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广电节目创优亲历记
2019-11-30郭锋
创作优秀广播电视节目,是记者、编辑、播音员的崇高职责。
奉献优秀广播电视作品,是传播、弘扬主旋律的神圣使命。
我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50多个春秋,回顾那些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艰难历程,以及组织创优、评优、讲优、学优的难忘岁月,心中仍充满着无限的激情。
首次评奖创佳绩
1985年,我在大理州广播局负责宣传工作,3月份接到云南省广播局的通知,5月份要进行全省1984年的优秀广播节目评选。我立即将通知精神和要求发到各县广播站,要求他们推荐节目到州上。一个星期后,收到了10多件节目,我看了稿件、听了录音后,觉得不够理想。立即到大理市广播站,把他们一年来播出的稿件翻了个遍,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一篇《徐大妈慰问子弟兵》的稿件,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又有现场感。于是,我和市广播站的编辑兼播音员柴伟商量后,决定送此稿参评。
1985年5月,我带着4件广播节目,到昆明翠湖宾馆参加云南省1984年优秀广播节目的评选。来自全省各地州广播系统及省广播局、云南广播电台的30多位评委,在三天的时间里,通过看稿件、听录音展开评和议,共评出了50多件优秀广播节目。
结果出人意料,全省首次评选,大理州就获得了满堂彩,推荐的4件节目全部获奖。其中现场消息《徐大妈慰问子弟兵》获一等奖,云龙县广播站的消息《云龙县已消灭了血吸虫病》,大理广播站的消息《大理市周城镇成为我国第一个缝纫机村》,鹤庆县广播站的评论《是冬在头吃不愁穿不愁,还是政策好致富有奔头》三件节目,分别获三等奖。
会议结束,我把这一喜讯和奖状、奖金带回大理后,局领导很高兴也很重视。在半个月后,召开了全州广播宣传会。在会上我传达了全省评优会议精神,还特别邀请了《徐大妈慰问子弟兵》一稿的作者姜志刚介绍采写和发稿情况。
据他介绍,当年他在下关总站宣传科工作,10月16日这天上午,下关地区组织了上千群众热烈欢迎“两山”自卫反击战凯旋归来的英雄部队。在人流中,他突然发现一位头戴白帽、身挎挎包的老大妈,把一支支冰棒、一把把瓜子、一包包口酥硬塞进英雄战士的手里,并连声说道:请收下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看到这一动人场景,他连忙当场采访了这位大妈。原来她是大理洱滨纸厂一位退休工人的老伴,全家每月只有30多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家中无儿无女,她每天推着一箱冰棒走街串巷叫卖。今天看见子弟兵归来,干脆就把冰棒送给他们解解渴。周围群众看到这一情景,纷纷解囊相助,徐大妈坚决不肯收钱,还激动地说:“他们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我慰问他们是应该的!”
当时姜志刚就想把这一场景记下来,一掏口袋却没带纸,只好记在香烟盒上。他回单位后,立即把这一生动的场景写好后,亲自送到市广播站,编辑收到后,就在当天的新闻节目中播出了这条消息。
整条消息之所以好,一是时效性强,从事件发生、采访、写作、送稿、编辑到播出,前后不到8小时,充分体现了广播迅速、及时、先声夺人的优势。二是现场感强,通过肖像、行动、语言的描写,准确而具体,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是文字短小精悍,从徐大妈的平凡举动中,反映了人民群众与子弟兵的血肉关系和魚水深情。此外,在写作上采取夹叙夹描,既有镜头式描绘,又有详实的叙述,正可谓色声并茂、情景交融。
该节目随后还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优秀广播节目奖,第六届全国好新闻奖,为大理州的优秀广播节目树立了标杆。
继往开来谱新篇
由于大理州在广播节目创优中取得好的成绩,1985年10月,接到省广播局的通知,全省1985年优秀广播节目的评选会要在大理州举行。这一喜讯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一方面要认真做好评选会的各项准备和后勤工作,另一方面我们组织记者、编辑深入基层,采写、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广播节目,以实际行动迎接这次评选会在大理的召开。
一件好的广播节目,首先要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另外要有生动的情节,同时要充分发挥音响效果。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1985年11月3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党政代表团一行8人到大理州进行友好访问。虽然一个在祖国的东北边疆,一个在西南边陲,山水相隔万里遥,是白族将军周保中把两州人民的心连在一起,是民族团结、进步、友好的纽带把朝鲜族、白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1月3日一大早,我携带上录音机和采访本,跟随大理州委、政府有关领导,前往20多公里外的凤仪后山,迎接代表团的到来。14日上午,在州礼堂举行的欢迎大会上,采访和录下了两州领导的讲话。紧接着随代表团的脚步,录下了他们饱览苍洱风光、观赏白族歌舞、品尝白族三道茶的动人场景。尤其珍贵的是,录下了在13日下午,代表团在湾桥镇上桥村周保中的故居,看望62岁的将军侄孙李培、重孙李迎光等亲属,并向他们赠送礼品的情景。
