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时代数据建设及功能转型分析

2019-11-30郝伊楠

科技资讯 2019年26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数据

郝伊楠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具有多面性以及实效性特点,推进着高校图书馆数据建设与功能服务向着现代化转型,是图书馆的重要资产。基于此,该文将结合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讨论完善大数据库、提供个性服务、构建共享平台、数据挖掘采购、智能数据检索等建设与转型策略,为构建良好的高校学习氛围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大数据  数据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170-02

互联网开始逐渐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建设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未来高校信息服务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数字图书馆可以给其提供信息检索、查询、收集等服务。信息交互效率提高,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具备复杂信息处理能力,可优化图书馆内部布局,改善资源、技术、服务三方面内容。

1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

我国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新形态,并指出,2018年互联网与社会中各经济主体应实现进一步融合与深化,并使其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互联网不仅仅是最大的经济共享平台,同时还能够给创新、创业提供空间。互联网+理念虽然衍生于IT行业,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开始融合于社会各行各业中。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服务师生,为其提供需要信息文献的重大责任。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数字化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图书馆内资源典藏形式已经从纸质载体转变成为数字形式,进而构成更加便于管理、共享的数据库,例如,电子文献、数字期刊、数字图书、纸质馆藏数字录入等等,不仅仅降低了管理成本,同时还提升服务效果。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学校师生,可推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给用户带来更高校的阅读体验。当前世界各国已经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效率,例如:美国俄核俄州州立大学利用tableau软件实现数字运算,在线针对用户要求进行服务建模,提高数据过滤、管理、查询的效率,帮助用户梳理庞杂多样的数据源。因此我国高校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经是必然趋势,需要我们加以重视[1]。

2  高校图书馆数据建设及功能转型策略

2.1 完善大数据库

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代替了以往纸质信息储存模式,信息载体由以往单一的纸质媒介,转变为音、影、图表、数据等多媒体形式。高校图书馆内的数据来源于教学、科研、实验等活动中,例如;教职人员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本科生、硕士、博士用于演讲的报告文件、学问论文等等。这些信息来源复杂,是高校发展过程中智慧的产物,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与应用价值。因此想要做到数字图书馆的功能转型,需要尽快完善大数据库的建设,将琐碎的碎片信息集成起来,保证其利用效果最大化。在建立数据库时,需做好分层、分类工作,在庞杂数据中规划出科学的系统结构,方便后续个性化服务的推进。

另外,在完善大数据库的时候,还需要重视对馆内基础设施的升级,为了保证信息管理稳定、安全,馆内信息储备系统应及时更新换代,信息处理速度要快,能够实现自动化。基础设施的性能要能够足够负荷信息的运作,尤其是近几年图书馆储备信息量飞速上涨,信息处理能力也应顺应提升,更要重视系统的储存能力、运作能力、输送能力升级。例如,可引进SAN储存系统,促进大数据处理效果[2]。

2.2 提供个性服务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集成文献资源的机构,同时还是建立在知识资料基础上,对广大用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组织。图书馆是师生学习、研究、活动的场所,所以面对应具备个性化服务意识。考虑用户思维也是应用互联网思维的首要任务,网络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获取渠道降低了用户对单一信息源的依赖性,所以高校图书馆如果不能深化个性化服务意识,就很容易造成大量用户流失。因此在服务转型时,要考虑到馆内运行模式是否能响应师生需求,紧跟用户需求,发挥出馆内信息价值。照顾到校内不同专业师生的研究方向,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数据服务,了解用户群体的咨询方向与兴趣爱好,找到其共同点与差异性,生成目标用户群的偏好矩阵,然后根据目标用户需求,为其提供相似结果。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时,要确保内容的实时更新,如果用户偏好矩阵出现变化,更新现有数据推送机制。在实现个性化服务时,要重视人才技能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应用大数据技术,明确自身服务职能,按照图书馆制度来进行工作。

2.3 构建共享平台

上文中提到,大数据时代下,用户获取信息内容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如果单靠图书馆自身储存信息文献,不仅仅增加人员工作压力,同时也对设备性能提出严峻考验。因此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时,可以高校特点与优势为基础,综合多方力量,联合发展资源储备。信息化建设中仅靠单一力量无法支撑用户信息需求,只有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够满足用户的全方位诉求。高校可联合社会图书馆,其他高校,共同组建资源共享联盟,提高信息交流传输速度,促进高校数据建设更加全面、经济、高校。高效图书馆在进行共享平台构建时可以积极争取供应商、运营商、开发商、技术部门的帮助与合作,利用强大的数据分析、数据检索、数据交换技术,研发更加高效、实用的信息存储、检索、读取系统,使图书馆信息更具时效性、全面性以及准确性

2.4 数据挖掘采购

高校图书馆目前在面对市场内庞杂信息资源时,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节约记录、查询日志、咨询趋势,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改善自己的服务质量,实现精准数据采购,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以往的高校图书馆在收集资源时会以采购的方式拓宽馆内储备量,资源采购效果对图书馆的建设質量可产生直接影响,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对师生活动、教学科研的服务能力。但是采购时,经常会受到经费、图书版权、信息供给商等多方面影响,制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读者浏览历史进行有效分析,根据借阅系统与检索记录中的信息,了解读者在知识方面的需要。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尽快开通微公总号或官方微博,利用社交网络收集用户隐性数据,进而对读者需求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为图书采购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撑。

2.5 智能数据检索

智能数据检索能够为用户提供咨询参考服务,咨询服务主要是为了解决读者在使用图书馆内遇见的种种问题,提供合适的处理方法。在数字建设完成后,用户群可依托互联网技术或在线通信技术,不需要直接咨询馆内工作人员,自行线上处理,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咨询活动,智能数据检索可以有效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约束,用户在网络上就可以随时随地处理目标问题,获取目标信息。馆内工作人员可以在线为其处理问题。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建设与服务转型时,要提高对虚拟咨询参考服务的重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开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凭条以及QQ群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实现24小时自主咨询服务,为受众提供随时随地的咨询服务,完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系统。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尽快完成数字建设能够给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未来在对数字图书馆进行升级时,还要重视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信息技术能够发挥出最大作用,为推动高新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涂家兴.肇庆地区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以肇庆·高要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79-80.

[2] 辛诚滨.浅析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方法[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8(12):62-63.

[3] 王兰英.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时代数据建设及功能转型探析[J].图书馆界,2014(1):61-63.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大数据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