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知识图谱研究
2019-11-30许小桦雷国铨
许小桦 雷国铨
[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本文以1998-2017年CSSCI数据库的1219篇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基础,运用统计计量分析、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绘制知识图谱等方法,采用CiteSpace的分析工具,对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重要作者、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绘制了二十多年来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总结展示了农业现代化领域的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并对农业现代化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知识图谱;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 2019) 05-0021-08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现代化理论最早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美国经济学家Schultz[l]完成《改造传统农业》一书,提出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超前于理论研究,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近年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2017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00%.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了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2]。可以说,中国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阶段。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首次提出了“三化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作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2016年,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未来五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作出了明确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201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的目标[2]。2019年,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然而,由于中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成本随着经济发展而持续攀升,主要农产品价格倒挂,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等情况突出了中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特征,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仍然是短板。
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也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学者积极探究农业现代化的类型、空间分布、演化等,逐步完善该领域的理论基础,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中心和前沿分支。因此,识别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经典理论及知识聚类,辨析这一领域的起源与演进脉络,挖掘前沿热点及未来延伸趋势,能够更好地丰富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库,为今后剖析农业现代化新的研究前沿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本文基于1998-2017年CSSCI数据库的文献源,从多元、动态的视角出发,运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综合信息可视化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农业现代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探究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学者在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主题和前沿,明确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演化路径及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向科学计量和农业现代化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多次检索对比,最终确定以“农业现代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的时间范围为1998-2017年。数据的处理步骤:
第一,样本数据清理筛选。手工剔除包括会议通知、期刊致谢、会议综述、征稿启事、通知公告等在内的无效样本,最终获得1219条检索结果,这些文献代表了国内期刊发表在该领域的学术主流,以此作为数据基础。
第二,样本数据转换。为了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还对单位信息进行排序筛选,对于单位名称发生变更的高校或机构进行统一加总。
第三,样本数据处理。针对WoS数据,进行文件合并、文献去重、分隔符格式转换等,形成样本数据库。
(二)数据分析
本文根据获得的文献数据进行初步的年度分布统计、文献出版来源和学科分类,形成了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初步认知。相关文献在1999年出现了小高峰,周尤正[3]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由短缺型经济向温饱型经济及过剩型经济转轨,同时中共中央提出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并积极推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使得农业现代化有了较快发展,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此后几年,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均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2004年,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出现了另一个数量增长小高峰,出現这一变化的契机是.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04]1号印发《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并推出了多项利好政策。农业现代化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此后,中共中央连续十四年颁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重要地位。2013年,农业现代化研究出现第三个小高峰,契机为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三)重要文献分析
本文以5年为时间跨度.运用“引用一被引用”的关系,通过文献共被引网络节点的被引频次、中心度、频增度三个方面来表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演进研究特征,同时归纳各个时间跨度中存在的研究前沿,动态地探析各个时间段中研究前沿的主题。在各时间跨度中,各知识基础共被引文献的施引文献标题中的词汇集合、高频词汇,以及能够反映研究人员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关注较多的、能体现学科特征的标题词通常被界定为“核心标题词”[lO],用来反映各个时间演进跨度中研究主题。
将聚类点类型属性设置为共引文献,阈值调谐属性选择被引次数前50名,其他属性值默认,运行CiteSpace软件程序,获得农业现代化研究前沿文献共被引网络结构组配,如表4所示,调整优化得到共被引文献的知识图谱。以时间线显示,可以得到该领域的重要文献的知识图谱。从知识图谱可以发现,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核心文献在高被引与高中心性文献两个方面建立起了这几年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发展脉络。
1.高被引文献
在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共被引频次最多的前3位:第一位,2012年夏春萍发表于《农业技术经济》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被引24次)。该文结合中国1978-2009年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以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第二位,2011年王貝发表于《城市问题》的《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被引19次)。该文对中国1995 -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第三位,2010年夏春萍发表于《统计与决策》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被引19次)。该文指出,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协助、推动作用。
2.高中心性文献
在高中心性排行中,根据数据显示,在农业现代化研究中的文献中心性较低,2011年王贝发表的《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中心性为0. 03,2012年夏春萍发表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中心性为0. 02,2010年夏春萍发表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中心性为0. 02。
从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时间序列也可以看出,二十年来,主体研究大致集中在2004年之后,形成了三大知识群:一是牵引效应知识群,关键词包括:现代化、农业、城市化、发展、工业化分析、中国、经验、根据、区域。二是实证研究知识群,关键词包括: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农业、发展经验、农业、中国的、内部、地区。三是江苏省研究知识群,关键词包括:执行、中国、观点评估、中央、平原、全面。
(四)研究热点分析
将聚类点类型属性设置为关键词,阈值调谐属性选择被引次数前50名,其他属性值默认,运行CiteSpace软件程序,调整优化得到农业现代化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中心圈所标注出来的节点表明该节点具有较大中心度[11]。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通过分析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来反映。从图3不难看出,整个知识图谱以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为中心,连接线向外逐渐打开,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如“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等之间也呈现出相互连接的情况,显示出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其他领域间也密切联系。
