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二十年来四川藏区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2019-11-30肖琼

新西部 2019年10期
关键词:藏区旅游业四川

肖琼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经济人类学视角的西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永续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BMZ054

◎ 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四川藏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经济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SC15B101

◎ 西南民族大学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生计资本视角下四川凉山州多维扶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SYB03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全省50%以上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分布在幅员广阔的四川藏区。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藏区成为全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在四川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四川藏区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产业对脱贫攻坚、保护生态、促进开放、促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对解决好四川藏区的民生和生态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四川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全国第二大藏区,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总人口有217万,其中藏族人口占73%,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0%以上。长期以来,集民族地区、地震灾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区于一体的四川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可以说西部大开发中四川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具有极强的典型性和特殊性。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旅游业作为四川藏区最具潜力、竞争力和优势特色的富民产业,在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那么,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成就如何?发展过程中实施了哪些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目前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和困难?为进一步促进新时代背景下四川藏区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本文对四川藏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成就、发展背景、发展政策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逐一梳理和探讨,以期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成效作一回应。

四川藏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成就

四川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接待事业型”、“经济产业型”、 “产业支撑型”的发展历程,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四川旅游资源丰富,全省50%以上的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分布在幅员广阔的四川藏区,区内众多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品位高、有特色、吸引力强,如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3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稻城亚丁等4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地质公园、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此外还有特色鲜明、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藏区成为全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在四川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全省大众旅游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四川藏区旅游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仅“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藏区共实施旅游项目91个,完成项目投资56.2亿元,藏区旅游产品和品牌体系初步建成,形成了集高原特色、藏羌文化、生态休闲于一体的藏区旅游发展新格局。区域旅游经济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四川藏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23.97亿元,同比增长25%;接待游客3000余万人次,比2011年增加了近2倍,①成为促进藏区快速发展的产业支柱。2015年四川藏区旅游总收入达392.96亿元,同比增长21.8%;2016年四川藏区旅游总收入达到443.4亿元,是2010年的4.6倍,年均增长28.8%。②在旅游产业带动下,全省藏区贫困村从2063个减少到1639个,贫困人口也从37万人减少到21万人。产业扶贫效果显著,2014年至2018年,四川藏区累计减贫31.3万人,1758个贫困村退出,16个贫困县摘帽,31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下降到2.6%。其中,阿坝州贫困发生率从14.5%下降到0.7%,甘孜州贫困发生率从23.2%下降到3.5%。③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四川藏区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发展也是西部各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同样重要的是,四川藏区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他们不仅亲眼看到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文化传承,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真实情况,而且亲身感受到四川藏区自然生态文化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共存,增强了对国家的理解、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旅游业因此也成为四川藏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四川藏區旅游业的发展背景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驱动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我国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各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积极着手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在这一进程中,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西部各地区,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亮点。从四川藏区发展来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直接有效地驱动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产业对脱贫攻坚、保护生态、促进开放、促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对解决好四川藏区的民生和生态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藏区旅游业的开放性、包容性、竞争性特征越发鲜明。

(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

由于受制于西部区域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四川藏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明显表现出特殊性,其发展不仅仅有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有力推动。2006年3月6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对四川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重大部署。2008年10月,四川藏区开始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部署在全省藏区牧区大规模开展牧民新村建设,实施帐篷新生活行动,建设村民活动中心。随着2009年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启动,藏区特色鲜明的新村建设模式“藏区新居”相继开始打造。2012年,全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取得成功,至2018年,四川“藏区新居”所在村均实现了整村脱贫。这一过程中,新农村建设与旅游产业的有机契合成为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色,一个旅游点的发展直接带动一个村,一个旅游区的发展直接带动一个乡,旅游业成为带动藏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关键措施,也成为藏区富民惠民的重要“民生产业”。

