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费用支出管理与控制

2019-11-30奕蓉蓉

经营者 2019年19期
关键词:管控事业单位

奕蓉蓉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也在不断促进现代化管理转型,旨在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并满足事业单位长期稳健经营的需求,以及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而严格控制单位的费用支出是事业单位提高资金利用率、优化工作效率的主要措施,本文首先阐述了事业单位加强费用支出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事业单位费用支出管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事业单位费用支出管控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费用支出 管控

一、事业单位加强费用支出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

(一)加强对资金的使用

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利用所划拨的资金开展各项活动,这也意味着在没有特殊情况时,单位可利用的资金是有限的。对费用支出的严格管理,可以加强事业的成本控制,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较高的价值,不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而且也遏制了资金挪用、私人占用等问题的发生。

(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事业单位的预决算工作是对当期经营活动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下期工作的展望,单位依据财务数据信息制定出下一年度的预算报告,并进行申报。严格的费用支出管理,为单位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核算标准和管理流程,为单位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资金消耗数据,从而为单位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响应国家号召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建设需要紧随国家政策的变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过紧日子。在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背景下,提高对资金的利用是国家针对事业单位发展现状而提出的,事业单位应积极响应,从而提高单位活动开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事业单位费用支出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费用支出的管理和控制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控。当前,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预算编制不科学。在资金申报时,预算指标常被事业单位用来估量各部门资金需求量,因此,指标就是部门当年的资金总额;但部门为了能够游刃有余地使用资金,在编制预算时未真正落实零基预算,预算指标高于实际需求。第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等规章制度的落实,财政部门对所下拨资金的使用实施了严格的管理,比如对公用经费实施严格的定额计划。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挤占单位其他项目经费、占用其他项目资金来弥补公用经费短缺额度的现象。[1]第三,预算执行力度不够。预算执行主要是指将单位所制订的预算方案落实,而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将直接影响预算方案的落实。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不规范,不利于单位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事业单位优化费用支出管理的策略

成本控制方案作為消除增加成本因素和发挥成本优势所采取的措施,是事业单位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的主要方向。在一般情况下,成本控制方案包含具体降低成本的目标、为实现目标所赋予有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增加成本因素、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时间表等内容。笔者结合事业单位经营环境,对其费用支出的管控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

明确且合理的目标成本为各部门、各项目的费用支出设置了定额指标,而在编制合理的目标成本过程中,单位要提高预算指标的合理性,较为准确地估量各项目开展时所需耗费的资金情况,并以此为依据编制部门预算指标;进而依据经验数据以及实际估价,将成本细分到各部门、各员工,形成目标成本,为部门提供费用支出预警信号。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对成本预算进行监管,加大成本预算的执行力度。单位可以通过构建预算偏离调整机制来实现这一目的。一般预算偏离机制的运行可以概括如下:首先,对预算进行偏离度分析,估量预算偏离大小;其次,对预算偏离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预算偏离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预算偏离的主要因素采取适宜的措施来进行预算调整。通过预算偏离机制,单位可以实时、动态地调整目标成本,促使成本管理作用在项目中得到高效发挥,从而促进单位的发展。[2]

(二)加强动因评估,分离成本成因

对单位各项费用支出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单位了解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并为成本控制方案的制订提供信息支持。在分析成本成因时,单位可以借助回归曲线分析法来分离关键影响因素,通过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来分析增加成本因素,相关系数高的变量就是关键成本动因。

(三)合理制定问题解决措施,并评价措施应用效果

在措施的制定上,事业单位要结合成本成因分析报告、解决措施数据库以及相关经验来编制合理的问题应对方案;并在方案实施后对单位费用支出管理效率进行新一轮的风险评估、预算评价,以此来评估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对未解决问题和新出问题进行修缮。

(四)明确划分各部门、各岗位权责,落实责任到具体

明确的岗位职责划分一方面可以为各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方针,另一方面也可以约束各岗位人员行为。事业单位应将岗位设置的政策要求、技术要求、职责任务、任职年限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以相应管理制度为依据,对岗位设置管理进行监督,及时识别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监督报告作为单位完善岗位设置管理的参考数据,进一步对其进行优化,从而明确各部门、各岗位权责利,避免出现混岗等问题。[3]在明确岗位职责后,事业单位还要以职责为依据,落实权责发生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事业单位费用支出管理的效果发挥还受人员专业能力的限制,单位要想实现最低资金损耗和最高价值生产,势必需要管理型、决策型会计人才,促使会计人员从全局出发,掌握单位经营情况。因而,单位应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时更新人员的知识储备,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使其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单位管理工作中,并指导费用支出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事业单位还可以构建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六)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除了相关运行制度、人员能力外,数据流通的便利性及准确性是影响成本核算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大数据时代下,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断探索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的关联,为单位费用支出管理提供全面、真实的数据信息。首先,从思想建设出发,加强全体人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自主加强学习。其次,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立指挥中心,将单位经营活动中涉及的流程以电子化的形式集中到一个平台来管理,从而实现软件的统一。比如市面上的OA系统可以较好地融合不同的软件,担当管理平台;ERP系统、业务系统作为单位项目数据库,可以共享数据。事业单位可以直接引入与本单位业务相适配的OA系统作为财务共享中心。[4]若单位条件允许,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对系统模块、流程等进行进一步优化。最后,加强系统安全管理,及时解决内外部存在的数据不安全问题。比如利用防火墙加固隔绝外部恶意攻击,避免关键数据泄露;利用人员约束机制、安全意识的加强等来规避人为篡改、丢失数据。另外,还应及时对单位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做好双重防护。

四、结语

加强对费用支出的管控是事业单位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单位应积极在内部宣传贯彻费用控制思想,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成本,并通过加强对成本动因、解决措施的分析和评估来编制高效的成本管控方案。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岗位设置管理、人才培养以及财务信息化建设,以促进事业单位实现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为余姚市人民政府招商中心)

参考文献

[1] 宋宇.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与控制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7):210-211.

[2] 李冬红.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与控制[J].财会学习,2018(12):133.

[3] 刘丽霞.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经济师,2019(03):104-105.

[4] 于海霞.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支出管理与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9):54-55.

猜你喜欢

管控事业单位
业财一体化财务共享模式对建筑企业成本管控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地铁备件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管控分析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浅析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管控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