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乐”翻译工作室校园实践研究
2019-11-30方宇李非儿
方宇 李非儿
摘 要:“译乐”翻译工作室是依托外语教学部成立的,由英语专业学生运营,由外语部导师指导的翻译工作室。其建立目标旨在翻译实践中提高学生翻译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将翻译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创业实践相结合,为英语翻译教学转化为实践成果提供了新思路,促进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中国与世界交流日益加深,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的缺口不断扩大,如何培养翻译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成为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翻译工作室 翻译实践 翻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120-02
1 翻译工作室概述
20世纪60年代,翻译工作室在些美国一些大学建立,作为翻译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到实践教学中。Gentzler在其著作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中首次提及翻译工作室,并将其定义为: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1],并在翻译教学中应用。Keeley对翻译工作坊的理论应用进行了论述[2]。Wolfson认为:翻译工作室着重对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阅读、如何理解以及如何传达思想进行自由讨论,是一种反思性实践的体验[3]。
而国内对于翻译工作室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肖红在2005年的《“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中最早提及翻译工作坊[4]。直至2010年,仅有个别学者注意到翻译工作室概念,如:岑秀文论述了工作坊与教学法的结合[5];李明、仲伟合对翻译工作坊教学的微探[6],但对翻译工作室的实践运营与大创项目相结合的文章较少,因此,该文试图将翻译工作室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相结合,线上翻译课程讲解与线下翻译工作室实践相结合,对翻译工作室运营及实践进行体统阐述。
2 “译乐”翻译工作室的特点及目标
翻译工作室这一概念可划分为“翻译”和“工作室”两部分。顾名思义,“翻译”表示翻译活动的过程及其各种产物,也可指对与翻译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室被Szcayrbak定义为让多人共同参与,形成系统过程的工作方式[7]。与传统的翻译工作室或翻译公司相比较,校内翻译工作室成员均为在校学生,有极强的翻译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而“译乐”翻译工作室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在实战演练中锻炼和提高各项技能。
“译乐”翻译工作室的建立目标为,一是在翻译过程中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二是将翻译工作室建为外语部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进驻校内产业孵化园,并由一代代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在工作室建立,运营,宣传,翻译及成稿校对过程中,深化翻译能力。
3 翻译工作室实践过程及现实意义
Szyczrbak认为:翻译工作室教学所具有的较强的操作性和鲜明的实践性,是以“助使学生大量训练并对翻译过程中涉及语言和非语言加工的各个步骤进行反思”[7]。
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将翻译工作室作为翻译课程课外延伸,有助于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翻译工作室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学生在组内既按照分工,独立工作,又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最终共同完成一项翻译任务。
翻译工作室以在校英语专业学生为主,制定工作流程及工作室管理规定,用项目式管理法进行成员分工协作,定期召开会议,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逐一提出,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团队交流协作中提高了学生分析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定期写出翻译心得,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讨论,取长补短,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译作及心得进行总结,指出翻译误用之处,对译文进行批改校对,提高译文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译乐”翻译工作室在实践运营中,按照制定收费标准及推广策略进行宣传,学生设立手机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翻译类文章和工作室工作文章,在校园公告栏,表白墙等处张贴工作室承接翻译广告,接受校内翻译订单。订单主要为两类,一是常规类翻译,如求职简历,offer,出国申请表,成绩单翻译等任务,二是来自学校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英文摘要或是发表的国外期刊经行英文校对及润色。还有部分订单为校内教师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翻译等。种类繁多,涉及医学类的词汇术语较多,这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就业方向,工作室有几名大三学生正在备考全国翻译硕士考试。在实战演练过程中,对翻译的可译度、中英翻译差异、文本翻译特征等都有了深刻的认知。并通过翻译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翻译技能,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翻译工作室的建立,将翻译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省级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成功申办,又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一个实践教学平台,为翻译知识转化为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基地,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为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4 结语
翻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练就的[9]。“译乐”翻译工作室的校园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本校大学生的翻译创业提供了实战演练的机会。
在翻译实践中,学生译员的实战经验不断提高,通过大量语料库的学习与积累,储备较丰富的翻译知识,翻译技能,扩大翻译领域。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如翻译类型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外语教学部应做好翻译语料库的构建并对师生进行定期培训,使翻译工作室模式作为本科翻译课程的课外辅助延伸,促进本科翻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与此同时,工作室还应与社会翻译团体协作,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參考文献
[1] Gentzler,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 Routledge,1993:7.
[2] Keeley,E.The State of Translation, in Modern Poetry in Translation, nos,1981(3):7-18.
[3] Wolfson,L.The Contact between Text, Mind, and Ones Own Word in a Translation Workshop, Translation Journal and the Author,2005.
[4] 肖红.“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1):139-142.
[5] 岑秀文.基于网络和工作坊的非文学文本汉译英仿写教学法[J].上海翻译,2008(1):58-61.
[6] 李明,伟仲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36.
[7] Szczyrbak, M.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Business and Legal Translation to Polish.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KASE Journa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J].2008(71).
[8] 孙瑞清,全克林.校内翻译工作室初探[J].教育观察,2018(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