(三)扶贫攻坚战略的推动

四川藏区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其深度贫困与自然地理条件、民族人口、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管理等因素复杂糅合,导致区内贫困人口数量多,贫困人口居住分散,截至2013年底,区内贫困县32个、贫困村2063个、贫困人口共36万,贫困发生率20.1%,④四川藏区是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面临的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在国家扶贫攻坚战略背景下,2015年7月,四川省委通过《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旅游产业对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2016年编制“1+4”旅游扶贫规划体系,即《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和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四大片区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四川藏区旅游发展思路进一步得以明晰,以核心景区为引领、乡村旅游为支撑、示范村(点)全面带动的旅游产业扶贫引领了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并对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取得显著成效。近两年来,随着四川藏区各地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旅游产业扶贫越来越普遍,旅游脱贫效应也越发明显。

(四)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助推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于当年6月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全国18个省市对口支援四川18个重灾县(市),加快灾区恢复重建。位于地震重灾区的阿坝州汶川县在“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及时调整产业发展定位,将全县产业定位由“工业、农业、旅游”调整为“旅游、特色农业、工业”,旅游产业自此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产业,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业获得大发展机遇,助推了藏区传统产业的进一步转型,迅速带动了农牧民收入的增长。仅2015年,阿坝州汶川县“大樱桃采摘节”期间的游客就达到4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6亿元,樱桃销售量达270万公斤,为当地农民带来直接收入9500多万元。

此外,各地对四川藏区不同形式的援建也有力地促进了藏区旅游业的发展。如在藏区旅游“一帮一”发展中,成都10个区(市)县展开了对四川省甘孜州10个县的对口援助,占全省对口援藏工作的一半,2013年共完成投资4107万元。其中,就藏区旅游业发展而言,针对甘孜打造中国全域旅游先行区的目标,2014年,成都投资多项旅游援建项目,帮助农牧民创业增收。同时,藏区受援助的10个县当年被纳入了成都最佳旅游联盟,共同营销,共同打造西部旅游集中区和川西无障碍旅游区,并实现通讯无缝覆盖和景区联动促销,很大程度上破解了藏区旅游发展的难题,助推了藏区旅游业的加速发展。

四川藏区旅游业的发展政策及措施

(一)政策扶持,规划引领

四川藏区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为加大对藏区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四川每年从省级旅游发展资金中拿出三分之一用于藏区旅游项目建设。2013年,四川省藏区旅游招商项目成功签约59个,共引进资金193.64亿元。⑤同时为助力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藏区也十分注重旅游营销,如通过西部自驾游博览会、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全球网络运营商大会等系列大型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主动向外界传递藏区旅游的好声音,扩大藏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四川藏区逐步树立起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同时,围绕加快打造大九寨、大熊猫、大香格里拉等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做好藏区旅游的引资、营销和推介,资金、项目和技术的引入,为藏区旅游产业的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各项政策与各级规划的实施为四川藏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为把四川藏区打造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美藏区,推动藏区旅游产业跨越发展,2014年4月,四川省藏区旅游工作会上正式出台《四川藏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将藏区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上,建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即四川省藏区各州、县要重点打造 “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香格里拉”,形成藏区四大旅游品牌,优先实施“公路无缝对接、自驾游服务示范、特色文化旅游城镇(村寨)、服务要素提升和产业扶贫”五大工程;构建以九黄、康定、稻城亚丁、红原机场为核心,联结“机场+精品旅游环线”的旅游交通网络和配套设施体系,推动藏区旅游交通建设,打造50个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新建100个示范性自驾车营地,创建一批“全国自驾游示范营地”;加快旅游重大消费项目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每年向國内外市场推出藏区十条旅游精品线路,覆盖甘孜、阿坝和凉山木里最成熟、最具核心吸引力的区域,将阿坝州的国际熊猫节、甘孜州的中国康定情歌节打造成省级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并培育成国际性旅游节庆品牌。力争到2016年,把旅游业培育为藏区的主导产业和主体产业,实现藏区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的大幅度提升。