14日是两州人民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在州礼堂隆重举行了《庆祝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结成姊妹州大会》,我將这一喜事和盛况一一采访记录下来,经过精心编辑、配音制作,完成了一组录音通讯《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该节目于11月21日在大理市广播电台播出,收到了很好效果。
为了总结、交流这一年的广播宣传工作,迎接全省评选优秀广播节目在大理的召开。1986年3月初,我们召开了全州首次优秀广播节目的评选会。大家通过认真看稿件,仔细听录音,广泛开展评议,最后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评出了20件优秀广播节目。这些节目构思精巧、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消息、通讯、评论、录音通讯、对农节目等,充分体现了当年广播宣传的水平。其中,我创作的录音通讯《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全票通过获一等奖。
1986年4月,云南省1985年度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会在大理洱海宾馆召开,来自全省17个地州与省广播局,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专家、评委60多人到会,对推荐的100多件广播节目,分为三个组进行认真评选,最终有50件节目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大理州推荐的6件广播节目全部获奖。其中云龙县推荐的消息《喜读古镇新春联》获一等奖,大理市推荐的录音通讯《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获二等奖,此外有大理市的三件作品和鹤庆县的一件消息分别获三等奖。
通讯《喜读古镇新春联》是云龙县作者杨宗汉于春节期间到宝丰古镇,看到家家门前贴的新春联,这些春联没有用浓墨重彩来描绘,也不用华美辞藻来颂扬,而是别出心裁,用独具匠心的手法,巧妙地反映古镇人民群众欢度春节的喜悦心情。如:“政策落实农业丰收喜上加喜,集体增产社员增收富了又富”,“平地起楼台全赖政策,白手建新房要靠勤俭”,一家餐饮店门前贴的是:“开酒店不学利口巧舌假工夫,办饮业只练厨艺精通真本领”。还有一副对联是用白族话写的:“喜喜滑滑言细衣,作作骚骚过则望”。意思是:喜喜欢欢穿新衣,打打扮扮过新年。这些对联通俗流畅,琅琅上口、妙趣横生,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从而得到评委们的青睐,被评为了一等奖。
深采精编献佳作
通过这两次的评选优秀广播节目,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办好广播,提高节目质量,这是一项很有效的方式。为此,我们决定,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优秀广播节目的评选活动。我从1985年开始到2004年退休,共主持了19年的评选工作,共评选出600多件优秀广播节目,对提高全州广播节目质量,扩大宣传效果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1996年,我认识和接触了生活在大理洋人街上的藏族青年尼玛和他的白族妻子杨光敏。他们最初从经营餐饮起步,继而创办画廊,架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随后又以一种超前的气魄和胆略,率先成为云南省第一家加入国际互联网的非公有制企业,把大理的旅游、文化、商贸直接推向世界,使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小家庭汇入与世界同步的大舞台。
通过三次,一个多月的采访、录音、写作,我完成了一篇《小家连着大世界——记加入国际互联网的云南第一家非公有制企业》的录音通讯。在大理台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先后荣获1997年中国广播新闻三等奖,第十四届云南省新闻一等奖,1997年度云南省广播新闻一等奖,第四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二等奖。
大理茶花旅行社的杨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生活很不幸,他与妻子金燕结婚仅两个月,金燕就被查出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病被喻为“专咬年轻女人的狼”,是一种恐怖的绝症。在长达两年多的患病期间,得到丈夫的精心照料和亲戚、朋友的关心,也得到数十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帮助金燕摆脱了死神的纠缠。病情逐渐好转的金燕又以特别的方式把爱心回报社会,将她积攒的1004元零花钱分为三份,分别捐献给失学儿童,孤寡老人和残疾人。
