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遗产活态保护策略探析

2019-11-29翟天然

科技与创新 2019年20期
关键词:遗产铁路利用

翟天然

铁路遗产活态保护策略探析

翟天然

(蚌埠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对铁路遗产的活态保护以及再利用利于将资源更好地转化,突出城市空间特色。从铁路遗产的主要特征出发,阐述了当前铁路遗产的保护现状以及再利用现状,分别从保护理念和设计原则、打造铁路博物馆等方面阐述了其再利用途径,最后阐述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铁路遗产;活态保护;遗产再利用;遗产保护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铁路系统的支持,保护铁路遗产可促使城市发展。利用铁路遗产可充分利用资源,传承铁路文化的同时唤起人们对铁路历史的记忆。当前,中国对铁路遗产的利用还存在缺少规划、载体消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对此,相关人员应深入对此课题的研究,促使铁路遗产的保护以及再利用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1 铁路遗产的特征

当前,中国高速铁路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对比其他国家,中国的铁路遗产形成方面以铁路事业的发展为基础。铁路不但是交通设施,在发展过程中,其内在包含的历史、文化以及城市发展轨迹等都能通过铁路遗产展现出来。对铁路遗产的活态保护以及利用形式展开研究,可促使城市规划与建设环节高效转化资源。在研究铁路遗产过程中,主要挖掘其中的文化资源,找出城市规划要点。对铁路遗产的研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中国的铁路线结构复杂,连接的地域广袤,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生态效应值得人们关注。结合对铁路遗产的保护,分析其再利用现状,加大力度对相关保护措施加以研究,为城市设计带来新的机遇。中国的铁路遗产呈现出线、块、网等多种规划形态。从设计角度对铁路遗产展开研究,并将其再利用过程应用到城市设计当中,对城市环境的优化有显著意义[1]。

2 铁路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

2.1 保护现状

2.1.1 物质载体消失

在铁路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呈现出物质载体逐渐消失的情况,典型的案例是济南火车站被整体拆除。最近几年,社会上逐渐树立铁路站前地标站房为铁路文物的观念。但是,在铁路设施方面的保护还没有开始,对于遗产保护问题尚未达到论证的层次,因此没有形成对遗产价值的评价体系。铁路部门未将各种废弃的铁路视为文化资源,导致大量具有文化价值的铁路遗产逐渐消失。

2.1.2 规划不科学

铁路的开发、规划等设计不科学,如在拆除施工过程中,未能对铁路中具有文化含义的标志、线条、路径等重点关注。部分人员对铁路遗产概念理解不足,没结合其他领域共同展开工业遗产规划,没有高效利用铁路设施完善环境的规划。

2.1.3 污染严重

铁路遗产保护过程中,未重视环境污染的问题,导致对遗产的利用效率较低。铁路的发展关乎着城市经济水平,同时其在发展环节也对城市环境产了较大的影响。当铁路段被废弃之后,未重视保护工作,会对周围人群、环境等产生危害。铁路遗产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空间、视觉等方面的元素,忽视了环境问题的影响。没有从再利用的角度对铁路遗产展开设计和规划,没有制定出控制污染的有效机制。

2.1.4 废弃移交较慢

当前,铁路部和规划部对于铁路废弃的地块的衔接流程较为缓慢。废弃路段铁路横纵交错,严重威胁城市的顺畅交通。从运营方面讲,铁路部放弃不具备运营资质的路段或者铁路设施完全合理。但是,从对废弃铁路的处理过程来看,对土地的设计、规划等无疑是失败的。铁路遗产的保护需要从文化角度考虑,保护文化资源的同时,为市民保留关于铁路的历史记忆,保护中国的铁路遗产,使其在城市中得以延续。从物质方面来看,铁路废弃可能对城市环境埋下巨大隐患,难以对遗产高效利用。以上问题包含了铁路的开发和设计,体现出不同部门的工作思路。铁路遗产的保护需要具备科学的团队,结合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研究[2]。

2.2 再利用现状

对比发达国家,中国在铁路遗产方面的再利用稍显落后。截止2006年,全国文物保护机构中,和铁路相关的只有四处,分别为牡丹江“中东铁建群”、武汉“大智门车站”、红河州的“鸡街车站”和“伍家寨铁路桥”。最近几年,关于铁路遗产相关话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家在2013年公布的第七批重点文物单位中,共有13处和铁路相关的单位,分别为塘沽旧址、天津西站、辽宁总站、吉海铁路旧址、浦口车站、济南站建筑群、奉海铁路旧址、蒙自碧色寨站、泺口铁桥、石龙南桥、中东建筑群、武长大桥、京张—八达岭铁路段,重点保护单位清单中铁路遗址数量的增加代表着国家对其重视程度,因此,该领域也是未来设计专业人们重点研究方向。虽然国家对铁路遗产提高了重视程度,但是中国当前对铁路的保护、再利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匹配的现象。从文物价值角度上讲,铁路遗产中价值呈现出多样化状态,其中包括工程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技术价值等。在遗产保护方面,缺乏从历史、技术等角度对文物进行鉴定,因此,铁路遗产的保护、利用这一过程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 铁路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方向