为与周边省区市旅游规划衔接,形成明显的规模和品牌效应,在省级层面规划背景下,四川又先后高水平出台并实施《四川藏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四川稻城亚丁总体规划》及亚丁景区详规、《大九寨环线区域旅游要素提升研究报告及实施方案》《红原机场旅游通道配套建设规划》等多项总体和专项规划。201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了全新的全域旅游战略,甘孜和阿坝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在系列规划行动引领下,四川藏区以旅游产业为先导,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推动了旅游业的大发展,在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旅游提速,交通先行

长期以来,交通是制约四川藏区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限制了四川藏区的人口、信息、技术及资金等要素的流动。要想富,先修路,随着支持藏区跨越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四川藏区旅游交通、配套设施明显改善,立体交通网络逐渐构建。都汶高速、雅康高速、泸石高速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乡镇通油路、村通公路,藏区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红原机场相继建成通航。2018年8月,稻城亚丁机场开通至广州航线后,有2.9万人次通过这条空中通道进川入藏。2019年9月,甘孜格萨尔机场正式通航,甘孜州成为全国惟一拥有3个海拔4000米以上支线机场的市(州)。2018年,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规划进行中期调整,四川又积极争取到交通运输部的支持,最终将马尔康至久治、峨眉至汉源等项目纳入规划,久治至马尔康高速公路项目也于2019年9月开始修建。

另一方面,四川藏区发展的特殊性无法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和作用,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与省内多条高速公路的社会投资建设方式不同,通往四川藏区的高速公路往往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期长、经济效益低,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投资收益,难以调动社会资本的投建参与,因而在修建雅康高速、汶马高速等向盆地周边山区、民族地区和高寒山区延伸的公路时,仍需要采取政府投资还贷的方式建设,从而带动四川偏远贫困地区与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目前,交通已不再是四川藏区旅游发展的阻力,“旅游+交通”的发展模式保证了四川藏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提速”,成了四川藏区旅游品质和效应提升的内生动力。

(三)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的这一特点决定各产业之间需要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在四川藏区,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活跃发展,区域旅游资源范围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市场边界不断拓展,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多元融合发展成为必然。

与此同时,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四川藏区各地乡村因地制宜,不断加强对乡村农户的引导和管理,努力提高当地农牧民的市场化意识,鼓励农牧民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从事乡村旅游,推动乡村产业的多元发展,并形成“一村一品”的旅游发展态势。另一方面,结合当地农牧业特点,各地积极将农牧业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农户可以自主选择经营农家乐、从事交通运输或小商品买卖,也相应带动了农牧业产品的自种自销,提高了农牧产品的高附加值,农户还可以从中获取劳务、租金、股金、薪金等多元化收入来源。

例如,位于阿坝州理县的丘地村,该村依托古尔沟温泉景区天然优势资源,村民于2009年联合成立了“藏家乐旅游合作社”,形成“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共同开发乡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嘉绒藏族民俗文化与田园景观相结合的品质型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运营中,由村委统筹,村民合作社统一价格、统一对外经营,统一服务管理,当地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旅游市场秩序得到规范,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迈上了旅游致富之路。2014年,丘地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75.8万元,人均纯收入9988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294%和137%。可以说,四川藏区农、旅、文等产业的多元融合既推动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增长,也催生和带动了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服务贸易业等行业,藏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协调优化,集休闲、体验、观光为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逐步向纵深发展,川西藏羌风情的乡村旅游特色也得以初步形成。

(四)全域旅游,联动发展

与单纯建景区、修宾馆的传统模式不同,全域旅游是推动资金、政策、资源和服务等围绕旅游业聚集和布局,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带动广大乡村基础设施投资,促进道路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同时也带来区域的繁荣与和谐稳定,从而达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从四川藏区内部看,区域内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使全域旅游发展具有了基础条件和可能性,稻城亚丁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康定环贡嘎山国家生态旅游区等景区被重点打造建设,推动了四川藏区旅游品牌建设,形成了“北有九寨黄龙、南有稻城亚丁”的旅游业态。如全域旅游的先行者四川甘孜州,从2012年开始,甘孜州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每年增长速度都在25%以上,2015年甘孜把着力点定位“全域山地旅游”,即大力发展崇尚自然的旅游、民族文化的旅游、户外运动的旅游、生态绿色的旅游,致力打造“甘孜山地旅游、东方户外天堂”,形成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三化”联动发展。2015年,甘孜州旅游获得井喷式发展,当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43.8%,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州 GDP的比重达15.1%,纵贯全州的国道318、317线成为自驾游、骑行、徒步的热点地区。甘孜州旅游产业成为区域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相继形成,带动了当地农牧民的就业致富。

