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工程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范式探讨

2019-11-29赵丽艳

绿色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范式风景园林应用型

赵丽艳

(湖北工程学院 建筑学院,湖北 孝感 432500)

1 引言

根据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建设,这是继211、985、示范高职院校计划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代继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国家实施的“质量工程”建设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在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和评估创新、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等6大方面进行的建设和改革。其中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风景园林是一个古老但却年轻的专业,1989年全国仅在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等21所院校开设了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开设院校已扩大到200余所[1]。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次将风景园林学科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并列为国家一级学科,共同组成中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三大学科,这也标志着风景园林学科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一致认同,其影响力和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在2012年教育部第四次学科专业调整方案实施后,明确了建筑类下设置了风景园林专业,可授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在农学门类林学类下设置园林专业,授予农学学士,规范了风景园林本科教学[2]。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美丽乡村”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给风景园林专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的需要,国家提出部分高校向内涵式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院校转型[3],重视社会服务职能,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学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几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逐步开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南京工程学院提出课程体系模块化、项目教学系列化、师资队伍多元化、学习评价多样化、科技活动普及化等五化模式,湖南科技学院的贯通学业、产业、就业、创业等四业模式等。风景园林是运用科学与艺术手段,研究、规划、设计、管理自然和建成环境的应用型学科,为此,通过引进教学范式概念,在国家质量工程建设背景下,围绕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从课程体系化范式、课程模块化范式、创新实践课程范式3个方面构建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教学范式,以其为相关应用型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质量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2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范式涵义

2.1 人才培养“范式”内涵

范式一词在科学界的流行源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年),书中多次提及范式概念,是在某领域中决定整体共同问题的解答方式和该领域的科学发展,所以范式也可以是模式、形式和图式,但也有别于这三者,是一种共同问题具体的思维形式和研究方法,是一种几乎固定的解题思路和办法。在教育教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和教育研究者的青睐,也不断出现了范式教育相关研究,如“教育范式”、“教学研究范式”、“课程范式”等。将范式运用到教育及人才培养领域也就形成了人才培养范式,是人们对不同专业课程规定的基本界定和解释,是课程特点理性分析和认识,并对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等内容的研究。

2.2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范式涵义

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设计学(含建筑、城市规划等)、工程学、生态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美学等人文科学的有机结合[4~6]。孟兆祯先生[7]认为 :“大到‘人与天调’、生态环境质量控制、大地景物与城市建设 ;小到造山理水、置石掇山、种树植草,科学技术的支撑和推动是不可或缺的。”环境质量的检测、水土保持、水质改善,乃至选种、育种、人工植物群落种植等无不依靠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发展。在园林学的领域中,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促进的。目前很多建筑、农林、艺术和综合性院校开设了风景园林专业,在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前提下,各个学校根据办学背景,分别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各自办学特色,学校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有研究生、 本科生、专科(高职)生、中专(职)生,培养规格也有研究型、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等。从风景园林理论技术研究层面到风景园林企业一线,社会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具有内在需求。风景园林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也顺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等战略目标。加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逐步加快,也推动了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

另外,风景园林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首先,很多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部门和单位需要大量规划及设计技术人员,要求能运用制图、美术、CAD、手绘和生态、景观设计等理论,独立完成植物造景、项目布局、小品设计、工程预算等园林项目规划设计任务。其次,园林工程施工企业对园林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放线、整地、建造、施工和质量控制的现场施工技术员。城市公园、城市街路、 广场、绿地等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需要园林绿化设施维护技术人员。另外还有旅游区、风景名胜区、花园酒店等园林绿化管理人员,从事风景区规划设计、植物造景和日常管护工作。最后,还有大量的花木及施工材料营销企业需求,要求能根据花木和施工材料规格用途等制定市场营销方案。

