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睡眠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2019-11-29张敏
张敏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盐城,224000)
普外科属于医院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由于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手段,其不仅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同时也会给患者心理造成严峻的考验[1]。经过对相关护理经验和相关文献研究显示[2],手术患者在入院24 h以内会出现严重的恐惧、焦虑情绪,严重者还会对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影响其预后效果。基于此,本文以我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对其实施术前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函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36.84±4.05)岁,病程5~18个月,平均病程(7.90±2.15)个月,消化道肿瘤术15例、疝气术15例、阑尾炎术16例、甲状腺术14例和溃疡穿孔术10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6.92±4.07)岁,病程5~19个月,平均病程(7.91±2.17)个月,消化道肿瘤术16例、疝气术14例、阑尾炎术17例、甲状腺术14例和溃疡穿孔术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普外科传统护理,首先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为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流程、方法、效果以及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观察组患者添加术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1)加强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在患者手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实施术前访视,在访视过程中应介绍自己,与患者之间初步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应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须知以及各项操作的重要性,例如为患者讲解术前备皮是为了降低术后感染发生,在讲解时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而提高患者对各项操作的配合度。还应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特殊要求,对于不影响治疗效果的需求尽量满足,以此提高患者的信任。在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过程中还应对患者手术部位和手术情况进行详细核对,并做好记录避免手术时出现差错;2)加强对普外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由于患者情绪经常会受到家属、家庭经济、亲友等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熟练了解,并鼓励患者家属多花一些时间陪伴,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对于存在焦虑、恐惧等患者则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以此环境患者焦虑情绪,防止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3)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对此护理人员应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 ℃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及时更换床单、被单等保持干燥,避免患者出现压疮;4)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此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操作时都应更加细心,学会换位思考,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详细的解答,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更加依赖,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3]。
1.3 观察指标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症状进行评估,量表共分为20个条目,以50分为分界线,高于50分说明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焦虑症状越明显[4]。同时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进行评估,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越好。
2 结果
调查显示,2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焦虑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护理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在护理学科中主要包括人、健康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为了有效提高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不仅要重视对患者进行病情护理,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其实施心理疏导,通过不断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焦虑症状等,还需要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药物指导等,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5]。经过对所选140例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调查显示,护理前2组患者焦虑情况、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2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得到有效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况、睡眠障碍和生命质量,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由此可见,术前护理干预值得在普外科患者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