另一方面,针对川西北高原独有的自然生态风光、藏区乡村农牧业资源特色,传统独特的藏族城乡建筑聚落风貌,浓郁的藏羌民族风情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等特色资源,四川藏区大力发展“藏家乐”“牧家乐”,深度挖掘雄奇高原景观、展示藏区旅游的独特魅力。如四川阿坝州,2012年以来,阿坝州进行“旅游二次创业”,2016年出台《阿坝州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案》 ,随之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不仅从景区规划上,而且从“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的营造上,体现空间布局、业态打造、产品体系建设、生态保护、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的新发展模式,阿坝州旅游业态类型的多样性、旅游内涵的丰富度、旅游产品的地理空间覆盖度不断提升。全域旅游带来了藏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2016年上半年,阿坝州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68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7.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73%和15.25%。⑥

此外,四川藏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区域空间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藏区内部,从区域外部看,四川藏区又与其他省(区)积极主动联动,共同建设川藏旅游经济带、川滇藏区域旅游合作实验区,合力打造国际旅游品牌,整体上扩大了藏区的对外影响力和发展力。

(五)旅游生态,协调发展

四川藏区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及其长治久安是一项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工程,需要紧密结合生态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加快建设藏区生态示范区,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一方面,四川藏区生态环境独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和旅游产业势在必行。2014年,四川藏区32个县被列入四川省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之列,把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重要突破口,取消了对GDP的考核,不再比经济规模,而是把旅游业占服务业比重的增量、乡村旅游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的增量、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增量、林草覆盖率的增量、垃圾处理率的增量、污水处理率的增量等主要指标纳入地方评价考核体系,藏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的效果。如四川阿坝州若尔盖草原铁布自然保护区,近二十年来,区内动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天然植被面积不断增加,约占总面积的80%,森林覆盖率提升为53%。

四川藏区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情况的明显好转又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外部生态环境,推动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旅游业也日渐成为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典范。生态、形态、文态的“三态合一”建设原则下,四川藏区通过建设一批批的特色魅力乡镇、精品旅游村寨和幸福美丽村寨,逐步打造出富有特色的精品民族旅游村寨和重点A级景区。藏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形成藏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大大增强了藏区自身发展功能,推动西部大开发以来藏区旅游业的新发展。

结 语

四川藏区旅游资源丰富,虽然近些年来区域内道路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内地相比,交通瓶颈问题及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问题仍然在藏区的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藏区旅游资源的整体挖掘与开发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也无法全部转化成经济优势,至今还有大批藏在深山人未知的景区。另一方面,多数已开发的景区旅游产品开发深度还不够,还有不少地区旅游产品仍停留在土特产阶段,产品附加值较低,经济收益还不够高,加之地震灾后四川藏区自然地质灾害的时有发生,藏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四川藏区需要克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重困难,不断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推进四川藏区,乃至全省和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注释

①2014四川藏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23.97亿元 形成旅游发展新格局,人民网,2015年7月23日。

②四川藏区旅游总收入达443.4亿元 年均增长28.8%,新华网,2017年3月22日。

③四川彝区藏区贫困人口5年减少79.6万人,中国西藏网,2019年9月5日。

④尹力,全面实现四川藏区贫困县脱贫摘帽,学习时报,第1365期,2019年9月6日。

⑤四川藏区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四川省人民政府网,2014年3月18日。

⑥上半年 阿坝州实现旅游收入137.83亿元,阿坝州门户网站,2016年7月6日。

作者简介

肖 琼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

猜你喜欢

藏区旅游业四川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四川九寨沟发生七级地震
对四川新高考中的不等式问题的一点思考オ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