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采访工作的应对及创新策略
2019-11-29李萍
李 萍
新媒体中新闻的采写和编辑已经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在新的技术条件和传播样式的背景之下,新闻采访工作应当作出怎样的变革才能更好的满足如今越来越快节奏的信息传播需求,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 新媒体环境中新闻工作者面对的新挑战
1.1 时效性需求大大增加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新闻采访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要求。所谓采访工作的时效性,即是指当新闻事件发生时,新闻工作者能够第一时间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将新闻节目更多的以直播的形式播放出来。而为确保新闻采访工作的时效性,新闻工作者面临着多方面的难题,一是能购买先进的采访设备,使得新闻工作在新闻事件发生后,能利用其先进的设备快速进行现场报道,并在电视节目上对现场画面进行直播;二是要能具有庞大的新闻工作队伍,该队伍中每名成员都能负责即时新闻报道工作的对应板块,从而确保从新闻发生到进行报道,能在非常短时间内达成。
1.2 网络环境中真假消息难以辨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的产生速度越来越快,每时每刻都会有海量的信息产生,但大量化的信息产生也给新闻采访工作造成了会很大的困扰,如当新闻工作者需要根据某一新闻事件对新闻当事人进行采访时,其往往需要先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当事人的相关消息以及该新闻事件的具体内容,但当新闻工作者根据新闻事件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时,网页上一般都会弹出大量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一些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报道,而有一些则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随意捏造的,用以夸大新闻事件本身或让社会公众进行错误的判断。新闻工作者要想进行高质量的采访工作,就必须要能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对真实信息进行分析,而随着网络环境中信息数量的逐渐增多,也给新闻工作者的筛选工作带来了更多了困难[1]。
1.3 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新闻工作者也被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首先,新闻工作者要能熟练的掌握各种新媒体技术以及报道设备的使用方式,确保在媒体引入这些先进技术和设备之后,新闻工作者能快速将其运用在实际采访工作当中。其次,新闻工作者还应该能对新闻事件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和临场应对能力,在人们越来越追求新闻时效性的情况下,一旦新闻事件发生,新闻工作者就需要能立刻开展新闻事件的采访工作,这就意味着新闻工作者需要在短时间内明确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过程,并构思好自己的采访内容以及采访时所使用的采访语言。此外,新闻工作者还需熟练的运用网络技术,并能及时的了解当前网上的热点内容以及流行语,从而将其合理的运用在采访当中,使整个采访更具有时代特征,让社会公众能对新闻采访工作给予更多的认可。
2 应对策略以及创新途径分析
2.1 将真实性放在第一位
尽管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加,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会有大量的现场报道发出,这些报道可能是在第一现场的普通民众通过自己的智能化终端和网络发出的图片和文字消息,也可能是网络自媒体通过网络上的各类消息整合发出的,但是这样过度追求时效性却往往使得新闻的真实性被忽视,又或者在这样的极短时间内,消息的发出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发送的内容进行事实核查,这样很容易造成大量的新闻反转现象产生。在这样的新闻生产环境之下,新闻工作者更需要注重对新闻事实的核查。在报道发出之前,首先要对新闻内容进行多方的确认,确保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源作为支撑,才可以做出事实基本正确的判断基础[2]。
除此之外新闻生产仍应当保持传统新闻媒体的审核流程。网络自媒体由于缺少了新闻审查的流程,写作者往往是最终的消息发布者,这中间没有通过他人的审核把关,因此当出现事实错误时不能够及时的予以纠正。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新闻生产应当保有严格的稿件审核流程,只有对事实进行再三的确认之后才可以发出。真实准确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应当确保向公众提供最为准确的信息。一旦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出现事实错误,这将会造成公众对媒体的信任感坍塌。当公众对媒体的信任感消失时,媒体的影响力和订阅量及经济收入都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因此为了巩固媒体在公众心中的信任度,不断提升新闻媒体自身的权威性,需要对其生产的每一条新闻都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每一条新闻的真实性[3]。
2.2 打造深度内容
目前的新媒体内容生产呈现出短平快的特征,为受众提供的往往是快餐化的阅读,其内容生产呈现出浅层次的特征,仅仅对新闻事件做表面化的描述,而没有深入的探究这一类事件发生的社会原因以及其产生的深刻影响。面对这样的问题,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采集时需要注重对于新闻事件背后原因及影响的深入挖掘,以此来制造出更加深度和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受众对于深度稿件的阅读需求是大量存在的,人们不仅仅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需要知道这些事情背后的深刻意义,因此对受众这一部分,需求的满足能够帮助媒体自身获得广泛的受众基础。
想要使得新闻事件具有深度性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当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采写过程当中,不应当为求快速地发布报道而只做表层化的探究,需要新闻工作者静下心来,真正的去理清事件发生的脉络,寻找更多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对新闻中心的人物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挖掘。在对新闻人物进行采访时,需要用更宽广阔的历史视角来看待人物,从人物以往的生活经历中去发掘特殊事件发生的原因所在,在这样的深刻刻画中,新闻人物的整体形象才能够变得生动立体起来[4]。
2.3 提升网络素养,增加信源渠道
新闻工作者在目前的网络新媒体时代还应当加强自身的网络素养,更好的学会如何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这样可以通过这一类社交媒体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目前这类社交新闻媒体给予大众十分广阔的讨论和发言平台,或者当一类特殊的社会事件发生时,人们往往先想到的是通过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发声或求助,对这类平台进行日常的、频繁的关注,可以使得新闻工作者更好的把握住新闻线索。例如之前轰动一时的魏则西事件不少媒体就在知乎平台上发现了魏则西生前发布的文章,这些文章是他求医时的个人记录,揭露出因百度竞价排行而导致的个人悲剧。媒体对于这一类信息平台的深入挖掘,使得这一极具新闻价值的线索被发现,也使得新闻报道走向更具有深度的一面。另外新闻工作者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及时的了解网络舆论中的热点,知晓大众关心的主要议题都有哪些,同时能够明白网络上的语言特点,并将这些语言特点很好的融合在自身的新闻写作当中,使得自身的新闻语言更加贴合目前大众的阅读趣味,这样可以使得最终的新闻报道更具有贴近性,更加利于新闻作品的传播。同时网络平台还给予了新闻工作者更多联系新闻当事人的渠道和手段,新闻工作者可以更好更快地与新闻当事人取得联系,同时在网络环境中可以发现更多的新闻线索,帮助新闻工作者捕捉社会当中隐藏的社会焦点事件。
3 结束语
新媒体传播的技术手段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其他的便利,但同时也使得传播环境出现了许多问题,虚假消息、夸大标题等扰乱传播环境的问题层出不穷,针对这些挑战,传统媒体的新闻采访工作应当秉承其真实准确的报道原则,在新媒体时代以更加专业化的新闻采写职业操守,来制造更加高质量、更有深度、更符合受众阅读需求的新闻内容,以此来帮助新闻媒体在纷乱的新媒体环境中仍然保有其权威消息来源的地位,并承担其监测社会、监督环境、提供娱乐和教育大众的社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