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中的陕西速度
2019-11-30陈小玮
陈小玮
从西安出发,两小时到郑州,三小时到太原、成都,四小时到武汉、西宁,五小时到北京,六小时到长沙,七小时到贵阳,八小时到广州,陕西建设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的速度,是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陕西整体发展速度的一个缩影。无论是退耕还林还是关天经济区规划,无论是“长安号”中欧班列还是自贸区建设,都使陕西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占据一个又一个制高点。
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是陕西巨变的二十年。2018年,陕西GDP为24438亿元,为西部12省市区的第二,从第五位前移了三个位次,与1999年的1592.64亿元比,增长了14倍。陕西经济增速位于西部第一方阵,被誉为西部两个网红省之一。
立体交通网形成
西部大开发头十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的重点。截至2018年底,陕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371公里,与1999年比,增加了14.8倍。高速公路通达全省98个县(区),打通了22个出省大通道,14条高速通道通江达海,构筑起与周边中心城市的“一日交通圈”。
2003年,中国首条沙漠高速公路——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条公路攻克了公路治沙科技难题。同年,勉县至宁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是陕西第一条山区高速。
2007年,西汉高速开通,这是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
2015年,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是我国首条“生态环保示范工程”高速公路。
2003年,陕西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2007年突破2000公里,2010年突破3000公里,2012年突破4000公里,2013年突破5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跃升至全国第9位,西安成为全国第二大高速公路节点城市。
到“十二五”末,陕西实现了全省所有县区通二级公路的目标;实现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乡镇通班车率达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4%,行政村通邮率达100%。
2017年8月28日,全长828.5公里的沿黄公路开通,连通4市12县72乡镇1220个村,连通9条高速公路、13条国道干线公路以及80条县乡公路,直接惠及沿线200万名群众。
陕西铁路营业里程达5300公里,“两纵五横三枢纽”骨架网基本形成。
从西安出发,两小时到郑州,三小时到太原、成都,四小时到武汉、西宁,五小时到北京,六小时到长沙,七小时到贵阳,八小时到广州的“省际交通圈”已形成。
西安咸阳机场二期工程是西部大开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2003年9月18日,总投资15亿的T2航站樓启用。随后,建了3号航站楼,又分别对2号、3号航站楼进行扩建。目前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主要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中国十大机场之一,也是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划的八个大型枢纽机场之一。201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4460万人次,排名第7位,其中,国际(地区)旅客量超过260万人次,增幅32%,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机场全年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30万吨,同比增长20%,增幅位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实现第一个10万吨货邮吞吐量耗时十四年,实现第二个10万吨耗时近九年,但第三个10万吨仅用了三年。到2019年,咸阳国际机场开通的国际航线累计74条,通达全球32个国家与地区、60个主要枢纽和经济旅游城市,其中,“一带一路”航线覆盖16个国家、33个城市。“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雏形已现。
2018年5月,西安获批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绿色向北推进400公里
2019年8月6日,“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延安退耕还林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吴起举行。距离吴起县城约一公里的大吉沟,修建了中国惟一的退耕还林展览馆,展馆墙上醒目地写着:“封山禁牧从吴起开始,退耕还林从延安走向全国”。
吴起位于延安西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经深入调研,1998年,吴起县委、县政府做出了《关于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小尾寒羊的决定》。同时,出台了实行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的20字方针: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畜、林牧主导、强农富民。
南沟村是吴起退耕还林第一村。“要把25度以上的坡地退出来植树造林,还要禁止农民在山上放羊、改为圈养,太难了!”闫志雄回忆当初退耕还林时的情景感叹道。
闫志雄在南沟村干了二十一年的支部书记,是全国退耕还林先进个人。刚开始进行退耕还林那会儿,他白天带着皮尺去量地,晚上给大家开会讲政策。当时政策是:每退耕还林一亩,国家每年补偿群众200斤粮,另给20元植树管护费。
不种田还给钱给粮?群众将信将疑。第二年,经上级验收合格,每亩200斤粮、20元管护费如期兑现,农民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大家纷纷退耕还林。二十年间,全村累计退耕还林达1.29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几近于零迅速提高到78%。
二十年过去了,吴起累计退耕还林245.99万亩,因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如今,吴起的林草覆盖率已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72.9%,土壤年侵蚀模数由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0.5万吨,年降雨量由383毫米增至521.5毫米,五级以上的大风已由年均19次降为5次。
延安绿,是延安退耕还林获得的最高奖励。
1999年,延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以“退耕还林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思路,在全国率先开始大规模退耕还林,并成为全国最早的退耕还林试点之一。截至2018年,延安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77.4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9.4%,成为全国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提供的几张卫星遥感植被覆盖度图像显示,从“半黄半绿”到“一片碧绿”再到“整片深绿”,历经二十年光阴,延安变成了一片“绿海”,陕西的绿色版图也由此向北推移400多公里。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陕西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特别是加强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使绿色成为陕西追赶超越“新底色”。
