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植物的种子”主题系列微课的设计策略

2019-11-30徐力

中学生物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种子微课

徐力

摘要 介绍了围绕“植物的种子”这一主题系列微课的设计思路与方法,通过对系列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探讨初中生物主题系列微课设计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和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 系列微课 微课 种子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系列微课”是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课程知识细化后,将具有相似性的知识归纳为某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主题的知识体系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细小的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可以制作成一节微课,若干微课即组成一个系列微课。笔者通过对“植物的种子”这一主题系列微课的设计,形成了连续性、层次性、专题性的相对完整体系的教学内容。该系列微课有利于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和探究性学习,更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

1 围绕“植物的种子”主题系列微课的设计思路

1.1 教材分析

“植物的种子”知识点主要选自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和第五节。“植物的种子”知识内容是学生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后的知识延续,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植物体的生长发育相关知识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植物的种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区分种子和果实,并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提高了学习兴趣。

1.2 学情分析

在前面探究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种子和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缺少了解,对种子与果实常常发生混淆。因此,围绕这一主题设计的微课重点要让学生掌握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还要让学生学会区分种子与果实的结构。

1.3 知识结构

“植物的种子”主题系列微课知识体系分为两个模块: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种子的结构”模块包含了3节微课: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和果实的区别、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的萌发”模块包含了两节微课: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此系列共涉及12个知识点,见表1。

2 围绕“植物的种子”主题系列微课的设计过程

2.1 编写教学设计

系列微课的教学设计要能够体现教学的流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系列微课的学习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的顺序应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每一节课程时长不超过10min,以6~8min为宜,涵盖2或3个重要的知识点。每节微课都要包括导入、知识点讲解本文是南京市教研室第十二期教学研究课题“初中生物个性化微课程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编号为2017NJJK12-L32)的研究成果。和学习反馈等基本环节。该系列微课通常的先学习模块一“种子的结构”,再学习模块二“种子的萌发”。

模块一“种子的结构”中嵌入观察芸豆种子的结构、验证芸豆子叶的功能、区分芸豆种子和花生果实等演示实验;模块二“种子的萌发”中嵌入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两个探究性实验。

2.2 录制实验视频

该系列微课中包含了演示实验和探究性的实验。学生利用该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时,依然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探究等过程建构知识。笔者利用专门的手机支架固定手机,近距离拍摄清晰的实验过程。手机拍摄的视频可用“爱剪辑”等专门的视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如添加背景音乐、添加字幕、标注、后期配音等。

2.2.1 微課“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演示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清水、芸豆、镊子、胶头滴管、碘液。

(1)取一粒清水浸泡了24h的芸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观察外形、种皮上的种脐。

(2)轻轻剥去种子外面的薄皮,拉一拉种皮,了解种皮的坚韧性。

(3)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注意不要损伤连接处的突起部分。

(4)引导学生识别胚芽、胚根和胚轴,两片豆瓣就是两片子叶。

(5)在子叶上滴加几点碘液,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理解子叶的功能。

2.2.2 微课“种子和果实的区别”演示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清水、芸豆、花生、镊子。

(1)由外到内解剖用清水浸泡了24 h的芸豆种子,回顾芸豆种子的结构。

(2)由外到内解剖花生的果实,引导学认识花生果实各部分的名称,即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什么结构。

(3)对比芸豆种子和花生果实的结构差异,区分种子和果实。

2.2.3 微课“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100~120粒绿豆种子、水、培养皿、纱布、烧杯、石棉网、酒精灯。

(1)取适量绿豆种子放入烧杯中,加入清水,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将种子煮熟。

(2)取等量煮熟和新鲜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垫有湿润纱布的培养皿中,经常加水保持纱布的湿润,培养皿编号A、B,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结果。

(3)取等量新鲜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垫有纱布的培养皿中,编号C、D。

(4)C培养皿纱布不加水,始终保持干燥,D培养皿经常加水,保持纱布的湿润。C.D培养皿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5)对比培养皿A和B的实现现象结果,得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对比培养皿C和D,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

(6)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对空气、温度等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外界条件进行探究。

2.3 制作系列微课

2.3.1 制作微课课件

每个微课要有独立的学习内容,彼此之间也存在关联。微课“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内容包括:观察芸豆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演示实验;讲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列表比较玉米种子和芸豆种子的结构区别。微课“种子和果实的区别”学习内容包括:观察花生的果实结构演示实验:区别花生果实与芸豆种子;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果实和变态器官。微课“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学习内容为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常见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与种子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微课“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学习内容包括: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的动画;归纳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了解种子萌发过程的先后顺序。微课“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学习内容包括回顾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观察探究实验的现象并得到结论。课后再进一步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其他外界条件。

2.3.2 后期加工剪辑

此系列微课用的软件为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实验视频的剪辑和加工用的手机版“爱剪辑”,微课后期的合成和剪辑使用了格式工厂。通过加工剪辑,使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环节要有字幕提示。

3 总结与反思

对单个的微课,学生难以建构起完整的知识框架。通过系列微课,学生可以反思学科中每一个知识点之间深层的关系,发挥微课更大的价值。例如“植物的种子”这个主题系列,每个微课之间是独立的知识,但是它们之间都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有着知识铺垫和巩固拓展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新兴技术的不断改进会使教学更加完善。教师无论使用哪种现代教育技术,都需要把知识点构建成有机的整体,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系列微课也将成为今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建构生物学重要概念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范青.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11-12.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6.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种子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桃种子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