为写好他们的事迹,我先后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因为杨黎明在“杜鹃号”游船上工作,清晨出去,晚上才归。我只有在傍晚骑着自行车,到洱海边他们的家中采访,一谈就几个小时,深夜返回后连夜苦战,整理笔记、录音。由于时间跨度长,从他们结婚——妻子患病——下岗——八次病危——病情得以控制——回报社会,前后共两年多时间。如何选材,提炼主题,突出中心,成了文章成败的关键。经过精心筛选、认真推敲、反复比较,我拟定了三个小标题:爱的曲折,爱的奉献,爱的回报。紧紧围绕着“爱”字作文章,用爱心统揽全篇。这里有夫妻爱、父女爱、朋友爱、同志爱,让每一颗爱心都拆射出时代的光彩,使每一份爱都激荡着感情的浪花,爱心使奇迹出现,爱心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篇名为《爱心的延续》的录音通讯,一经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打电话慰问,有的寄药和礼品给金燕。该节目在省、州参加优秀广播节目评选时,许多评委都是含着眼泪听完节目的。最终获得了1996年大理州及云南省广播新闻一等奖,十二届云南新闻奖二等奖。
电视节目放异彩
大理州的电视起步较早,在1985年就经中央广播电视局批准成立大理电视台,是云南省第一家能自办节目的地州级电视台。1985年10月1日开始试播,当晚就播放了由我编撰,请云南电视台的长乐水拍摄的电视专题片《苍洱荧屏添彩姿》,成了大理台的第一部电视专题片。
一开始,大家对电视新闻的采访、拍摄、制作都不够熟练,经常出现音、话分离的情况。在拍摄中,对远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的运用也把握不准。尤其是对电视片解说词的撰写、编辑制作的技巧、播音感情的把控都存在许多不足。于是我们请云南电视台的专家来讲课、指导,并办了几期培训班,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后来,各县都配备了摄像机,开展了电视的宣传工作。经过从业人员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懈努力,涌现出许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惧佳的电视作品。
这些电视节目的播出,丰富了电视荧屏,扩大了宣传效果,尤其是对促进全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上,从业人员开拓视野、广开思路、立意深远,从策划、撰稿、拍摄、播音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节目:“蝴蝶泉边”“苍山之巅的风景”“大青树下的故事”“古镇上的古乐团”“远方的来客”“鸡足寶顶”“天开佛国”“苍山的故事”“洱海的故事”“民间艺人的新生活”“周城开秧门”“茶马古道上的明珠”“生命铸就的乐章”“奇石吐云烟”“爱磊在大理”“深山寻香记”“二十二个孩子一个家”“最后的麻风村”等20多个电视专题在全国和国际上获奖。
2001年,由我编撰的电视专题《茶马古道上的明珠》先是获得了云南广播电视政府奖电视社教节目三等奖,接着又荣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骏马奖”评委会提名奖。2002年10月,我被邀请到山东济南领奖。
回顾当年创作和拍摄该片的情况,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2001年11月初,我带着大理电视台的三位记者奔赴剑川。首先我们到石宝山,拍摄了南天瑰宝的自然风光、著名石窟、人文风情。接着转到沙溪寺登街进行认真采访、拍摄。这里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南部,曾经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当年沿途商旅云集、茶盐畅销、马市繁荣、珠宝流通、山贸集散。马帮驮着时代沉重的追求,奋蹄前行,曾抖落和淀积了众多的文明与古迹。后来,这里被世界纪念性基金会入选为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濒临建筑遗产名录。
拍摄这部电视片,一是向世人全面、生动地展示这里的风情、民居、建筑、绘画等艺术。另一方面旨在引起人们对受到威胁的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并给予国际性的资助和拯救。
我们在那里进行了三天的采访拍摄,回到电视台后,进行了一个星期的编撰和制作,完成了两部电视片的制作任务。一部是《茶马古道上的明珠》,另一部是《南天瑰宝——石宝山》,后一部专题也荣获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华荟萃”二等奖。
创优关键靠人才