由于当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有巨大市场需求,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有农林类、理工类、艺术类和综合类等,使得每个学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差别,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差异很大,比如工程基础薄弱,植物知识面窄,美术功底差、实践能力不足等差异,导致风景园林教育“量和质”发展不均衡,进而造成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认知偏差。另外,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实践能力弱的问题突出,不同院校专业背景和培养方向不同,致使很多学校风景园林学生专业技能单一,一些高校偏重于风景园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技术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

3 质量工程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范式构建

3.1 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体系

质量工程建设背景下,目前很多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目的就是要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量和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质量工程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立足地方、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需要,培养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设计方法,能在城市建设管理、园林绿化以及各级各类景观设计公司、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等部门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和园林工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重点培养学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力、景观建筑设计能力、植物造景和设计、园林现场测绘放线铺装施工指导和质量监控等工程施工能力、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能力、园林项目预算与招投标能力。通过分析社会需求确定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去向,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设置对应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管理方式,使学生更好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行业需求和就业形势,进行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70%左右的学生按照应用型人才目标培养,在风景园林理论基础上,重点培养风景园林实践能力,对园林规划、景观设计、植物配置、花卉树木等课程在加强理论基本功基础上,采用项目驱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设计规划项目中,提高风景园林设计实践能力,另外20%左右的学生按照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点培养具有园林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程施工、景观小品、美学艺术能力等复合型人才,另10%左右的学生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突出项目研究、学科竞赛、论文撰写、学位教育等,培养风景园林创新型人才,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2 质量工程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块搭建

质量工程建设背景下社会对风景园林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紧紧围绕园林规划、建筑设计、植物造景和工程施工等四个能力的培养,为此,搭建了适应于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两模块+三平台+三能力”相结合的理论课程体系。其中,两模块包括通识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三平台是在专业教育模块中设置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主干课平台和专业选修课平台。其中专业基础课平台包括:建筑美术(一)、建筑美术(二)、建筑初步(一)、建筑初步(二)、建筑图学、园林史、园林植物学、景观资源学、建筑设计(一)、建筑设计(二)、景观设计原理等课程,重点夯实风景园林行业基础。专业主干课平台包括:居住区规划及景观设计、公园与生态设计、景观生态学、植物景观与种植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园林工程、城市规划原理、风景区规划、园林政策与法规等课程,对接社会需求和行业规划设计项目。专业选修课平台(一)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sketchup、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lumion、计算机辅助设计3DMAX、工程测量、景观表现技法、景观美学、园林造价与工程管理、旅游规划、景观施工图设计、园林美学与文化、园林新材料与新技术、景观建筑模型、景观细部设计等课程。专业选修课平台(二)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选型、场地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规范与法规、无障碍环境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课程,充分提高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集科学、艺术、工程等思维和能力于一身的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3.3 质量工程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社会企业对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要求,为此,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提升和强化实践教学,实施“课程实验+认知实习+业务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实践培养体系。课程实验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根据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全部设置实验课时,课时数可设置为8、16、32、64学时不等,并设置3~4周课程实验集中教学周,充分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实验实践效果,夯实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并极大提高设计技能。认知实习是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主要以风景园林认识、风景园林美术、景观测绘等能力培养为抓手,使学生全面熟悉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牢固专业思想和就业指导。业务实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设置集中一学期景观规划与设计业务实践,发挥双师型师资优势,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实施校内校外导师负责制,极大提高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应用创新技能。实习实训是实践教学的提升环节,重点建设校内风景园林综合实习实训基地,结合大学生“挑战杯”、“大创赛”、“互联网+”大赛、“三创”赛等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应用实践能力。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落实环节,设置一学期时间开展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并能独立完成风景园林毕业设计工作,产品结合国家“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海绵城市”、“低碳模式”等国家生态文明重大战略主题,使每一个风景园林毕业设计产品能落到实处,并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适应园林相关企业需求。

4 结语

应用型转型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如何能更好地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振兴乡村建设服务,需要应用型高校以本科质量工程建设为指导,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风景园林理论基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注重学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应用技术型风景园林人才。

猜你喜欢

范式风景园林应用型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
——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郭金平)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