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影响
2019-11-30吕明霞
摘 要:当下,大学生已然成为微文化的使用主力军,从微文化出发,研究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微文化中,微信与微博占据庞大的市场份额,使得微文化已从由各类微工具铺展而成的文化转变为以微博和微信为主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潮流文化。无论是在传播效应还是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微文化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微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影响,并提出微文化背景下强化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应对策,以期进一步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微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相互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诸如微电影、微媒体、微支付等新事物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微文化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考方式,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较大的影响。微文化背景下,建设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高校应顺时而动,建立健全微文化教育管理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点建设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体系。
一、微文化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影响
(一)拓宽教育方式
以往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载体,教育方式单一,内容枯燥,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而微文化的发展则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了教育方式。微文化的兴起带动了教育活动平台的发展,为教育培养措施提供了别样思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陆续申请了专属的官方微博账号以及微信公众号,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资讯,实行教育。此外,微文化也扩大了信息传播路径,在微视频、微课、微电影等载体中融入学生价值观教育,利用多元化的社交平台、网站页面增加学生信息接收渠道[1],不仅实现了文字、图片交流,也实现了多媒体的转发与接收。就信息发布形式来看,即时通信工具、手机、网页均可以发布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使大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在以往信息传递模式中难以获取的信息。现阶段,基于传统教育方式,大学生通过微文化带来的新方式更好地接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丰富教育内容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教材授课为主,通过枯燥的材料讲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使教育内容具有价值,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与教材。微文化通过多样化的信息平台,突破时空、地域限制,汇集海量信息,形成功能强大的资源数据库,不仅囊括紧随时代潮流的资源素材,提高教育创新性,也实现重新包装经典、传统教学资源,强化了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微文化丰富了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将更多时代新鲜血液注入传统教育中,更好地诠释出新时代教育的特点。
(三)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微文化流行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源,能够平等地表达思想、传播信息,微文化强调个体独立性与自主性,基于此,高校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微媒体大胆表达自身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价值观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建设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获取所需信息,也不再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观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2]。同時,微文化促使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由单方授课渐变为双向互动,教育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作用下进行,进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二、微文化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消极影响
(一)威胁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最为提倡的、最重要的价值理念。但是,在微文化新时代背景下,各种观念与想法相互碰撞、信息与资源相互交融,信息过量导致难以开展有效的监管,使得各类信息鱼龙混杂,难辨真假。微文化对学生价值观产生冲击,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形成威胁。在微信、微博等微文化传播过程中,不乏亵渎权威、倾向拜金主义的言论,也会出现“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错误言论,对于思想不够成熟、价值体系尚未完善的大学生而言,这些言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与诱导性,社会影响恶劣。
(二)阻碍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首先,微文化借助多样化网络平台与媒介便捷迅速地传递信息,传播效应鲜明,但是也容易产生信息短效化问题[3]。微文化背景下,信息具有相对独立、内容破碎微小的特点,随着信息更新速度的增加,人们对内容的关注极易发生转移,信息有效时间缩短。通常,接受信息的过程包含接受、内化以及外显三个阶段,但是微媒体时代,大学生普遍只经历接受与内化过程,难以形成稳固的价值观念,进而阻碍其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其次,就影响力而言,微文化形式生动丰富,活力强劲,能够快速形成流行效应[4],例如如今盛行的、朗朗上口的网络词汇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学生乐于探索,乐于创新也敢于尝试新事物,微媒体时代他们有条件接受到更多新兴事物,他们热衷通俗易懂的娱乐化词汇,过度关注简单随意、极具娱乐性的内容,这会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交流形成挤压,阻碍大学生稳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三、微文化背景下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应对策
(一)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微文化盛行的时代,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强化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主流媒体不仅是宣传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也是实施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当前,主流媒体应坚定自身立场,承担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为了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国家主流媒体应积极提高社会影响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效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正确把握流行文化趋势,与时俱进,灵活选取发展方式,有效利用微媒体,扩大宣传渠道,正面引导当前热点话题与事件,高度认同并切实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二)优化价值观教育方式
教育方法直接决定教育效果。微文化环境下,高校建设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应积极创新优化教育方式,尝试将大学生成长特点与微文化传播形式相结合,创造教育条件,确保确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微文化衍生的微信、微博等平台早已渗透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其成长息息相关。为了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高校应积极利用新型传播方式,创新优化培养方法。高校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政策进行积极宣传,使得大学生及时掌握时事动态,同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视频、图片、音乐等素材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高度凝练转变为通俗易懂的内容,便于学生接受与吸收,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视[6]。
传统价值观教育模式具有诸如内容全面系统、有纪律、有组织等应用优势,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强调理论结合实际,创新知识传播形式,可以引入“微课”这一教学方法,促进师生良性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思想,实现教师实时解答,进而提高教育效果。
(三)完善微文化校园建设
在微文化环境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更新微文化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微媒体操作方法,运用易被学生接受的语言开展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应深刻认识微文化的发展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此外,为了完善微文化校园建设,高校应建立健全网络技术监督制度[7],强化微文化教育管理,开展正面引导,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及时排查校园内不良信息,及时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干预学生的不良行为,成立微文化传播专项小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曹卢,赵凯琦.微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现实检视与创新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4):88-92.
[2] 罗达,黄彩颜,李扬贤.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索——基于微文化生态特征的视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7):77-79.
[3] 杨联星,李四维,刘建南.论微文化视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建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01):164-172.
[4] 郭瑤月.微文化背景下抛锚式教学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1):87-88.
[5] 张伟娟.“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04):17-21.
[6] 欧安欣.微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16,38(04):97-101.
[7] 纪楷.职业教育治理视野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基于校园微文化建设的视角[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28-29.
基金项目:微文化生态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课题编号:2018XJP003。
作者简介:吕明霞,女,汉族,思政课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