、不要把爸妈的话都当真,他们只是说说而已。那么,没有得到清晰的行为界限,下次他当然会探索更狂野的行为边界。所以,熊孩子怎么来的?首先是家长的含糊、纵容培养出来的。所以家长必须搞清楚,你的任务不是保证他时刻快乐,而是帮他获得真正的成长!

同为家长,我也能够体会和理解到,我们自己的孩子,也总会有一些时刻,成为了别人眼里的熊孩子。尤其是孩子们凑在一起时,玩嗨了很正常,如果这时家长多提醒,帮他们降温一下,让他们意识到所处的环境,能在兴奋时仍然不失态,考虑到环境和他人,这是一种很成熟、高级的能力。孩子们不一定能马上做到,但是经过家长每次提醒,可以逐渐做得更好,这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提高自控力。

也总有家长问我,我要求孩子不喧哗打闹,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仍然在闹,就会问,为什么他们可以?孩子的问题很真诚,它其实反映了心理学的一个发现:总的来说,自控常常是对别人的益处大于对自己的。要解决这个疑惑,也需要孩子的心智更加成熟,能认同这个道理和做法——我是大孩子了,做正确的事情是我逐渐长大、加入更大更文明的世界所要遵守的条件,为此我愿意损失一点小的痛快。当他能明白这一点时,就不会简单地把其他孩子的闹看成一种值得羡慕的特权,不会觉得委屈不公平了。而对于3、4岁以下 比较小的孩子,家长其实可以依靠其他方法让孩子做到,比如游戏力、家长的态度、合理的安排、带领孩子做允许的做法等等。

最后我想说,是否能注意言行,遵守公共秩序,在根本上,取决于我们在内心是否有对他人的尊重。而现在很多成年人对别人都缺乏真正的尊重。很多人表面上尽量做好,只是因为顾及形象、迫于外界压力。如果我们从自身开始,出自内心地尊重别人的付出、在意别人的感受、有那份平等心,温柔地对待你所使用的物品、你的环境、你遇到的人和事,温柔地对待孩子的表现和困惑……无论外界怎么样,父母首先做好自己,让孩子每天都能看到、感受到、学习到,就是最有用的教育。

愿我们和孩子一起,成为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的那个人!

猜你喜欢

熊孩子公共场合自控力
11招,提升自控力
锐词
菲律宾·马尼拉
读《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公共场合,别太放纵“我”
自控力自控力是有限的
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自控力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