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19-11-29潘双燕

商品与质量 2019年20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民族传统

潘双燕

普定县文化馆 贵州普定 562100

1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这是一个与“现代文化”相对的名词。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又是一种地域现象,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特征,而且相互交融和渗透。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相比,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持续发展未遭中断的文化,中华民族又具有多源一体的发展格局,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顽强的再生力;第二: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多元性;第三:长于积淀,注重交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开放性[1]。

2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在新时期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和态度,怀着“敬畏之心”,在城镇化进程中将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须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承的法律法规体系;坚持摸清底数、保护先行、规划落实、考核跟进,强化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保障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措施切实到位;创新体制机制,拓宽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创造环境条件。

2.1 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尽管这个“文化酱缸”在一定时期内束缚了历史的发展,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

2.2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载体,要发挥传统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应实现其“神”与其“形”的现代统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

2.3 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腐朽、落后、愚昧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应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人权理论等文明成果,要像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样,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2]。

3 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1 两者的关系

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2 应如何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文化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是文化得到发展。传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传承的必然要求。传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

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传承。把握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传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4 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价值,我们要善于挖掘创新与传承。传承和创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重大、复杂、艰巨的工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传统文化将会发扬光大,并成为影响全球文化的主旋律!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民族传统
试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会议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