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民生新闻的采编特点分析

2019-11-29

科技传播 2019年17期
关键词:平民化百姓新闻报道

王 丹

民生新闻,是关注普通人生活、生存状态,与他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文化、经济、政治新闻,在民生新闻的传播上,报纸是一个重要媒介,深受社会大众的关注。

1 报纸民生新闻的采编特点

1.1 平民化的采编视角

关于“民生”一词,其本质是百姓的意思,在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下,民生理念发生了新变化,是经济、政治生活中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发展,必须要从平民化的采编视角来看待问题。报纸民生新闻关注的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因此,在采编上,需要基于平民化的视角来出发。关于平民化的采编视角,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选题上的平民化,记者需要从百姓的生存和生活角度发现问题、提炼选题,关注百姓生活的点滴变化、国家政策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如实反映出百姓的生活质量、生存状态。选题上的平民化并不是要从小市民眼光来看待问题,而是在新闻报道上,要始终瞄准百姓、心系百姓,真正的为他们解决困难。2)内容上的平民化,民生新闻需要以民生视角着手,用普通大众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叙述他们的生活。以“交通”“住房”“农民生活”、“城市建设”“医疗”等内容为例,对于此类百姓关注的焦点新闻,在内容的报道上,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解答,反馈民众心声,尊重普通大众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1.2 社会化的采编题材

民生新闻的报道改变了以往会议内容多、报道内容乏味枯燥的问题,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民生新闻的采编,需要始终坚持社会化的题材报道,如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如,针对“行人过街的安全问题”,《新华日报》曾经刊登过一篇名为“过马路咋这么难”的报道,用大众的亲身体会来探讨问题,内容贴近生活,非常具有亲和力。同时,民生新闻采编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如“农民工子女上学”“下岗职工再就业”“失地农民的保护”“农民工讨薪问题”等,发挥出扶危济贫的精神。

1.3 受众的本土化

民生新闻具有接近性的特点,需要尽可能多的关注本地受众的需求,在报纸同质化的当今社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需要做好对新闻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和利用工作,科学处理有潜质的新闻资源,提高报道层次。

2 报纸民生新闻采编的常见问题

2.1 定位的失误

在报纸媒体的民生新闻报道上,需要选择与群众自身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民生事件的发生原因、经过以及结果进行分析与论证,挖掘出真实的素材,方可达到报纸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部分报纸民生新闻在报道上,缺乏明确立场,主题不鲜明,定位不够准确,甚至没有站在受众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民生新闻本身就无法跟上其他媒体的传播速度,如果还不能以内容和主题取胜,很容易将自己置入困境。

2.2 忽视民生问题

报纸报道民生新闻的主要目的是让社会大众对民生新闻有正确的观点、态度,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要提高报纸民生新闻的吸引力,需要科学选择选题方向与报道材料。同时,报纸民生新闻报道与社会经济、社会秩序以及法律法规之间也有一定关联,因此,必须要以社会大众关注的点来切入,选择报道内容。少数报纸媒体在报道时,过于注重新闻本身,忽视了新闻事件本身的内容和价值,没有从科学思维来对待民生问题,不仅无法顺利解决问题,也无法发挥出理想的新闻价值。

2.3 局限于小民生

在阅读报纸时,经常可以看到民生新闻,但是,现阶段的民生新闻版面中,充斥着大量的街头闹剧、乡间轶事和邻里趣闻,虽然可以刺激人们的感官,但是这类报道内容过于碎片化、平民化,无法升华民生主体,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更有甚者,为了丰富报道的版面内容,随意堆砌家庭琐事,导致民生内容与社会、思政之间脱节,无法满足受众的信息和阅读需求。

3 报纸民生新闻的采编方式分析

3.1 避免庸俗化和泡沫化

报纸民生新闻的采编,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利用分众化阅读的方式为各类群体来服务,根据读者收入、职业、年龄、地域、教育程度的差异,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存在显著不同,不同的读者,他们对于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也不同。在报纸内容的划分上,需要按照不同受众的需求来将其划分为“文娱类”“地方新闻”“要闻”“体育新闻”等内容,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来阅读,找到具有可读性的内容。并发挥出导读板块的作用,列出民生新闻的“阅读提示”“主要纲目”,重视读者的美学体验,科学开展视觉包装。同时,民生新闻还需要满足读者的欲望,促使他们进行深度阅读,对民生新闻内容做出一站式报道。

3.2 创新采编流程

报纸民生新闻的主要来源都是群众真正关心的热点问题,这些事件中融入了群众的思想和观点。在民生新闻的采编中,常常会遇到一系列的困惑,如宝贵素材的浪费、报道题材撞车、缺乏科学策划、编辑失误、导向偏差等。采编流程是从采访、编辑、制作、出版到后续质量评价的各个环节,为了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吸引力,需要科学控制采编流程,对采编部门和岗位进行细致划分,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解决以往条块分割的问题。同时,确定明确的标准规范,细化岗位职责,减少外部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协调各方力量,对报纸内容进行科学的优化与整合。

3.3 把握价值导向

报纸的历史悠久,相较于新媒体、电视等,报纸具有其不具备的特点,涉及的受众范围更为广泛,民生新闻报道的对象是普通的社会大众,其号召力、影响力非常大。报纸民生新闻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引导作用,为受众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价值。对于民生新闻的报道,还要挖掘出其中的文化价值,用报纸影响力来彰显社会导向作用。目前,国内很多知名报业集团都开设了各类型的公益活动,以“幸福七巧板”为例,致力于为偏远农村传递新知识,弘扬社会中的真、善、美。民生新闻采编不能为了一味获取关注度来报道扭曲的内容,即便是报道负面的民生新闻,也要做到客观、真实,弘扬正气。

3.4 走亲民路线

在采编新闻时,要根据内容对报道方法、报道方式做出科学规划,应用合理的采编技巧,融入情感的积淀,明确各类新闻的主题,采用适宜的语言方式来报道。报纸新闻媒体人需要在群众的立场和观点引导下,提出真正难以解决的问题,将矛盾抛出的同时也需要切实解决它。如,对于国家政策的报道,要做到朴素、简练、直白,用受众能听得懂的语言来描述;报道法律内容时,引入一些简单生动的案例,而不能单一的报道法律公文;在报道道德缺失、不公报道的民生新闻内容时,要切实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报道,言辞犀利,喊出百姓的呼声。

3.5 立足动态定位

在民生新闻报纸中,新闻性也是其立足根本,在这一方面,要对读者群进行细分,针对不同读者群的要求来报道新闻内容,组成一道道丰盛的佳肴,让读者能够了解民生新闻的全貌。在突出新闻性、社会性的同时,还要注重新闻报道的思想性,作为编辑人员,要多一些新闻敏感性和版面创新意识,少一些陈旧气息和迂腐俗气,抓住受众的需求来进行报道。同时,新闻从业者还要注重培育自己的策划意识,独特的定位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条件,如果在策划环节脱节,会大大影响报纸本身的优势和发行量,策划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接受度,必须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精心准备。

4 结束语

民生新闻是以“民生、民情、民意”为报道的出发点,公众新闻也常常关注百姓群众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民生新闻或公众新闻的采编取材范围十分广泛。民生新闻是报纸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对于民生新闻的采编,需要以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关注他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紧密联系百姓生活,从中汲取素材,不偏不倚的进行报道。

猜你喜欢

平民化百姓新闻报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百姓看家“风”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