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商务合同中的词汇翻译
2019-11-30姚晶黄缘伊琪琪
姚晶 黄缘 伊琪琪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各国商务往来更密切,由此,商务合同的重要性得以大大提升,对商务合同的翻译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聚焦商务合同的词汇翻译,阐述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国际商务合同的词汇翻译之道。
关键词: 商务合同 词汇对等 翻译研究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商务合同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对商务合同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商务合同翻译需要从语义、风格、文体等层面出发实现同等的刺激效应。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不论是专业性还是实效性均较强,对于指导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1.商务合同简述
1.1商务合同的定义
相较于英美国家,中国对国际商务合同有着略微不同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英美国家认为:“在各种贸易合作中,数个当事人出于贸易目的而签订的协议就是商务合同。”英美国家更注重判例法的作用,主要由法官创制、发展合同法的相关理论。
1.2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
商务合同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体,因此商务合同在语言使用方面有自身特点。通过研究商务合同的这些语言特点,有助于更好地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进行商务合同的翻译。
1.2.1词汇特征
1.2.1.1古体词:古体词运用在商务合同和法律英语中,使合同语言更严肃和正式。例如,hereafter=after this被翻译为“今后,此后”。
1.2.1.2外来语:在商务合同英语中,拉丁语、法律专业术语,由词根派生、合成的术语等大量存在。外来语的使用可以帮助合同起草人更准确地表达合同意义。例如,拉丁语中的ad valorem duty从价税等。
1.2.1.3累赘词:此类词汇主要有:secret and confidential(保密), terms and conditions(条款)等。
1.2.1.4众多专业术语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商务合同英语之中,意义明确且国际通用。
1.2.2语句特征
1.2.2.1常用陈述句语句
1.2.2.2常用长句语句
1.2.2.3平行句式广泛出现
1.2.3语篇特征
1.2.3.1篇幅特征
大型工程的英文商务合同往往篇幅巨大、页数众多。
1.2.3.2结构特征
1.2.3.2.1商务合同英语行文缜密而准确,结构清晰。
1.2.3.2.2英文商务合同通常包含四个部分:标题、序言(前言)、正文条款和结尾。
1.3商务合同翻译的原则
1.3.1用词准确
商务合同的翻译涉及许多商业概念。因此翻译合同时,译者应准确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选择恰当、准确的词语,防止意义传达失误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1.3.2译文完整
译者在翻译商务合同时需注意译文的完整性。因此,译者需明确合同作者的意图,力求忠实原文。
1.3.3用词规范
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应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是否符合合同语言的要求。
2.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在翻译《圣经》时发展而成的。根据这个理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原语的信息”。此理论有四个方面的对等: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
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意义的重要性居于首位,其次才是形式。他的对等原则打破了先前的静态翻译原则,认为翻译形式的对等意味着尽可能再现原语的风格和特点;翻译内容的对等指的是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方法,使读者在原语语境中理解文本的含义。
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应当注重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非执着于追求形式上的对等。译者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原文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进行重构,从而达到动态对等的目的。
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合同词汇翻译
3.1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合同词汇翻译中的应用
商务合同记录合同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在通常情况下不追求文学性效果,而是首推准确、达意。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充分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不应仅追求字面上的对等,还应力求准确展现合同的内容实质。
在翻译国际商务合同的过程中,词汇的翻译占据很大的比重。考虑到商务合同的严谨性,对合同内词语的准确翻译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而译者追求的准确翻译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追求的意义对等效果一致。因此,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商务合同词汇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可行的。
3.2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词汇翻译策略
英汉商务合同在词汇选用方面有各自特点,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可以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工作,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实现中英文本的对等翻译。
3.2.1古体词的翻译
古体词是一种独特词类,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但是古体词经常出现在合同和法律本文本中,以表现出庄严肃穆、严谨细致。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译文应该和原语在形式和意义上是对等的。因此译者在翻译古体词时应找到这些词語在中文中对等的词语。在中文中,合同起草者经常使用“鉴于”“兹”“之”等词让合同文本更严肃和正式。所以,译者在翻译古体词时应选用中文那些正式、严肃的词语,以达到英文古体词严肃、正式、准确的相似效果。以下是一些例子:
例一:
SL:WHEREAS, The designs of this new city will be consistent with modern urban structure enhanced with secured and high quality coherent sustainable designs including different business sectors for many types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applications plus various affluent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and high rise dwellings. All designs shall be balanced harmonically with nature.
TL:鉴于新型城市设计与现代都市机构保持一致增强安全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其中不同的商业区为各类不同的金融和经济实体提供舒适的居住社区和高档住宅。
在此例中whereas被翻译为“鉴于”,而whereas在中文中可以被翻译为“由于”。但是因为在中文中“鉴于”的正式性高于“由于”,所以译者翻译时选择“鉴于“,更能体现出合同语言的正式性。
例二:
SL: NOW, THEREFOR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mutual covenants and promises herein contained the PARTIES herein agree to form cooperation partnership henceforth for the purposes before mentioned, and intending to be legally bound hereby the PARTIES hereto, after first being duly sworn, do covenant agree and certify of the followings:
TL:因此,考虑到本协议包含的共同契约与承诺,双方在此同意就以上目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拟依法执行。双方在此订立契约,同意并认可以下条款:
在这个例子中,“therefore”译成“因此”,“herein”意思为“在此”,“henceforth”被翻译成“在此之后”,“by means of this”意为“兹,特此”。这些古体词的使用保证了中文译文的严谨性和准确性,避免了读者合同文本的误解。
例三:
SL:Assignor hereby irrevocably assigns, conveys and otherwise transfers to Devco, and its respective successors, licensees, and assignees, all rights, title and interest.
