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现实技术在银行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2019-11-29谭傲涵

科技传播 2019年17期
关键词:银行业务网点虚拟现实

谭傲涵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从本质上说,虚拟现实就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它通过给用户同时提供诸如视、听、触等各种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手段、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的操作,从而减轻用户的负担、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虚拟现实技术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本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匹配,VR 的应用开如向民用诸多领域延伸。例如,工业上的设计与规划、电子商务与产品展示、虚拟教学、实验与培训、虚拟手术、模拟人体器官等。本文论述虚拟现实在银行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的主要特征是: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浸 没 感(Immersion)、交 互 性(Interactivity)、构想性(Imagination)。这些使操作者能够真正进入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三维虚拟环境中,与之产生互动,进行交流。通过参与者与仿真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借助人本身对所接触事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这些特性决定了虚拟现实在银行对客户服务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VR+分布式系统”打造银行新场景金融,实现传统网上银行向虚拟现实银行的升级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DVR)是一种将不同物理位置的多个用户连接到一个虚拟环境中,实现多人实时交互的系统,是VR 技术和分布式系统有机结合的产物。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是在VR 技术的发展上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以往的VR 交流基本都是处于人机交流中,虽然技术不断发展使得画面的沉浸感增强,但是与现实的最大差异还是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通过DVR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完成真实的人人交互,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区别大幅缩小。该技术在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贵宾理财服务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用途。

当DVR 实现银行商用时,其应用场景非常广泛,许多服务都可以从现实放入虚拟环境下提供,这对于银行打造新场景金融是一次巨大机遇。场景金融的本质就是将金融服务与客户的生活场景相融合,使金融以一种直观、便捷的方式在平常的生活中表现出来,提升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要求商业银行完成从单一的金融中介向多元的跨界服务商转换,将金融与场景融合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

VR 要成为继PC 平台、智能手机平台之后的第三大计算机平台,也必须改变目前自闭的环境,拥有人人交互的功能。从银行的角度来看,一方面,DVR 可以将场景金融变为可视化的东西,同时将虚拟世界的感受与现实的朋友分享,弱化了现实与虚拟的区别,比PC 或手机更适合场景建设;另一方面,通过DVR 大部分服务都可以忽略物理位置的限制,银行发展场景金融可以降低成本却提高效果。

2 “VR+人工智能”淘汰传统银行网点,构建智能化虚拟现实网点

人工智能是研究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一门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和VR 复合使用,对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和智能化网点建设将产生很大影响。

从客户端看,VR 给客户带来全新的服务体验。VR 拥有三维视觉带来的沉浸感,但在办理业务方面与智能手机或个人电脑的区别并不大,想要提高客户黏性,必须改变其服务内容。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客户通过VR 办理银行业务,最大的特点就是沉浸感的体验,需要提高这种沉浸感,就必须给客户一个有依赖感的智能化产品。设计一个智能金融助手,只要用户进入VR 系统,可以实时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长久地使用可以让用户对VR 银行的依赖大大提高。相比较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VR 的人工智能助手是可视的,给人感官上就不仅仅是处理银行业务的工具,更符合金融管家的形象。除了感官上的提升,人工智能提供服务的能力也更胜一筹。像智能投顾、智能授信等业务上都开始运用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对比人类拥有更理性、处理数据更快的特点,在金融领域注定要大放异彩。VR 改变了外部环境,人工智能为其提供了内在智慧,相互融合产生的全新模式更符合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从银行端看,网点运营成本一直都是银行成本中很大的一部分,2014 年以后,国内各家银行在物理网点上的投入逐渐减少,电子渠道替代率成为银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际上,银行目前除了存取款、首次面签等业务之外,绝大部分业务都可以通过电子渠道完成了。VR 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为未来银行网点建设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智能化虚拟网点。银行目前在推广VR 银行,客户可以在虚拟银行里的银行员工(或机器人)交流业务,办理业务通过后台自动化集中处理。银行也可以在房屋租赁、贵金属买卖等业务场景中,通过VR 技术让客户对所关心的产品有更身临其境的观察和了解。

3 “VR+生物识别”的头戴式终端系统,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安全保障与个性化营销

生物识别指通过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对个人身份和行为进行识别。生物识别发展到今天,从最普遍的指纹解锁到时下流行的“刷脸支付”,是在金融领域运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将VR与生物识别结合,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其对银行业务的助力。

安全的角度。生物识别技术以人体固有特征作为密钥,通常是无法复制且不易丢失的,比通过钥匙、密码、磁条卡等方式认证身份更加的安全。目前主流的生物识别方式是指纹识别和逐渐兴起的人脸识别、声音识别,在一部智能手机上就可以实现这几种方式的识别认证。而头戴VR 设备通过所掌握的Facial Animation 和Eye Tracking 技术可以收集到客户的人脸信息和瞳孔信息,从而可以实现人脸识别(主要可以用于身份证核查)和虹膜识别两种识别相结合的方式,如虹膜识别的误识率通常在0.0001%,比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的误识率低几个数量级,并且这种高精度识别在客户沉浸于虚拟世界中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客户刻意操作,VR 与生物识别有效融合实现了客户体验与账户安全的共同协调发展。

营销的角度。生物识别可以获取大量客户的行为特征信息,可能是面部表情的变化、瞳孔的收缩甚至于心率体温的变化,这是银行的营销人员几乎不可能观察到信息,在VR 头设或是其他外接设备的识别下则会完全暴露出来。将获取的信息通过行为学模型分析,根据客户状态推荐最合适的产品,可以实现“私人订制,千人千面”的营销模式。

猜你喜欢

银行业务网点虚拟现实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浅析手机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及几点建议
HTC斥资千万美元入股虚拟现实设备商WEVR
论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及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