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早间新闻节目的突围
2019-11-29杨豫玲
杨豫玲
1 节目特点
1.1 风格迥异
现阶段,收视率位居前列的早间新闻类节目,央视早间新闻类节目《中国新闻》当仁不让。该节目用国家级标准电视台的权威地位、专业化形象,风格总体上比较权威、综合、严肃。以高大上形象展示给受众的还包含着东方卫视《看东方》早间新闻类节目。对比之下,央视《第一时间》独树一帜。该节目风格幽默轻松,同时兼具为受众提供服务咨询。安徽卫视主创的《超级新闻场》节目,体现出“杂志”化特色,除自采新闻外,网络信息、观众投稿占据较大版面。节目主持人把传统播新闻转变成说新闻,个人的发挥空间较为充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北京卫视《北京您早》早间新闻类节目,以本地化的视角,为受众提供了更多本土、当地的新闻资讯。综合以上论述分析可见,风格截然不同的一些早间新闻,均能够打开局面,赢得受众,证明早间新闻类节目的风格选择、创作空间还是很大的,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定位,打造不同的节目个性。
1.2 定位固定
相关研究指出,尽管新媒体来势汹汹,但电视的受众规模并没有太大的萎缩。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相比五年之前,当前电视受众总数增长约7 700 万人左右,说明受众在选择新媒体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放弃传统媒体。信息获取渠道上,电视还是给人以权威之感。因此不少“新兴人类”在上网冲浪、刷手机的同时,电视往往保持开启的状态,一边收看电视节目,一边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自身见解,实现互动交流。通过对早间新闻类节目受众研究后了解到,早间新闻类节目受众多数为上班族、离退休、搜狐一组、高学历等人员。因其生活的作息相对稳定,观看早间新闻类节目已成为他们的日常习惯。因早晨的生活节奏快,早间新闻类节目受众可能一边忙于洗漱穿戴早餐,一边“听”电视,不会久坐于电视机面前聚精会神地观看节目,因此在早间新闻类节目的选择上,往往呈现着随意性、耳听眼不看的媒体使用伴随等特性。
1.3 制作强度大
早间新闻类直播节目开播时段通常为早晨6—7时,媒体工作者通常凌晨3 点就开始工作,节目主持人、播控人员、编辑美编等,他们不只面对大强度工作,还需承受着作息时间的压力。而采制节目的记者或选播节目的编辑则更要通宵达旦,才能保证早间直播内容的新鲜度,节目“昨夜今晨”的时效性。高强度、早起的特性,使得即便是央视《第一时间》《朝闻天下》等这些王牌节目,也偶尔出现主持人在直播期间打哈欠、结巴等失误。
2 突围策略研究
2.1 注重内容编排
新闻素材、内容同质化,是电视新闻节目工作者们备受困扰的一方面问题,若想让已成熟化的早间新闻类节目从纷杂的早间市场中突围出来,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内容编排上。
强调电视特质,回归原有新闻规律。电视新闻节目,直播是其最为突出的特质。直播,可以保证内容的新鲜度、创作的激情、时效的释放。早间直播,节目主持人、现场记者可以随时报道重大及突发新闻,为受众提供即时性活动信息,这在播报交通状况方面特别具有优势,受众始终具有参与感与伴随感。每日早7 时,广东省的新闻频道、卫视频道实现《新闻早高峰》并机直播,便将直播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东莞马拉松万人跑、清明祭扫期间出行的高峰小贴士、主干道的东濠涌所在高架道路封闭维修等实用信息逐一呈现,观众咨询现场解答,实施连线直播,一目了然,时间上完全零误差。主持人通过口播形式播报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市突发暴恐袭击事件等各种突发、重大的事件,让人一早知晓天下事。
