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炙甘草汤治疗失眠并伴心悸的临床观察

2019-11-29单迪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甘草气血次数

单迪

(连云港市海州区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连云港,222000)

随着近年来社会发展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失眠的发病率也大幅升高[1]。西医在失眠治疗时主要以镇静、催眠类药物为主,虽然能够增加患者的总睡眠时间,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睡眠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多。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对于失眠的论治有着大量的文献记载和相关临床经验,中医认为失眠症应属于“不寐”范畴,其临床症状较多,其中以心悸作为胸肋部伴随症状最为常见[2]。本次研究将以失眠伴有心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给予其灸甘草汤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连云港市海州区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收治的失眠并伴有心悸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为(47.27±4.94)岁,病程为3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32±1.31)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为(47.31±4.87)岁,病程为4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35±1.29)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关于失眠伴有心悸相关诊断标准。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患者每日口服心律平150 mg,给药3次/d,以4周为1疗程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灸甘草汤加减治疗,其方为:生地黄30 g、灸甘草15 g、麦门冬、麻仁各10 g、生姜、桂枝各9 g、阿胶、人参各6 g。加减:阳气不足则使用干姜替换生姜,同时增加人参和桂枝的用量;伴有喘息、咳嗽的患者加葶苈子15 g;伴有水肿、少尿的患者适当减少灸甘草的剂量,加用茯苓50 g;失眠多梦患者另加炒枣仁16 g。清水煎服,每天1剂,顿服。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给药2个疗程。用药期间患者严禁研究,忌食生冷辛辣的食物,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平静。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其包括心悸、气短、乏力3个症状,评分标准为:无记0分,轻记1分,中记2分,重记3分。疗效煮熟=(1-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疗效指数下降为100%;显效:疗效指数下降在70%~99%之间;好转:疗效指数下降在30%~69%之间;无效:疗效指数下降不足30%。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的心律失常次数进行观察,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对患者失眠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和抑郁状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率(%)表示,2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SQI评分 2组患者在干预前,其PSQI评分水平基本接近(P>0.05)。治疗后,虽然2组患者的PSQI评分水平均较治疗前后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情绪状态 给药治疗前,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治疗后,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2.3 临床疗效 给药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4 心律失常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心律失常次数为(1 594.2±364.3)次,观察组为(1 589.5±376.8)次,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4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为(473.2±131.5)次,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为(318.4±105.3)次,2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良反应 对2组患者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照组共计有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恶性呕吐4例,头晕3例,日间困倦2例),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大便不成形的情况,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失眠症应属“不寐”范畴,古称“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而在唐代王熹《外台秘要》中首次提到了“失眠”之名。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睡眠机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认为睡眠与机体的营卫之气有着密切的关系[4]。在生理上,卫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其昼夜交替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其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卫气和营气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对人体睡眠有着主导作用。由此可见,营卫和谐、阴阳调和、精神顺治是确保睡眠正常的基础[5]。历代医家受到“内经”的影响,在对失眠症病机分析时多从“营卫失和,阳不入阴”入手,而这个认识又被后世各个医家所吸收,同时又由不同的体系去辨证发展,并应用到了临床资料中。中医认为,气血两虚是失眠的重要病机,相关研究发现,存在气血衰弱的患者,均可能发生失眠症,故而气血衰弱是失眠最为常见的病机,而大多医家对失眠的认识也是从气血阐发[6]。心悸主要由于气血和阴阳失衡而导致脉络失充,心神失养等所导致,故而失眠患者多伴有心悸等症状。灸甘草汤最早记载见于《伤寒杂病论》,其方后对方药的组成、剂量、煎服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该方以灸甘草作为主药,具有甘温补气、缓急荣心的作用。人参具有气血双补的功效;配以生地黄、阿胶、麻仁、麦门冬等药物,具有滋阴养血的效果,同时配合桂枝、生姜等助阳化阴、温阳通脉,促进气血通畅。本方虽然所用的滋阴养血药物颇多,但滋而不腻,做到了阴阳气血四者兼顾的效果,将具有益心气、养心血、滋心阴、通心脉的功效,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体质,有利于改善患者失眠心悸等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给药治疗后,其PSQI评分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但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其主要是由于西药给药后,能够促进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长,进而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但是在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药物应用、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等方面,观察组应用灸甘草汤治疗后,改善效果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给药后情绪状态改善效果也要优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表明灸甘草汤在用于失眠心悸治疗时标本兼职,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给予失眠伴有心悸患者灸甘草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悸不宁中医证候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给药方案较为安全,适宜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甘草气血次数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探索性作战仿真实验重复次数控制研究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炙甘草水煎液的HPL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