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知情意行”四维法治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2019-11-30周宁李子牛唐黄胤

科技资讯 2019年26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

周宁 李子牛 唐黄胤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期全面法治普及宣传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普及大学生法治知识、培育大学生法治情感、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識、提升法治行为能力的重任。

关键词:法治知识  法治情感  法治意识  法治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187-02

1  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法,代表着公平、正义。治,意味着治理、约束。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法治观是指公民对法律地位、性质、作用的根本看法。法治观念的实质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公民是否拥有正确健全的法治观, 直接影响着法治国家的建设发展,尤其是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人才力量,自身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水平的高低,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法治观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局限于对概念、条文、理论的宣传、解读,而是指以大学生为培育主体,以培养法治认知、法治态度、法治情感等为主要内容,以打造具有较高法治素养,坚定法治信仰的人才为主要目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是通过教育教学的方式向大学生强化法律至上的理念,帮助大学生提升法治认知、培育法治情感、养成法治意识和提升法治行为能力。

大学生法治观培育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历从法治知识的获得到法治情感的认同,从法治意识的培养到法治行为的提升的树立过程。因此,大学生法治观培育主要包含“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即法治认知、法治情感、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其中法治认知是基础,法治情感是纽带,法治意识是关键,法治行为能力是保障。

2  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现状分析

2.1 法治观培育目标定位不明确

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这是一个由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律信仰、法治行为等内容构成的多维体系[1]。要达成这一培育目标,需要运用科学理论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展开法治教育,可是当前高校关于法治观培育目标定位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开展法治教育普遍存在重法治知识传授,轻法治信仰培育的现象,舍本逐末,忽视了对大学生法治思维能力、法治行为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对法治的理解仅停留在枯燥、晦涩的法律条文层面, 难以将法治理念转化成内心信仰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高校内有个别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定位不准,缺乏应有的法治信仰,不能理直气壮地讲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原则和发展,思想教育工作者价值目标不明确、理论底气不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目标实现。

2.2 法治观培育课程体系不合理

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高校主要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作为法治观培育的主要方式,课程体系设置单一化,难以满足不同专业大学生法治培育的差异需求,而且2018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关法治教育内容只有一章,即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篇幅有限,时数又少,内容设置上重理论知识传授,轻社会问题回应,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于法治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只能点到为止,难以结合现实社会问题和真实案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原则和法治制度进行系统性地阐述,导致大学生对法治认知较为零碎化,片面化,难以形成法治思维。

2.3 法治观培育教学方式单一化

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提高大学生运用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法治观培育的重要目标,但是法治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化是影响大学生法治观的一大难题。实践中,高校对法治观培育方式主要是通过理论授课学习,开展实践教学的很少。个别高校即使开设了实践教学活动,也因为学生法律知识薄弱、参与度、兴趣度低、实践基地有限等原因,难以深入展开。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知识渠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纯理论化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单一化法治观培育方式影响了法治培育实效性,让大学生难以将法治理论知识真正学以致用。

3  大学生“知情意行”四维法治观培育的路径创新

3.1 晓之以理,完善学生法治知识体系

古人说知行合一,强调人的认知和行为要一致,是指人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对事物形成一定的基础认知,才能通过身体力行,循序渐进地实践强化认知,达到知行合一。因此完善大学生的法治知识体系是培育法治观的基础,法治观培育首先要求高校要帮助大学生系统学习法治知识,让大学生对法治原则、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有基本认知,尤其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知识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大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本质内涵、逻辑特点,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整体认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为本,结合中国国情和党的政策,整合社会主义法治教学内容,重构社会主义法治教学重点,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框架、核心、目标、任务等知识点,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价值蕴意,树立法律至上理念,将法律法规知识转化成内在价值追求和外在行为习惯,为大学生法治观培育奠定理论基础。

3.2 动之以情,培育学生法治情感认同

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情感是培育法治观的纽带,是养成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和法治责任意识的基础。“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大学生拥有坚定的法治信仰,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条件。法治信仰是建立在情感认同基础之上的,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运行过程和实践经验, 致力于将社会主义法律知识的灌输转换成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形成,重点深入讲解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党的领导的密切关系,同时不偏不倚地分析社会主义法治与西方宪政在制度基础和运行机制的差异,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强化大学生历史责任感,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引导大学生在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信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管理,树立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做党的领导的坚定捍卫者和守护者。

3.3 炼之以志,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形成

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是培育法治观的关键。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自觉尊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才能学会从法治角度思考、分析和處理实践生活的法律问题。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一方面,要加强规则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法治规则思维。法治教育目的除了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熟悉法律的既定规则和法定程序,将一切以法律为准绳视为行为准则,能够准确判断什么是可为的合法行为,什么是不可为的违法行为,自觉将法律的条款规定和既定规则作为约束、规范自身行为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要加强权利义务教育,培养大学生法治权利保障思维。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权利义务统一性是法律的主要精神,高校要引导大学生科学对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权利保障思维,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尊重、捍卫他人的合法权利,同时明确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督促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3]。

3.4 导之以行,促进学生法治行为养成

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行为能力是培育法治观的重要保障。法治行为能力主要是指公民运用法律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让大学生具备法治行为能力是培养法治观的最终落脚点,大学生要学会从实际生活出发,自觉运用法律约束、规范自己言行,依法行使法定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大学生法治行为能力,主要着力点在于坚守法治教育课堂主阵地,拓展法治教育多元化渠道。一方面,强化法治教育话语权。教师应当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治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内容的讲解,实时有效地分析社会主义法治热点话题和典型案例,运用课堂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让法治内容知识活起来,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开展实践活动方式,将法治观教育拓展到校外,例如,通过“模拟法庭”、“法律辩论赛”等社团活动,以点带面开展法治教育,指导学生利用暑假寒假时间,以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法律文本规定内容与法治实践操作运用之间的密切联系。此外,善用微信、雨课堂等新媒体资源,向大学生推送学习资料、组织微话题探讨等,充分利用大学生碎片化时间展开学习。通过从课上到课下,从线上到线下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法治观培育方式,完善大学生的法治知识、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情感、帮助大学生养成法治思维和提高法治行为能力,做真正知法懂法护法守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静.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缺失与反思[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31(10):141-148.

[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 张莉.理想信念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法治观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4):124-126.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
依法治国视角下的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立德树人要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
对优化士官学员法治意识培育的几点思考
微文化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爱国不能仅凭激情,也要守法明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