TL:转让人兹将一切权利、所有权和利益不可撤销地转让、让与和以其他方式转移给Devco 公司。
句中的hereby被翻译为“兹”,属于典型的施为句式标志,表示了宣告性的功能,这样翻译同样是在保证译文严谨准确的条件下,保留原文具有的语义功能。
3.2.2外来语的翻译
国际商务合同中的外来语一般源于拉丁语和法语,外来语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和表达的多样性。为了商务合同表达的专业性和准确性,部分词汇均直接使用外来语,例如:Force, Majeure、a pro rata、bona fide holder等,在进行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熟悉外来语的源语境含义,在保持形式对等的基础上,达到意义对等的翻译效果,由下述例子可见:
例一:
SL: Thus, the liability of compensation of the Party confronted with the Force Majeure can be exempted.
TL:因此,面临的不可抗力的一方的赔偿责任可以被免除。
在此例中,“Force Majeure”源自法语,根据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国际商务合同翻译中保持形式对等,保持意义对等,从而再现原文准确、简洁的法律文本的风格,因此采取直译法,翻译为“不可抗力”。
例二:
SL:Where the periods of application of restraints of these products do not coincide with each other,this provision shall be applied to any overlapping period on a pro rata Basis.
TL:如對这些产品实施限制的期限互不一致,则本规定应按比例适用于任何重叠的期限。
在此例中,“on a pro rata”源自法语,由于国际商务合同本身就属于一种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力求准确与专业,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意图和精神实质,采取直译法,翻译为“按比例”。
3.2.3累赘词的翻译
常用累赘词是国际商务合同的一大特点,即用两个或者三个意思相近的词构成一个短语,从而表达法律意义上某一个特定的概念,累赘词一方面可以严格限制词义,从而避免歧义。另一方面可以在特定情形下,通过语言的重复表明语言的正式性。为了达到功能对等效果,常常采取省译法,由下述例子可见:
例一:
SL: This certificate shall be considered null and void in case of any alteration.
TL:任何修改,本证书将被视为无效。
例二:
SL: The contract shall be valid for 10 years from the effective date of the contract. The contract shall become null and void automatically on the expiry of the contracts term of validity.
TL:本合同的有效期从合同生效之日起算起共计10年,有效期满后,本合同自动无效。
在上述例子中,“null and void”就是典型的累赘词,null和void同样属于拉丁语源,意思是“没有法律效应与约束力的、无效的”,与现代英语常用词“void”含义一致,但在国际商务合同中常常出现同结构的近义词,实质是强调之意,所以针对累赘词翻译时,为了实现意义对等,应该采取省译的原则,上述例子中“null and void”均翻译为“无效”,使译文简洁流畅。
例三:
SL:The Discloser has agreed to supply the information to the Recipient if the Recipient enters into this Deed to protect the secret and confidential nature of that information.
TL:披露者同意向收件人提供信息,但接收人应签署此契约以保护该信息的机密性。
例四:
SL:If a tenderer has a base bid price,it must be kept secret and confidential.
TL:招标人设有标底的,标底必须保密。
在上述例子中,“secret and confidential”均表示机密性、保密性。英语合同中常常用同义词的重复达到限定词义从而避免歧义产生,同时强调法律文书的正式性,而在翻译过程中為了合同双方均对合同内容、条款一致认同,严格限定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采取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意义对等就十分必要,所以此例中采取省译法,“secret and confidential”翻译成“机密性”或者“保密”。
3.2.4 专业术语的翻译
商务合同的具体内容涉及多个行业,标的物往往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许多行业专业知识或专业术语,具有国际通用性,意义精确且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如果译者对涉及的行业知识没有充分了解,翻译时必定遭遇诸多障碍。因此,一名合格的译者应当在进行各专业门类的商务合同翻译之前,了解与掌握其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免译文中出现行外话或语义错误。由下述例子可见:
例一:
SL:SHIPPING MARK
TL:唛头
在上述例子中,shipping mark的本意是“运输标记”,指运输包装上用文字、图形和数字制作的特定记号和说明事项,作用是在保管、装卸、运输过程中便于识别货物,防止错发错运,并便于收货人收货。但是在翻译的时候,往往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翻译为“唛头”,这样做既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又符合外贸行业的专业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翻译过程中意译与语言风格的对等。
例二:
SL:The balance 60% of the contract value shall be paid against irrevocable L/C at 240 days sight to be accepted by both parties.
TL:合同金额的百分之六十以不可撤销信用证的方式在交单的240天内予以支付。
合同中涉及许多以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熟悉的字母缩写形式出现的专业词汇,例如本例当中的L/C,是letter of credit的缩写形式,翻译时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为“信用证”,这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约定俗成的,既可以体现原文的意义,又可以体现词汇的专业性。类似的还有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单;SC(Sales Contract)、销售确认书等。
4.结语
商务合同文本不仅属于公文文体的一个分支,而且具有明显的法律文体特征。因此在翻译商务合同文本时,应使翻译语言尽可能准确、严谨。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词汇对等角度出发,翻译商务合同中的古体词、外来语、累赘词和专业术语时,应当根据词汇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为国际商务活动中商务合同的词汇翻译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庆秋.国际商务合同的文体与翻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克兴.高级合同写作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林克敏.中英商务合同精选与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毋鹏燕.从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商务合同英语词汇翻译[J].海外英语,2013(1):142-143
[5]廖文玉.国际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准则及其中技巧[J].商场现代化,2008(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