艺术需要创新,时代呼唤精品,人民需要佳作。而要制作出一大批思想好、艺术精,有可视性、可听性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关键是要有一批将才、帅才、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大理州历来十分重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各县、市委宣传部、广电局每年都要举办1~2期新闻培训班。对记者、编辑、播音员以及业余通讯员,讲授有关采访、写作、摄像、播音、编辑方面的知识。笔者就曾經受邀到各县举办的培训班上讲授新闻写作、编辑及电视专题的撰写等方面的课,累计有3000多人次听过讲座。遇上一些重大活动或有重要新闻,我就带着他们到现场,进行实地学习。我的几件获奖节目,都是带着他们现场实地创作出来的,充分体现了传、帮、带的好处。
大理州还举办过5期全州性的采编、播音员培训班,邀请省广播电视厅、云南电视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的专家、学者前来指导、培训。经过培训和长年不懈的努力,有几位电台、电视台的记者,如今已获得了主任记者、主任编辑、高级记者、高级编辑的职称。有几位早年活跃在大理州广播电视宣传线上,且做出突出成绩的几位老同志至今令人难忘。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的柴伟,这是一位功夫深厚、性格开朗的女性。她采、编、播集于一身。电台的许多重要新闻她都亲自深入采写、认真编辑,还充担现场报道的角色,奉献了许多精品节目。另一位是张松泉,他原来在漾濞县广播站从事编辑和播音工作,还曾经担过站长。后来调到州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任副主任,工作积极热情,写出过一些好作品。此外,还有大理电视台的李志钧、杨育民等,在电视新闻报道、电视片的拍摄、制作上苦下功夫,很有创意,特点突出,其作品多件在州、省、全国获各种奖励。
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的叶杜芳女士,可算是大理州从事播音工作的老前辈了。从“文革”后恢复的大理市广播站就开始播音,一直到退休。她吐字准确、音色圆润,是大理州第一位评上一级播音员的人。随后邸树森、包德坤、杨素娟等同志都获得该职称,大理成为全省一级播音员最多的地州市。
除了加强专业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外,大理州还很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各县都建立起通讯联络网。一些文化界、新闻界的著名人士,如那家伦、彭怀仁、李正烈、杨世斌、杨中兴等都经常给广播电台、电视台写稿,使节目质量大为提高,还带动了一大批业余通讯员,真正形成了开门办广播,开门办电视的格局。
呕心沥血谱华章
无论是搞文学创作,还是写广播电视稿件,在谋篇布局和写作上,都很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大家知道,凤凰的头是最美的,在文章的开头给予展现,很是吸引读者、听众的眼球。猪的肚子里很丰富,在中间段落中要写得丰满、详细。豹子的尾巴很有力,结尾要干净、利落、有力,给人余音嘹绕的韵味。
我在创作录音通讯《小家连着大世界》时,开头是这样写的:听众朋友,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每个家庭的变迁无疑都会带上时代的烙印,折射出当今社会精神风貌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大理洋人街上的藏族青年尼玛和他的白族妻子杨光敏,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则几乎囊括了这个时代的亮点。
在文章的中间部分,以大量的素材,展示了他们办旅游、搞商贸、开画廊、加入国际互联网的艰难历程。
在结尾处谈道:“听众朋友,明年4月,光敏将带着自已的绘画作品,启程赴美国举办个人画展,尼玛的国际互联网也正在不断拓展和完善。这个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大理的普通家庭,就是这样用他们的气魄、胆略和远见卓识,从‘洋人街的‘小家步入社会大舞台,通过国际互联网,与世界这个国际的‘大家紧密相连,缩短了大理与世界的距离……”
这样的写作,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家连着大世界》,又以许多详细的情节讲述了创业的艰辛,从而获得了中国广播奖。
在电视宣传中,除电视新闻作为骨干节目外,就是电视专栏、专题节目。这是最闪光,最耀眼,最值得长期保存的节目。但创作难度也极大,是对电视台撰写、采访、摄像、播音、编辑、剪接、制作、字幕、配乐等各方面综合实力的检验。尤其是对专题片脚本的撰写,对作者来说是对其电视艺术、文学修养、语言技巧的严峻考验。从我先后编撰的40多部(集)的电视专题片中,就有情泪相交融、甘苦寸心知的深刻感悟。
每年的大理三月街民族节,领导要求除在每天的新闻节目中报道当天的活动外,还要拍一部专题片,全面、系统、生动地记载当年的活动。在20世纪90年代,编撰的任务就落在我的身上,先后编撰了6部电视专题片。大家知道,每年三月街的活动无非是唱歌、跳舞、做买卖、品美食,要搞出新意很难。尤其是对开幕式大型文娱的表演,都是各县有特色的节目加以展示。解说词中不能总讲某某县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不成了“看图说话”了吗?