通过对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频次最高的是“农业现代化”,达到819次,如表5所示。从这些研究热点关键词中,不难发现,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与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等紧密相连。于正松等[12]提出,由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农业现代化正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也是现阶段发展最大的短板。辛岭和蒋和平[13]指出,中国目前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且区域不平衡现象严重。王国敏和周庆元[14]也认为,尤其在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相比,水平落后且内部差异显著。因此,农业现代化成为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宏观调控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使之成为经济地理学、农业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现有的研究已逐步实现由理论研究向理论与实证并重的方向转变,且不少研究转向探究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规划实施等方向。农民生计、农村建设问题等越来越成为近期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前沿。
(五)研究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 ( Research Front)的概念最早是由学者Price[15]在1965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主要是用以描述研究领域的瞬时性特征,研究发现学者倾向于引用的最新发表文章,即所谓的即时因子( Immediacy Factor)。通过分析学者积极引用的文章能够挖掘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Price[15]认为,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大致由40-50篇最近发表的文章组成。通过分析某个领域的研究前沿,能够更好地指引着科学发展的方向。Garfield[16]认为,研究前沿是由近期发表的同被引文献簇及其引证文献簇共同组成的文献群所共同指向的研究问题。
CiteSpace软件中通过形成文献共被引矩阵中的文献,以及其施引文献中使用的突显词或突显词的聚类,体现出所关注领域的研究前沿。运用关键词的突变情况,将聚类点类型属性设置为关键词,选择期限类型属性为突显词,阈值调谐属性选择排名前50名,默认系统其他属性值得到知识图谱,从中可以总结出农业现代化研究知识图谱有十一大聚类:
第一聚类主题词:农业、中国人、中年阶级、每年、年轻的现代化、乡村、区域、国家、联合。这些主题词强调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关注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组织化与产业化,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
第二聚类主题词:农业、现代化、发展、城镇化、协调中国、区域、省级、城市化。这些主题词主要以城市化、面板数据等方向为主,强调城市反哺农村,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三聚类主题词:省、系统、征地、浙江、基本收入、根据、居民、不平等、转让。这些主题词侧重于浙江的发展经验总结,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扭转城乡二元结构固化趋势,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第四聚类主题词:中国、中国台湾、大陆、合作、共同措施、农村概述、系统、改革、土地。这些主题词强调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主要在于思考如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强农业污染治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第五聚类主题词:农业、技术、改革、合作、运动现代化、目的、法律。这些主题词以改革运动、合作等方向分析为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转变农业现代化路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改革农村体制,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第六聚类主题词:农业、现代化、土地、传递、农民分析、承包、乡村、管理。这些主题词重视土地改革、乡村治理等方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少学者认为,通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实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第七聚類主题词:农业、管理、现代化、中文、加强农业、发展、世纪、中国、思维。这些主题词侧重中国农业发展经验、管理等方向,要求赋予农民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第八聚类主题词:农业、系统、操作、网络、重大的、粮食、机制、区域。这些主题词集中于粮食产业发展,信息化技术等方向,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加快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量,农业增长与农户增收同步,以培养新型农民的方式发展农业。
第九聚类主题词:性别、就业、兼职、农民的、非农业现代化、根据、经济、办法、农业。这些主题词侧重农民人才培养、非农业现代化等方向研究。现阶段,农户仍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但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户已经发生分化,农户兼业导致粗放经济,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第十聚类主题词:猪肉、行为、政策、追溯、城市、影响因素、样品、需求。这些主题词侧重于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需求等方向,强调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着眼于搞活农村经济,探索全产业链“走出去”模式,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加快信息技术普及推广,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推进农业产业化。
第十一聚类主题词:消费者对蔬菜安全的态度和认知及其购买行为分析——基于浙江省城镇消费者的调查。这些主题词集中于农产品消费需求等方向的研究,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向更广泛的生产经营方向延伸,优化品种结构,使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四、研究评述与展望
(一)研究评述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8-2017年CSSCI收录期刊发表的有关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知识图谱直观展现该领域研究的核心期刊、重要作者、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中国在农业现代化领域研究的时代特征较为鲜明,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从发文时间来看,发文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1999年出现了文献的小高峰,契机为中共中央提出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中国农业现代化有了较快发展。此后几年,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均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2004年和2013年再次出现文献小高峰,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家一系列明确的政策导向和积极行动。《农业现代化》《中国农村经济》《经济研究》三个期刊均为被引和中心性双高的期刊,是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
第二,通过对重要作者和重要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黄祖辉、陈锡文、夏春萍、林毅夫、蔡昉、蒋和平、温铁军、辛岭是农业现代化领域研究被引排名靠前的作者,在农业现代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而重要文献主要出现在近十年内,有三篇文章:王贝2011年发表的《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研究》,夏春萍2012年发表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及其在2010年发表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第三,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促使农业现代化研究新范式的形成。当农业现代化进人人们的视野后,农业现代化理念在各个行业、各个层面广泛开展。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来反映其研究热点,统计结果显示,频次最高的是“农业现代化”,达到819次。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经济、中国农业、农村改革、信息化、新型城镇化、“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农业、城市化也是被学者关注的热点。
(二)研究展望
农业现代化领域的研究主要采用理论构建方法,或是探索性案例研究的方法,目的在于初步构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并为中国实践提供指导。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学者的研究都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农业现代化这一领域具有系统复杂性,且受到中国特色文化嵌入性方面的影响,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项持续的任务,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深化研究。着重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区域性,但目前农业现代化研究在数据整理上还没有办法实现区域全覆盖。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约束和路径依赖影响显著,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深入探究其空间演变及其原因,能够更好地把握其演进规律,因而有必要拓展实施阶段研究,从组织系统等方面构建更全面的动态模型,为提高实施效率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