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雏鹰行动的新时代高职人才全面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9-11-30徐彤宝于威
徐彤宝 于威
摘 要:党的十九大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并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习”思想)的科学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全面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雏鹰行动 高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189-02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习”思想为指导,坚持根植铁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力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出雏鹰行动,即以“习”思想引领为核心内容,立足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况,以新时代高职人才全面培养对策研究为重点,以广大师生为行动主体,以探索研究与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行动”制度建设为基本保障。通过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全面培养对策与方案,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能力本领、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为主要目标。
1 新时代高职人才全面培养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担负着培养大量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崇高使命。就当前高职人才的供需现状来看,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短板,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已然成为高职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瓶颈所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是推进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建设的当务之急。以“习”思想引领高职人才培养,全面推进高职教育育人体系构建,持续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这符合高职教育当前的发展现状,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有助于解决高职教育发展困境,补足短板。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视域下研究高职人才全面培养问题,是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高职教育提升质量的需要,促使其以优质有效的人才供给创造社会需求,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2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对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職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大众创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然而,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尚不能完全适应服务新时代的新挑战。为把握契机,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作为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以及顺应服务经济新需求的有力抓手,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师资团队、实践基地、评价体系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宽领域协同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人才培养内容结构不平衡等一些问题,如何从上至下,系统性、完整性的将所有涉及人才培养因素的部分串联、将学习“习”思想作为主要内容,将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能力本领、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基于雏鹰行动的新时代高职人才全面培养对策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寄语:“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加强新时代高职人才的全面培养的途径与对策,并投入实践,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3.1 为培养更多有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而探索加强思想引领的途径与对策
充分发掘铁路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提高铁路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现教育教学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3.2 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提升显性思政育人的有效性
(1)将“习”思想融入到各门基本理论教学中。首先,必修课要将“习”思想的学习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之一,特别注重内容贴合铁路人才培养实际。其次,开设专题讲座和选修课程。倡导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习”思想,结合各铁路专业实际开设专题讲座或选修课程,既可拓展思政理论必修课,又可讲深讲透,不留盲区,富有针对性。
(2)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习”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探索将思政理论课与铁路人才培养相结合。
(3)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笃行做实。思政教师要在“习”思想的指导下组织并指导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思政课实践活动。
3.3 建立“课程思政”体系,强化隐性思政创新育人
将“习”思想彻底融入课程教学中是一项系统工程,铁道类专业也都有学科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高职院校要以课堂为思政教育平台,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把课程思政计划付诸实践,充分挖掘铁路专业课育人功能,将“习”思想融入专业课教学各课堂,强化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
首先,找准“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大力创新试点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进方案。结合所授专业课程,以突出强化铁道类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等内容,以体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为主题,为铁路培养优秀人才。
其次,扩大“课程思政”的辐射面。发挥党员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抓手,鼓励各教学团队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讨,并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具有思政育人元素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3.4 校园文化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树立信仰为基,雏鹰行动贯穿在校园文化中。以深厚的铁道文化为背景,以理想信仰教育为基础,以“习”思想为主题,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元素,开展多层次多品位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坚持铁道院校特有的半军事化管理体系,接轨就业单位;同时打造生动载体,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形式,弘扬民族文化,提升“习”思想在学生中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和信仰认同。
3.5 坚持引领网络主战场,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在网络阵地中
一是以“习”思想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打造具有高职院校特质的网络文化作品。二是以“习”思想引领网络舆论、网络文化、网络思潮。三是“习”思想融入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创办雏鹰之声作为宣传媒体矩阵,共包括三个部分,雏鹰之声大学生新媒体中心、雏鹰之声广播站、雏鹰之声记者团。使新媒体阵地成为加强同青年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传播积极能量、实施思想引导的有效阵地。
3.6 为培养更多有能力本领的新时代青年而探索坚持全面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1)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改革教学体系。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促使行业规范标准、企业岗位、职业资格与专业教学有机衔接,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借助技能大赛,将铁路各岗位关键技术和核心技能引入专业教学中。
(2)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工匠精神文化融合校园文化中,校园增加企业行业特质标识,将生产元素、创新元素融入理论教学,开展以工匠精神培育为主题实践活动,邀请企业优秀技术能手进行现场讲座,走入学生中间,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业务技能和创新实践,让学生積淀工匠精神的底蕴。在专业技能训练中融入工匠精神,通过专业教学中教师、企业一线骨干担任指导教师,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中领会工匠精神的实质,不断磨练技艺,体验并形成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3)注重校企结合,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院重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培育平台,成立学徒制试点班,建立完善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给学院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职业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内涵,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4)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院通过组织开展宣讲活动、社团活动、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双创类赛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组织行业专家学者、杰出青年、优秀毕业生、知名人士进校园就业创业访谈、讲座和专项培训;培养学生职业生涯意识,促进学生就业创新;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积蓄创业能力;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共建设电子、机车、音乐、媒体4个工作室,为各类学生搭建了适合自己的阵地平台,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7 为培养更多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而探索进行价值塑造的途径与对策
(1)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倡导知行合一,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和担当。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注重创新形式,拓展途径,为学生参与铁道类社会实践创造更多机会和舞台。
(2)学院和各分院的志愿者组建成雏鹰志愿者团队和分队,积极组织参与学雷锋活动、三下乡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总体思路确定为活动内容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与提高就业竞争力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沈建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8):47-48.
[2] 夏雨,梁蓓.“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12):66-67.
[3] 苏冰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41):123-12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