早间的新闻节目,实际编排的顺序需回归新闻的规律中。国内杨保军学者曾阐明:“新闻核心规律为新闻传授的规律。”受众活动具有目的性,对早间新闻类节目受众来说,晨间开启电视新闻节目,所求必为天下事、国内事、城里事。早间的新闻节目实际编排需得到相应回应、切实满足于现实各项需求。早间的生活节奏相对紧张化,受众在该时间开启电视主要目标就在于有望观看前一晚睡前至凌晨所发生的一些最新资讯。那么,从信息来源方面来分析,夜间至第二日早晨新闻播出时段内,重大国内时政的新闻资讯相对比较少,而受时差方面的影响,此时段为国际新闻主要的高发时间区间。因社交性媒体的迅速发展,大部分国内公众性新闻均于夜间发酵,逐渐演变成了社会焦点问题。对该状况,早间新闻应打破国内的电视新闻节目比较惯用的国内时政、民生及国际资讯这一惯常的编排架构,而应侧重报道国内网络热点、夜间突发重大国际新闻等,为这类新闻留足板面。
《新闻早高峰》节目中,曾报道酒店内女子深夜遭袭的突发事件,这一事件最早见于个人微博,而就在曝光几小时后,《新闻早高峰》把版面给足,详尽报道,极大满足了受众的收视需求。类似的编排在《新闻早高峰》多次呈现,“昨夜今晨”发生的事件成为早间节目的“富矿”。同时,早间也可播发今起实施的国家政策、条规或当天的纪念日等,也能够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此外,受众需求必须拿捏精准,且需注重其实用及服务这两方面特性。如前文当中已有所提及,受众对早间新闻类节目选择上呈现较强随意性。故早间新闻类节目面临着怎样抓住“路人甲”,在早间节目中停留。《新闻早高峰》节目在编排上,节目组提供了最新物价、天气、交通等服务信息,使节目充分发挥着实用性、服务性。《新闻早高峰》曾播出《荔枝妹妹一封家书》,用拟人的方式,生动活泼地解读了新出台的各项新规,让受众知晓新规对自身生活的影响。
2.2 设计视听觉
设计视觉风格要着重体现出节目的定位,确保整体的品牌形象得以突出。电视新闻节目,其在视觉上的风格,细致到字幕的字体、颜色、大小,主持人个人服饰,大到搭建节目的演播室,视觉所有元素均需实现节目的定位表达。央视的《朝闻天下》节目,其演播室的背景主色调为蓝色,具有强烈的现代感,主持人身着冷色调衣服,给受众们留下专业、信服及权威性印象,与节目的权威及严肃这一自我定位相吻合。安徽卫视的《超级新闻场》,画面正中间的位置放置显示屏,主持人的衣着简约化,演播厅装饰清新,给受众们留下一种比较随意、亲和邻家的印象,与该早间新闻类节目服务、趣味、亲民等定位相吻合。
抓准受众伴随性与随意性这两个基本特征,着重设计其听觉。电视,其自身就兼备视听的双轨传播。大部分的研究者均会关注电视的视觉,听觉往往被忽视。相关研究明确指出,多数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客观因素当中,实质上为强听弱视,方言类的电视新闻节目为最直观体现。如广东省广电珠江频道中粤语电视新闻的节目,其在珠江三角区域收视率相当不错。而将这档节目在另一档期改用普通话播出,尽管内容完全一致,其收视率却大打折扣,其原因就是少了那份“乡音土味”。
2.3 设置融媒体板块,创新生产机制
合理设置融合的媒体板块,使电视节目不单单局限于电视,而是一个实现杂志化的电视节目;优化设置互动交流板块,以增加节目与受众之间的黏度。如广东省广电《今日最新闻》节目,在互动交流环节,受众可通过手机App 的啪啦啪啦来实现自拍录制小视频方式,参与至节目现场互动,随时发表自己观点,节目的编辑团队会择取出最佳的观点,播放于节目当中,受众上电视可能性增加,参与度和热情度大大提升,互动交流大大增加,也就增强了节目的黏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现有的早间新闻类节目为样本,结合各地广播电视台实践案例,探索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早间新闻类节目的特色和突围策略。那么,从总体上来说,早间新闻类节目突围策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版面编排应回归至新闻规律当中,抓住受众的注意力;精心设计视听觉,充分考虑受众的媒体伴随性、随意性这两个特点,做到大胆全面的创新设计;此外,设定好融媒体的参与、增加互动板块,从而顺应新媒体的发展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