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记》有感
2019-11-29郭倩楠
摘 要:本研究旨在从《学记》中的名言出发,通过对学习者进行分类,进而对不同的类型尤其是努力型学习者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教孩子学会学习的道理。文章将学习者分为天赋型和努力型,前者不需要教师费很大的力就能找到自己的学习思路,而后者则不然,教育者应当关注的就是努力型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否会学习与教师的指导是两个比较复杂的因素,其中学会学习是重要的因素,它来自于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因,比来自于外界的教师的指导要重要得多。
关键词:学习者;领悟力;学会学习
一、学习者分天赋型和努力型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
这句话的核心是赞扬会学习的人不会让老师的付出与成果达不成正比,同时批评不会学习的人反而会给老师增添很多麻烦。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不会学习这种现象呢?我认为这需要首先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入手,然而学生是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的,不同的类型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从大的层面来看,有少部分学生是属于天赋型的选手,这些天赋型的学生又可以分为本身智商就高于一般人的和仅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天赋的两类。前者或许是天生自带学习不同学科的能力,他可以不在乎是文科还是理工科、是医科还是艺体科,什么学科都无所谓,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他学哪个专业都能入门;后者则是针对某个领域的天才型的学生,他或许对于别的领域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理解能力,但对于自己天生就擅长的专业,他则很可能拥有别人不曾拥有过的天然的领悟力,不需要过多的教导就能顿悟到属于这个领域的真理。这样的天赋型的学生比起别的学生已经在一开始就站在最接近成功的起跑线上了。
既然天赋型选手只是少部分,那么除了天赋型的类型之外,剩下大部分的学生又是属于什么类型呢?显然,他们属于努力型。这种类型坦白来说,每个人都可以属于这种类型,即使是天才也可以足够努力,努力应该是没有突出能力的人能做到的最基本的事,同时也是他仅剩的最有价值的优势了。这部分人既然不是天生的具有学习未知领域的能力,也就是不仅不能像完全天赋型选手一样可以自由学习不同学科,甚至不能像领域性天才一样在某个领域有所顿悟,那我们重点要教导的学生就应该是这一部分了。
二、教育者应当关注努力型学习者
我一直觉得老师不能只是看那些有领悟能力的学生,因为他们天生就已经有一定的优势了,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指导就能探索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他们应当能够在适合自己的行业上做到自觉、自主地学习,而这些人毕竟是少数,需要收受到老师关注的应该是那些不具有一定天赋的人,他们才是大多数。或许有的老师认为,既然这些学生没有一定的领悟力,那我为什么还要浪费精力在这些不够聪明机灵的“猪八戒”身上、看着他们不理解老师的意愿反而还睡到日上三竿,却遗憾漏过那些懂得半夜三更来伺候老师的“孙悟空”呢?
是的,没错,这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但老师们可能忽视了一种情况,这些学生在这个领域没有天赋并不代表他们在别的领域没有天赋,他们很可能只是没有找到自己的长处,反而入错了行。说到这,可能有些老师又要反驳了,那只能怪这些学生自己,谁让他们自己没有看清自己的优势,选择错了路呢?但其实有些学生不只是年轻时找不到自我,甚至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学生是需要父母或者师长来指导人生之路的,他的人生需要自己走,但他有时可能并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也无法看到自己未来的路到底目标在哪,若没有人帮他一把的话,这条路是没有光亮的充满了黑暗的一条路。当然这应该是学生处于人生抉择路上的长辈老师应该做的事情,下一阶段的老师完全可以不这么做。
那么,下一阶段的教师在学生没能进对领域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那就是那句老话了:既来之,则安之。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这个领域,我知道这不容易,有的学生可能上大学四年甚至毕业之后的很多年里都无法真正走入这个他并不感冒的领域,那既然如此,他总该有别的感兴趣的领域吧,试着转移或许不失为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总之,学生没有领悟力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的,不该就这样轻易放弃他,毕竟缺胳膊少腿的残疾学生也有大批相关专业的老师为之奉献自己,而这些学生并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三、学会学习是重要的因素
然后再说《学记》中提到的两种学生,一种是会学习并且在得到老师的指导后还要感激老师,另一种是自己本身就不会学习,在老师费心费力的教导之后反而还要埋怨老师,这种态度的差异在于结果的不同。前者是在教师很少的指导下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后者则是在教师较多的指导下依然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但其实这两种类型应该算是两种极端,除此之外应该还有别的组合,比如本身会学习的学生在教师使用的不适用于他的指导下反而会产生不好的效果,这个时候学生也可能埋怨老师或者也可能不介意老师的错误指导;又比如不会学习的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意外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么学生定然会非常感激老师,当然也有可能并不认为是老师的功劳,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样看来,学生是否会学习与教师的指导是两个比较复杂的因素,两种因素交叉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对老师教导认可与否的态度都有不同的影响。但不管怎么说,学生会学习本身是来自于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因,那么它本身就比来自于外界的教师的指导要重要得多,也更容易将学生引向一个较好的方向,因此会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效果也就理所應当了。
我想这个道理很容易就提醒我们,作为老师,能够教会学生们学会如何学习是一件多么造福无数的事情,而教导学生学会这样的技能,那学生日后在找工作、求职途中就可以省去很多可能会走弯路的错误想法,不顾要应聘和将要竞争的岗位是什么,刚进入公司的菜鸟必定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熟练的,那这个时候最需要的除了谦虚好学的态度就是这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能力了。事实上,要想进入一个岗位,可能会有诸如学历、经验等诸多门槛,但是有些岗位一旦进去其实并不是很难做,菜鸟也并不是就无法在短期内尽快上手。没错,这一切完全是可能的,因为我们可以学习,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不断的学习的过程,要不然怎么会提出“终生学习”的概念呢?
学会学习绝对比单纯的记忆知识要来的有用得多,试想我们曾经为了应付考试而被迫死记硬背的一些内容,是否真的还能在应付完考试后的很多年后还能准确的回忆起来?只怕是连一点点轮廓都无法简单的描绘出来吧,这是很可悲的,因为那种被当做工具的知识是通过硬往脑子里塞的强硬方式达成目的的,本身这个过程就很不合理。而若是学会了学习方法,就可以用一些很巧妙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加工,使其变成比较讨喜的模样,这样记下来的知识即使最后也会被忘,但运用方法时的感觉和心情会被大脑记录下来,用这些方式应对新的难题足够了,当然也不认为用一定学习方法记忆的知识会全部被忘的一干二净。
参考文献
[1] 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7.
[2] (元) 陈澔.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8-2.
[3] 傅任敢.学记译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7,8.
作者简介:郭倩楠(1995- ),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