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九大精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
2019-11-29张爱梅
摘 要:党的十九大对培育青年提出了希望,高校作为青年比较集中的特殊机构,特别是祖国优秀青年集中的基地,加强高校教育是加强青年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高校教育就要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要加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力量;就要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就要加强高校网络教育,稳固精神家园;就要加强高校专业技能教育,培养有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有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后继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关键词:青年;高校教育;中国梦
習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加强对青年的教育是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继发力量的来源。高校作为青年比较集中的特殊机构,特别是祖国优秀青年集中的基地,加强高校教育是加强青年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高校的思政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做支撑。”社会向前发展,人类一代代延续,要让人民有信仰,国家向前迈进,最紧要的就是要让青年人有信仰、有干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必须不断加强思政教育,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全身心的投入社会主义事业。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培养青年学生明确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方向和目标的指引下,即可明确,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端正,道路理念清晰的新时代的青年人才。
二、加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共同奋斗。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民族人口流动较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是多民族共同交错杂居。各族人民交流合作越来越多,但是不同的民族文化、习俗、观念等依然存在。一方面,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另一方面,高校学生毕业以后将融入祖国建设的各个角落,也必将面对多民族人民交错杂居,共同工作的日常状态,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也必将时时刻刻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细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基于这一社会现实,加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即十分必要。青年人高校就读期间,我们有时间也有条件对其进行系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其掌握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依据,为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奠定基础,在其价值观形成时期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中国力量。
三、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紧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习近平强调,特别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熠熠生辉,神秘而有吸引力。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人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外来文化,中外文化同时涌入青年人的头脑,很多青年人分不清优秀传统文化和落后守旧,分不清外来文化和世界潮流,甚至有些认为中国传统的东西都是落后的,是鄙俗的,认为只有认同甚至崇尚外来的东西才是时尚,才符合潮流,这是典型的近代被侵略的历史留下的阴影。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华文明贯穿于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每一个时代都创造出一批优秀文化,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中国人民是有着充分的文化自信的理由的。高校教育逐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利用课堂、通过各种活动让青年人知道、懂得、认可、崇尚中华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优秀文化的传承,树立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四、加强高校网络教育,稳固精神家园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互联网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亦不可或缺。教师们用,学生们也用。互联网上东西繁多,优劣杂陈,对于青年学生来讲是一个宝藏,值得挖掘,同时暗藏一份危险,有太多可能。高校要加强网络教育,教会高校青年学生利用网络去方便学习生活也是为其构建理想学习环境的一部分。青年时期正直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价值观不太稳定,个人自我约束能力不够的特殊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教会青年学生辨识优劣,存优去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专业研究。一边加强学校管理,一边时刻提醒青年学生,自我约束,避免沉迷于游戏、网恋、虚拟空间等,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教会青年学生遵守网络法规。网络存在于虚拟,网络行为很多时候处于一种监管空白,但是,网络空间的行为依然是要在法律的许可下进行的。教会青年学生遵守网络法规,一方面自己遵守网络法规,另一方面有一定的防范意识,防止网络欺骗和各种陷阱,遇有违法嫌疑的事件必要时举报给网络警察或者学校的相关安全部门。高校要加强网络教育,教会青年学生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环境在于广大网民的集体维护,青年学生作为网民中的一员,理应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环境。
五、加强高校专业技能教育,培养有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民族就有希望,而这一切最终需要落实在“有本领”上。如今的高校教育,基础性教育较多,专业性教育理论化,很多学生感觉到学了很长时间,却纸上谈兵,什么也不会做。用人单位也反映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心气很高,却眼高手低,操作能力较差,需要很长的时间适应工作岗位和学习工作中需要的具体技能。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出台政策,要促进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要培养应用型大学生,要将一部分大学职业技术化,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就要加强实习实践环节,针对性的促进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的衔接,培养有本领,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接力奋斗中实现。培养好青年一代,就是这一伟大接力斗争的关键。高校培养人才,一方面要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让青年人有理想、有担当,另一方面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让青年人有本领。有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后继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11月.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思政课落实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学实践研究”(编号:NGJGH2018260)。
作者简介:张爱梅(1979.10- ),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北部边疆史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