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测定及预后判断价值
2019-11-29汪鲁青马训凯
汪鲁青,姜 花,马训凯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脉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损伤,以胸骨后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有学者研究发现,AMI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有关,在此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粥样斑块的形成,炎性反应会过度激活[1-3]。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是一种跨膜蛋白,在触发血栓中发挥作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是该家族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些年心血管病研究的热点靶标,同冠脉病变的发生存在关联[4,5]。本研究对MMP9在AM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判断价值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01至2017-01在我院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8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入选标准:(1)年龄50~75岁;(2)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AMI的诊断标准[6],胸痛持续30 min以上,经心电图和心肌酶动态变化确诊;(3)发作24 h内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炎性反应、肿瘤、脑卒中等其他疾病;(2)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患自身免疫系统疾病;(3)合并严重周围血管病变、外科手术或严重创伤等。选取同期在我院正常体检者68例为对照组,年龄53~71岁。两组年龄、性别、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因素对照组观察组t/X2P性别(男/女)35/3336/320.0290.864年龄(岁)62.21±5.2263.85±5.620.4730.638吸烟史(n;%)13(19.12)16(23.53)0.3940.530高血压史(n;%)23(33.82)25(36.76)0.1290.720糖尿病史(n;%)11(16.18)9(13.24)0.2340.628心绞痛史(n;%)20(29.41)32(47.06)4.4840.034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 3000 r/min离心10 min,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样本进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肌酸激酶、MMP9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检测。检测试剂盒购自艾来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观察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
1.3 观察指标及随访 对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肌酸激酶、MMP9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对AMI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根据ROC分析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高MMP9组和低MMP9组,术后完成2年的随访,每6个月1次,截止时间为2019-01。统计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次发生AMI、心衰住院、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方法为通过病例查阅系统、电话及门诊随访获得数据信息。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肌酸激酶、MMP9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因素对照组观察组t/X2P三酰甘油(mg/L)17.91±12.2121.34±14.371.5000.138胆固醇(mg/L)51.89±13.1752.74±13.370.3730.710低密度脂蛋白(mg/L)26.78±14.9833.47±16.212.5000.015高密度脂蛋白(mg/L)11.73±2.016.85±1.9314.4410.010肌酸激酶(U/L)102.12±12.13324.68±16.3490.180.008MMP9(μg/L)130.93±45.07252.39±82.2042.3820.000
2.2 AMI的危险因素分析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心绞痛史、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肌酸激酶升高、MMP9升高均是诱发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
表3 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2.3 MMP9对AMI的诊断价值 ROC分析结果显示,MMP9预测AMI发生的AUC为0.901(95%可信区间0.850~0.952,P<0.05),最佳工作点200.06 μg/L,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0和0.941。其ROC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急性心肌梗死术前血清MMP9水平诊断
注:AUC=0.901,95%可信区间0.850~0.952,P<0.05)
2.4 MMP9水平对AMI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根据最佳工作点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高MMP9组(n=47)和低MMP9组(n=21),低MMP9组术后6、12、18、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高MMP9组,且术后18个月和24个月低MMP9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高MMP9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n;%)
注:与高MMP9组比较,①P<0.05
3 讨 论
血栓、炎性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易发生AM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如何准确预测其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研究发现,AMI发生时伴有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细胞外间质纤维胶原合成和降解的平衡破坏[7,8]。在这一过程中机体多种因子参与其中,MMP家族作为钙离子、锌离子依赖性辅助因子,被证实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9],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中也能够发挥作用。Vatankulu等[10]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MMP1、MMP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不稳定斑块中MMP9的酶活性高于稳定斑块的3~5倍。可以证明血清MMP9水平升高可作为不稳定斑块破裂的一种提示,有助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
本研究对AMI患者的血清MMP9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将其同健康体检者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组的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文献[11,12]报道结果基本相符。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发现,心绞痛史、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肌酸激酶、MMP9升高均是引起AMI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有心绞痛病史或有上述指标异常的患者尤其要预防AMI的发生。胡晓辉等[11]研究发现,MMP9不仅能够评价冠脉疾病严重程度,对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也有指导价值。鉴于前几项指标在AMI临床诊治中的价值已基本确立,本研究重点对MMP9进行分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MP9预测AMI发生的AUC为0.901(95%可信区间0.850~0.952,P<0.05),最佳工作点200.06 μg /L。我们以该工作点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高MMP9组和低MMP9组,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2年随访。结果发现,2年内共21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低MMP9组术后6、12、18、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高MMP9组,且术后18个月和24个月低MMP9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高MMP9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结果与文献[13,14]报道基本一致,支持MMP9可能同不良事件发生存在关联这一观点。
综上所述,AMI患者血清MMP9为高表达状态,并且MMP9升高是引起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MMP9可为AMI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笔者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