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融入的探究

2019-11-30朱晓兰

科技资讯 2019年25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一带一路

朱晓兰

摘  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和影响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共存,语言交流是在全球化时代为其人民心灵建造的桥梁,文化交流是人民之间的纽带。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必须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去充分发挥英语的文化交流功能,来培养大量优质的英语人才;同时为“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语言和人才储备支持,这就需要对英语教师的母语文化融入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该文通过研究、调查数据和数据分析来归纳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融入的必要性,同时总结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状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概念、理论、实践提供了实用性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职英语教学  母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a)-0189-02

“一帶一路”被称为“21世纪丝绸之路”,是中国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战略部署之一,“一带一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方面:通信政策、互联设施、贸易流、融资以及民心相通。可以说,“民心相通”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对其他因素能否取得顺利进展有直接的影响,也是“一带一路”的基础。英语是当今世界最重要和普及度最广泛的语言,也是确保各国和各地区沿着“一带一路”进行合作与发展的渠道联系,只有完全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我们才能实现文化共存;同时有效地将两种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进而用英语融会贯通地表达母语的文化理念,也是当今人才时代的要求之一。因此,有效开展“一带一路”是对我国母语文化进行传播的主要手段和过程,也是我们国家人民的职责,而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更是责任重大。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思想的提出,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元素的融入渗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1  母语文化要素的内涵界定

有数千年历史的母语文化要素是广泛而深刻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我们没有能力把母语的所有文化要素纳入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当中,因此必须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基本部分。该文从清华大学的崔刚教授那里吸取了经验教训,确定了母语的文化要素,并将其视为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母语文化要素的重点,以促进母语的文化要素良性发展,即“第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积累沉淀的优良文化传统,包括学术反思、宗教、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建筑、历史、语言和文字等;第二,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霍夫斯塔德建议,文化可以与洋葱做比较,外皮的图层被称为符号;第二层是英雄的角色;第三层是标签,标签是在每种文化中对待人和自然的唯一方式;最里面的一层是具有洞察力的图层:价值观。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文化中最深刻和最困难的一部分是培养不同文化间交流能力的策略,以及表达文化因素的能力,这是一个以文化为基础的概念。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元素能力的培养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像剥洋葱一样,从外部到内部,层层深入递进。

2  公共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要素融入现状

2.1 母语文化要素的研究设计

为了深入分析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纳入母语文化要素的现状,在这项工作中随机选择教师和学生(高职英语教师、非英语专业学生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在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中进行对象研究,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问卷的有效性和回收率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

这项调研的焦点是教师和学生掌握文化要素的母语状况,他们对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文化要素的母语的态度,以及他们用英语表达文化要素的母语的能力;并依据这3个方面来进行母语文化测试与调查问卷的设计,其目的是对教师和学生掌握文化要素的母语,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英语教学中纳入要素态度的母语文化进行系统等级的衡量;根据设计的问题调查,不同教师和学生的评分得到收集,其可靠性得到综合分析。这项调研在内部是趋于一致的,能够收集研究所需的数据,而且调查表的可靠性很高。

2.2 母语文化要素的掌握情况

从母语文化要素熟练程度评分表可以看出,在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熟练程度方面,教师比学生好,英语专业学生又好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整体水准达到了合格程度。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在古代教育的发展过程、意识形态价值观、古代文学、哲学和历史等方面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改进。

2.3 母语文化要素的英语阐述能力

从母语文化要素的英语表达能力统计表可以得出:英语老师表达母语文化要素的翻译水平和能力比学生好得多,但是得分低的原因是很难翻译出文言词句等方面的信息内容;虽然出身英语专业的学生比非英语的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优势,但在很多内容上仍难以用英文做出比较确切的描述,比如文言词句和方针政策等。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准确的翻译描述仍然是一个难题,比如封建制度、宗教、生产资料公有制等。

2.4 母语文化要素的调研结论

访谈和调查的结果深刻表现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一般被视为仅仅是学习英语、语法、表达其他知识和交流技能的语言课程,而不是熏陶和培养人文主义者的文化内涵能力训练。多数受测学生和英语教师认为有必要将中国文化引进与外国朋友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此外,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也对培养学生进行认识传播中国文化而基于肯定的积极态度,这是表达文化的强大能力。然而,部分师生显然不了解这些方面的内涵和意义,这导致了他们对将中国文化纳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和教科书的期望值很低。受测教师多数则通过英语教学、教学方法、教科书、考试和论文、课外活动等进行母语文化的渗透,与此同时,学生们倾向于更多地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书籍并参加相关活动。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管是中国文化的掌控状况、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还是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结果都不乐观。

3  公共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要素融入和渗透途径

3.1 母语文化融入能力依靠高职英语教师PCK能力

20世纪80年代美国舒尔曼教授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概念,其倡导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学科内容知识、教师个人教学经验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随着学科教学知识和认知的逐步发展,教师可以根据他们对课程具体内容的理解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帮助学生最有效地建立对特定教学情境的理解和吸收。教育是指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来改变自己,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教师们需要提高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了解他们在技术手段和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从而能够形成一种在明确教学目标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中国母语文化的掌握、理解和热爱程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主动能动性产生极大的影响,继而影响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掌握深度。

3.2 精神分析理论克服“母语文化失语”

教育是人类的主要活动之一,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减少冲突,而不是镇压冲突。人类的本能是以“愉悦原则”为指导,而自我是以“现实原则”为指导,因此,我们的教育者必须重新思考。在传统教育中,注重传授知识和机械吸收知识,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本能,破坏了本能与自我之间的和谐。教师最初是教学、能力建设和学生学习动力的指导者,但现在却成了学生本能的扼杀者。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母语文化失语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幸福”,而不是“现实”,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时,他们才能更好地接受文化。

3.3 英语及文化教学的地位靠文化生态学得以提升

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完全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所处的经济结构的原有地位,同时也改变了中国语言在文化世界和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作为一种语言,英语的强势地位曾经极其强烈地影响着世界文化生態环境的发展和格局。而如今,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大国,已重新出现在世界文化环境和视野中,并且有实力使中国文化保持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同等性;在高职院校环境中,“强调实践,理论靠后”,“重视专业,轻视文化”。如果相对没有竞争力的英语教学想要赢得更大的空间,我们就必须使学校的英语教育和专业化紧密结合,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长期传统和文化,通过融合这些传统和文化,我们可以形成一种广泛的模式文化,各种学科交叉进行。以英语作为载体来强调专业知识的氛围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质量,而且可以改善“母语文化失调症”的现象。

4  结语

简而言之,在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的背景建设之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应被界定为模仿者和追随者,教师在英语载体下的母语主导文化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要扩大他们的视野并帮助他们实现对中外文化语言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应该欣赏中国的多文化主义和观点,也可以用英语来表达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同时也可以适当有效地传播中国的文化思想。以更高的视角来书写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当代特色,才是当代大学生和高职院校教师应有的情怀。

参考文献

[1] 郑弼权.“一带一路”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转向[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27-31.

[2] 张珊.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自觉[J].外语教学,2017(2):7-11.

[3] 王立非.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J].当代外语研究,2018(5):5-6.

[4] 赵海燕.从文化变迁看高校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99-102.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教学一带一路
克拉斯沃尔分类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
初探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