3.1 铁路遗产的保护

3.1.1 遗产保护设计理念及原则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展现出城市工业化的程度。在铁路遗产的保护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城市早期发展,展现出人们的生活状态,激发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联想。在铁路遗产保护环节,应充分利用街区文化,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契合度。以生态方式种植植被,打造铁路公园,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对铁路遗产进行保护并再利用。

在遗产的再利用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体现特色原则。打造铁路公园过程,需要彰显出铁路的独有特色,以铁路发展史以及其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背景,并将具有明显标志的铁路设施作为素材,打造铁路遗址“艺术雕塑”“文化窗口”等,形成具有文化韵味的铁路驿站。例如在文化公园中,将各种具有年代特色的火车头、车厢等放置其中,并附注文字说明,让人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可深刻体会出铁路、火车等发展历史,同时还可为游客打造舒适的休息场所。②体现美观原则。文化公园景观方面的设计应将艺术、自然等相融合,充分利用铁路元素,打造出美观性十足的环境空间。如将铁路附近废弃的板房加以改造,变成礼品商店,并在房屋外侧使用钢材、木材等进行装饰;使用枕木作为步道,并在枕木的间隙处镶嵌鹅卵石,铺设过程注意防腐,并在房屋的周围使用围栏,这样当人们进入到礼品店购物时就会感受到显著的年代感,促使其思想与铁路历史之间产生碰撞。③体现保留性。在对铁路遗产进行利用时,应遵循“三改七留”原则,将大部分原有景观保留下来,在必要的位置进行改造。尽可能保留铁路周围生态面貌以及建筑物、构筑物等,充分利用其中的空旷位置,设计出更加和谐的环境氛围。在绿化景观方面,可将野生植物作为主要景观,合理种植具有较高耐污染能力的植被,使铁路遗产成为展现城市特色的生态景观[3]。

3.1.2 打造铁路遗产博物馆

博物馆主要功能不仅是展示物品,同时也肩负着重塑人们记忆的重任。当人们身处其中时,就会感受到历史、现在和未来。为更好地对铁路遗产进行保护以及再利用,可打造出铁路博物馆,展现出铁路发展历史。以云南省的铁路博物馆为例,其在打造过程充分利用了滇越铁路中的实物,收集了上万件点藏品,人们参观时对铁路发展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博物馆中配置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当地铁路系统,这些人们对铁路遗产的保护起了重要作用,为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从技术、物品、人员等方面挖掘遗产中的故事。博物馆的建设人员、维护人员、利用人员广泛搜寻历史信息,经过整理和记录,丰富了遗产的表现形式,开发出其利用价值。

3.2 铁路遗产的未来发展

对铁路遗产展开研究体现了对城市设计、资源规划过程文化资源的重现。遗产中承载了各大历史事件、人类文明以及社会进步的信息,可激发人们的情感。对铁路遗产进行保护以及再利用,属于文明社会建设的必要部分,同时也是强化生态文明的重点。未来,在环境设计领域中,应明确对铁路遗产的活态保护,使用规范的设计方式,突出遗产的文化内涵,打造遗产博物馆,为公众带来具有文化气息的产品,使铁路遗产走进人们视野,发挥其文化价值,联系群众生活,促使遗产走向新生。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城市环境设计在铁路遗产的利用过程中迎来了新的机遇。在设计过程中,将铁路遗产中的各项元素融入其中,不但可保护铁路遗产,同时还能传承历史和文化。环境设计者应重视对铁路遗产的利用和保护,采取合理的设计方式,完善城市设计,改善城市环境,促使铁路遗产被更好地传承和利用。

[1]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年首届“铁路遗产保护与历史城镇治理”学术论坛——暨第十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颁奖典礼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隆重举行[J].工业设计,2019(1):9-10.

[2]顾洪,金伟.铁路文化的保护和再利用——以合肥铁路遗产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110,113.

[3]王新英,商显英.基于AR技术的中东铁路遗产保护应用研究——以南支线铁路遗产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6):114-118.

TU984.114

A

10.15913/j.cnki.kjycx.2019.20.048

2095-6835(2019)20-0111-02

翟天然(1988—),女,安徽蚌埠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环境心理学。

〔编辑:严丽琴〕

猜你喜欢

遗产铁路利用
利用比例尺来计算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遗产怎么分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千万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