在1995年我编撰的《三月春光漫苍洱》的专题片中,对开幕式的《白州之春》大型文艺表演,我是这样描述的——
当苍山还披着皑皑银装,
洱海荡漾着那碧波绿浪。
美丽的大理哟,到处充满明媚的春光,
各族兄弟姐妹啊,汇聚到三月街广场,
共同欢度那欢乐美好的时光。
彩旗飘扬,国徽闪烁,军号嘹亮,
一曲《白州之春》的大型文艺开始奏响。
雄狮翻腾,彩车争辉,巨龙飞舞;
两千多群众表演直抒内心美好希望。
白州妩媚的花朵,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迎着灿烂的春光,播洒那金色理想。
摇响石宝山的金铃,欢腾中渴望冲出高山大川;
跳起浓郁传统花灯,嬉戏里漾溢着幸福与吉祥。
奏响嘹亮的号角,婀娜柔美中,翻滚着火的碰撞;
擂起奔放的八角鼓,纵情激昂里,春舞跳得最
酣畅。
桑田翠绿,白族姑娘正追求着致富的希望;
碧水晶亮,土家青年在编织着幸福和理想。
牛歌欢畅,从远古走向改革开放的彼岸;
花潮怒放,茈碧湖畔飘荡着牛奶的芳香。
古朴的祭祀哟,白族壮汉祈祷那丰收在望;
歡腾的舞步哟,彝家儿女耕耘在彩云之乡。
博南古道上,再现丝绸之路的往昔辉煌;
哀牢古风中,展露铁骨汉子的侠胆忠肠。
四百位白族青年起舞,似磅礴热浪;
白州经济建设的船,正春潮激荡。
白州的春天,充满着无限希望;
民族的节日,洋溢着喜悦吉祥。
普州同庆吧,让白州走向辉煌!
随着播音员声情并茂的解说,配上每个县精彩的文娱表演,达到使观众既饱眼福,又饱耳福的效果。
不知是大理石因大理而得名,还是大理因大理石而增辉,总之,大理因盛产大理石而名扬四海。受有关部门之邀,请我编撰一部《奇石吐云烟》的电视片。
我两次登上苍山采石点进行采访,多次深入几家石材加工厂,看解料、打磨、抛光、制作大理石工艺,参观了几家大理石画工艺品展厅,并且还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在撰写脚本时,除了介绍大理石的成因、发展、加工、制作等外,如何把大理石这一自然天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孤品、绝品、妙品、精品、神品传达给观众。我多次写作,反复推敲,绞尽脑汁,写成了下列文字:
那春日的湖圹,盛夏的山峦,秋天的原野,严冬的积雪,阴晴冷暖,壮丽风光尽收眼底。
那青山千叠,绿水万里,云海晨雾,朝霞夕照,雪积关山,狂浪涌天,容尽宇宙万种风情。
那龙腾沧海,凤展祥云,银狐踏雪,猛虎狂潚,孔雀开屏,双猫嬉戏,金猴出世,雄鸡报晓,万千动物各俱情态。
那观音神姿,嫦娥丽影,老子说道,诗仙李白,圣诞老人,王者风范,漁女撒网,母爱情深,东瀛美女,西欧佳人,留下绝代身影。
那古梅晴雪,樱花迎春,玉兰吐艳,水仙飘逸,桃园仙居,花开富贵,百花争艳,染尽人间春色。
那山的呼唤,水的旋律,风的幻影,木的灵魂,云的浪漫,雷的狂暴,带入梦的幻境。
大理石把多少风云沧桑,世间百态,万种风情溶入石中,也把无数美好的梦想与憧景投入石上。这一块块云山天成的神奇画面;一幅幅奇趣横生的绝妙图景;天工巧笔难以比拟,丹青一家也望尘莫及。
美哉,画境纳天地万物之精华。奇哉,意境托高人雅士之睿智!
伴着诗意的解说,一件件精美的大理石展现在观众眼前。
由于该片奇石美、画面美、文字美、解说美、意境美,夺得了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奖,全国“如梦杯”环保专题片大赛选题奖(国家级二等奖)。被大理州人民政府确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四十周年”的礼品赠送贵宾。该片曾先后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播出。
编辑手记: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大理的广播电视事业同时得到了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者。郭锋老师从事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多年,作品曾获第九届全国少数名族题材电视“骏马奖”评委会提名奖。文章《大理广电节目创优亲历记》以他的亲身经历,回顾了几段当年采访、写作、编辑、制作节目的历程,从大理州第一次参加云南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选并最终取得优异成绩,大理州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在创忧、评优、讲优、学优的过程中步子越走越稳、道路越走越宽。作者在回忆的时候思路明晰,例举全面、细致、典型,展示了大理广播电视节目倾听百姓诉求、反映生活见闻、见证城市变化的社会担当;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者不忘初心,用忠诚、奉献、坚守和担当,在挚爱的事业道路上一路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