2018年,陕西林地面积12367.9千公顷,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30.92%提高到43.06%,提高了12.14个百分点。据了解,退耕还林以来,陕西省虽然退耕了1778.8万亩耕地,但是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了科学种田,粮食生产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全省年均粮食产量始终稳定在200亿斤左右,与退耕前基本持平。而来自陕西省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林业产业占陕西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占贫困人口的53%,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
科技资源改革成果初显现
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元年。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被确定为:依托交通干线,主要是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西部有特色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2007年《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首次明确强调,要突出重点地区的优先开发。其中包括关中—天水经济区概念浮出水面。
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天经济区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联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国家对关天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将建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等。
2019年,陕西省被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省份”名单,是三年连续受到通报表彰的省份。
根据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年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66.58,居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居全国第4位;3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通用项目的获奖总数居全国第5位;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1125.26亿元,居全国第6位;全省研发投入460.9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10%,位列全国第8位。
2018年,陕西省3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占三大奖总数的11.87%,通用项目的获奖总数居全国第5,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125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51.3倍。
陕西先后形成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西安交大“超临界水蒸煤”项目,作价1.5亿元落地产业化;陕西省成为全国3D打印领域最有影响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拥有全国2/3的知识产权;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研发并下线了全球第一套AP1000核电站柴油发电机组,填补了国内空白;延长石油集团研发全球第一套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投产成功。
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成为陕西创新发展的生力军,2018年末,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数达314家。
迈入自贸区时代
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贸区揭牌,标志着不沿海、不沿边的陕西,迈入了自贸区时代。
陕西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数量、企业注册资本、外资占比大幅增加,成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平台,推动陕西改革开放的最好抓手。
两年多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2018年,陜西自贸试验区全年新增制度创新案例71个,创新案例累计达到148个;向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报创新案例38个,累计达到69个;有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8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据统计,自揭牌之日至2019年3月3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40694家,新增注册资本6024.32亿元。其中,新增企业27457家(含外资企业347家),企业注册资本6005.52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25.14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618家。
2018年全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2649.79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3513.78亿元的75.41%,其中,进口1090.56亿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75.99%,出口1559.23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5.01%。
西安海关创新推进“货站前移”“舱单归并”等24项监管服务措施,推行“联网监管+库位管理+实时核注”监管制度改革,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及24小时通关,精简原报关、报检项目124项,检验检疫申报单证实现电子化。2018年12月西安口岸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末压缩68.76%;西安口岸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末压缩53.23%。
创新“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推进建设“中欧”“中俄”等国际合作园区,中欧合作产业园聚集了德国博世、宝马,法国阿尔斯通、达能,瑞士布勒、欧瑞康等世界500强企业的9个项目。
落实《利用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推动西部大开发、实现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开展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推介交流活动,向西北四省推荐45项创新实践案例,秦汉新城功能区与新疆博州阿拉山口市、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与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地区协同开放、创新发展。在2018年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期间,与西北4省区联合开展自贸试验区项目推介活动,在电子、新能源、农业等行业签订合作项目54个,总投资额436.54亿元。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新机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在陕西考察调研时,习总书记指出:陕西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找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引领新常态,追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