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2019-11-30王亚茹

科技资讯 2019年2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高职院校

王亚茹

摘  要:国务院于2015年5月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站在国家高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高等院校的供给侧改革,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实现国家确立的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坚定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自觉性和定力,该文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新创业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245-02

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此拉开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帷幕。而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并且强调了它的重要性,把其作为国家战略,又赋予了高等院校新的使命。

1  创新创业内涵

2015 年,隨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的涌起,“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在结合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建设我国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供给侧质量、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培养的创新人才就是指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各专业领域的人才。创业人才,是指具备较全面的社会能力,能较敏锐的识别各种社会机会的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捕捉潜在的机遇 。

作为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对于“双创”政策的提出,对于“创新型国家”的建立,积极响应,但缺乏冒险精神,不敢深入尝试;政府部门支持不到位,创新创业的后续服务不足。

2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根据当前社会的现状,适应社会的变革,为毕业生提供急需的职业性或专业性技能、技巧,开展创业实践,使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造就少数学生企业家;通过培养潜在创业者或创业企业家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社会就业压力,实现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功能。

3  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我国的“双创”教育起步较晚,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3.1 片面认识,缺乏投入

部分人片面认为双创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不能有效投入。不能把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有效结合。部分专业教师缺乏热情;将简单的实践技能或技巧培训等同于创业教育,而没有把专业教育与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融合。

3.2 教学目标设定与教育实施过程环节脱节

“创新”是一种开创性的实践活动。“创业”是具有一定能力的人,实现创新的社会价值的实践过程。“双创”教育的具体目标其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基于以上的“双创”教育,在专业培养中如何设定具体目标,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展开,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是函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3.3 教育实施过程与教学效果评价脱节

由于教育目标的简单化、教学内容实用化,在教育实施的具体环节中难以有效配置教学资源,突出教学重点;固有的教育思想,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手段,与“双创”教育的要求不能有效适应。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难以全面的、深入的、有效的开展教学评价。固有的统一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使得教学评价重形式、缺内涵,徒有其表。

3.4 教学诊断与教学改进相脱节

教学诊断中,对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罗列而出,教学效果评价诊断清晰、正确,又由于定位的模糊,经验的缺乏,难以集中有限资源,科学取舍。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简单的套用程序化的评估方案,简单的套用只能使双创教育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教育改革,使教师无所适从。

3.5 学生双创热情与专业知识储备相脱节

201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7 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指出: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持续高涨,近9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其中26%的大学生有强烈或较强的创业意愿。而毕业的大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不但影响毕业生的创业,也严重的影响创新。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只沿袭传统,没有创新,更缺乏科技含量。即便有少数科技含量较高的创业项目,也会因为创新能力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不足而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3.6 “互联网+”与专业知识教育脱节

工程类高等教育由于专业课的课时安排不足,学生的负担沉重等原因,使得专业知识课程处于赶课的状态,学生无暇顾及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故而使的“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技术知识教育不能彻底融合,对于“互联网+”的融合不够积极、主动。

4  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模式、教育理念,而非简单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

4.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然而我国现行的是不完全的″记忆力教育″模式,其特征是死记硬背、“分分是命根”以单一的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而经由创新创业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强、思维敏锐、社会生存能力强。

所以,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改革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才。

4.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

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等院校社会价值的体现。振兴东北经济、盘活东北经济,是东北地区的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水位上涨而平而无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才能引领发展,这给东北老基地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带来活力和新的方向。

4.3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自身改革的需要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虽然是为了找到满意的工作,安家立业,但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服务于社会。所以经由高等教育的学生要能适应社会,满足于社会需求,与时俱进。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时期,高等院校要承担起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才重任,培养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5  结语

在“双创”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新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校成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培养创新人才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任务和使命,高等院校应该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章巧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1-3.

[2] 严薇,袁云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J].中国大学教学,2012(9):78-80.

[3] 吕宏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1):101-104.

[4] 崔祥民.基于效果推理理论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4(2):12-15.

[5] 苍中洪.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2016(36):47-48.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