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手术室非全麻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9-11-29刘青
刘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复苏室,合肥,230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复苏室收治的非全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9.3±1.2)岁;观察组中男49例,女51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0.5±1.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手术前查房,对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保持无菌操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对病房进行定期清洁,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及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坦诚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等心理,向患者讲解手术内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生命指标进行监测,根据手术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输血、吸氧等操作,注意患者的呼吸状况,可以在手术过程中通过音乐、交流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对手术的关注度,通过轻抚患者肢体的方式提高患者的安全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手术结束后与患者家属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并给患者适当的按摩,减轻患者的紧张状态。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本院自制的舒适度量表,按照护患关系、生理感受、环境氛围和心理精神4项指标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数与舒适度成正比;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计算睡眠优良率,包括良好、一般和较差3项指标,睡眠质量良好率=(良好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舒适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舒适度比较分)
2.2 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例(%)]
3 讨论
手术会对患者的身体完整性造成破坏,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刺激,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了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需要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这会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1]。手术室里的患者病情一般都是危重,治疗难度大,医疗器械全面需要的人员较多,工作繁忙,气氛较为压抑,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给患者造成紧张情绪,尤其是处于清醒状态的非全麻患者,虽然已经进行过手术前的健康教育,但是面对手术室紧张的气氛患者就会出现紧张情绪,所以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决定着患者的情绪[2]。护理干预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方式,通过与患者深入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与医生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当前生理状况,按照心理学知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评价,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患者能够有高质量的睡眠[3]。在护理过程中,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患者作出全面的考虑,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睡眠质量的认知,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明显提高[4]。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中进行非全麻手术时,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明显变化,变得自信积极,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得到有效提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