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勃拉姆斯狂响曲Op.79No.1》演奏浅析

2019-11-29包涵旭

北方音乐 2019年19期
关键词:狂想曲勃拉姆斯钢琴演奏

【摘要】狂想曲”(Rhapsody)的出现最早是在 18 世纪,后来到了19 世纪的时候开始应用在器乐的作品上,1803年标志着“狂想曲”进入了新的阶段。勃拉姆他在19世纪末就写了这首轰动一时的狂想曲,他是德国人,也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特别欣赏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的音乐,因此,在勃拉姆斯一生的创作中他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特有的东西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样既做到了对古典音乐的发扬流传,又融入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新鲜血液,为那个时期的音乐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音乐;旋律;狂想曲;勃拉姆斯;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勃拉姆斯是19世纪中后期非常有代表性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他一辈子的音乐创作都在追求“纯音乐”风格,写了很多可以让人深刻思考的艺术作品。在他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作品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等。是一个在那个时期不多见的音乐家。勃拉姆斯在当时广为流行的浪漫主义的西方可以说是一个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在所有人纷纷都跟着浪漫主义风格走的时代,唯独勃拉姆斯在他的音乐里加入了古典音乐的元素,把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揉在了一起,产生了特有的带有勃拉姆斯色彩的。所以可以说他是一个“古典的浪漫主义者”,也可以说是一个“浪漫的古典主义者”。也有人说他是继贝多芬后的又一座里程碑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后一位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在规规矩矩的结构下偷偷的包含着奔放的情感,细致形象地反应了当时德国社会的生活状态和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在理性的框架下向大众展示着他无比多样的情感世界。

勃拉姆斯在1879年写了两首钢琴狂想曲op.79No1和No2两部作品,第二年也就是1880年出版。这首曲子在结构上看是比较接近奏鸣曲曲式的,也有部分人说他是复三部曲式或是回旋奏嗚曲曲式。这首曲子是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结尾组成,这是他惯用的作曲方法,这种结构恰巧也说明了他在少年学习期间深受古典乐派的传统创作风格,之后又加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因素,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

曲式结构图所示:

在这部作品中,呈示部首先出现了两个主题的对比,如谱例1和谱例2所示:

谱例1和谱例2分别表示出了在呈示部中两个有鲜明对比的主题和调性发生了变化。这属于典型的奏鸣曲曲式的特点。谱例2的主题部分的和声运用的比较大气有一种宏伟的感觉,下行部分的主题旋律就用了音程或者和旋来表明,体现了着一段旋律明朗又饱含激动的情感特征。高音声部主要突出了旋律并且充满了幻想性。中声部在后面又加了一连串的琶音来进行加强的作用,伴奏在这些的推动下整体发展的就变得更加饱满了。在之后又继续开展了最开始的主部材料的旋律,在充盈细腻的和声编配了,出现了好多对话型的节奏,就好像两个人真的在说话一样,又通过调整语气不断的加强情感上的变化,为后面即将出现的小高潮部分做了伏笔。虽然后来是以和声的形式出现的,但是旋律在表现上做的还是比较明显的。弹奏的时候要尽可能的注意到每一个音的变化。展开部在B大调上,乐思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右手为主要的旋律,并且分别运用了两个声部来表达,左手变成了伴奏旋律,节奏形式变成分解和旋,在这里也有很多旋律线条的出现再展开下去就是再现部了,最后除了结尾的地方略有改变以外其他和呈示部所体现的旋律是一样的结构。整个结尾是上行的连音琶音形式进行着,产生一种紧绷的感觉,直到最后再慢慢开始出现的渐渐变弱符号才使整部曲子的情绪平静下来,然后在漸慢中结束。

在演奏时要特别注意,在有主题出现的地方,要按着旋律的发展把每个小分句都彈得清清楚楚,这是贯穿整首曲子的一个主题句。第一个八度和弦出现时就要为后面所有的的音做充分的准备。弹第一个八度音的要把整个手都撑起来,手指要灵活有力量。如果力量不足可以可借助手臂来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这样就会有自然下落的力量来在音响上做出效果。触键的时候可以不贴的很近,两个手指抓住琴键上的音就可以了,小指的指尖微微勾住琴键,这样可以降低出现下滑的次数。在演奏中声音上也不要太强,不要发力过猛,尽可能的将每一个音符都弹得均匀,手不用懂直接从第一次出现的八度音上顺下来就可以了,但要小心中声部,中声部的音不要抬起,要保持住直到连音全部弹奏完之后再拿起来,这样才会让整个音乐作品有更加多变的节奏和更加丰富的情感表现空间。

参考文献

[1]保罗·霍尔姆斯.勃拉姆斯传[M].北京:物价出版社,1997.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

[2]杨梦娇.钢琴演奏与舞台艺术的关系[D].杭州:浙江大学,2016.

[3]窦琦.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J].教育界,2011(20).

[4]张海云.浅析勃拉姆斯音乐风格[J].时代教育,2013(10).

[5]玛德琳那.布鲁瑟尔.练琴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2.

作者简介:包涵旭(1996—),女,蒙古族,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艺术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钢琴)。

猜你喜欢

狂想曲勃拉姆斯钢琴演奏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罗罗布的狂想曲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