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类节目编排的内在逻辑分析

2019-11-29陈小梅

科技传播 2019年15期
关键词:类节目新闻节目受众

陈小梅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就是根据新闻价值的大小以及观众的收视习惯等因素,在单位时间内把分散的新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优化组合,以形成一期完整的新闻节目,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1]。新闻节目编排不是简单的新闻素材罗列,它是一种对新闻素材再生产和再次创作的过程。电视编排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是否好看和收视的高低。要实现新闻节目的编排优质化、效果最大化,则必须探寻节目编排背后蕴含的内在逻辑。梳理新闻类节目的编排脉络,不难发现,编排过程中呈现以下几方面的逻辑起点。

1 编排是一种生产与再生产的意涵概念

编排过程是再次创作的过程,在编排中,不管是对主题相似的新闻素材,主题内容相反的新闻素材,还是对新闻素材的拓展延伸,编排中都会产生超出记者稿件内容的新的意义。如上一条编辑的是小偷盗窃财物的稿件,下一条素材是清洁工捡到巨款拾金不昧的新闻,两条新闻一优一劣、对比强烈,这种对比编排中产生的不言而喻的教育意义更震撼人心。好的新闻的编排是对内容的再加工和优化。一组内容好看的新闻素材如果仅仅只是随意摆放,没有进行专业的编排,展现在受众面前的可能只是一段段虎头蛇尾,毫无章法的新闻节目。但如果经过精心的编排,以最适合受众接收的方式,经过最精心的组合,在最恰当的时间段板块出现,就能让人眼前一亮,发挥最大的传播效果。而且新闻节目的编排不仅仅是对已有新闻稿件的组织,有时会需要临时穿插增加实时新闻资讯,而且在遇到突发的重大事件时,节目编辑会及时切入电视直播镜头,凸显新闻现场感。这样整个节目编排有动有静,有现场有特写,给受众呈现了一锅热腾腾的“新闻美食大餐”。而线上编辑对新闻直播现场实时进行内容的加工创作,也要求编辑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现场调度力和较强的创作能力。

2 新闻节目的编排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新闻节目的编排往往有程式化的节目形态、标准化的板块设计,这样的固定板块能够形成的观众“约会意识”,如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夜线60分》栏目很多观众都能脱口而出说出如“探窗口”“涓涓行动”板块。再以《夜线60分》新闻编排为例,在第一板块头条往往是最热的本土调查故事,紧跟着的是本土新闻故事,在第三和第四板块一般为记者实地探访的调查类节目“热线1+1探窗口”和情感类节目“涓涓行动”,第五板块则是一些节奏快的网络视频。在收看节目时,观众因为经常收看节目,熟悉节目的流程,已经产生了某种期待,形成了什么时候看什么节目的“约会意识”。

3 “横组合与纵组合”:符号意义系统的重塑和提升

除了具有稳定性,电视节目的新闻编排类节目中,实际上也遵循着一种规则和内在逻辑。在索绪尔看来,一切符号系统“都是以关系为基础”,能指和所指旨在揭示符号本身的构成关系,而“横组合”和“纵组合”则意在展现符号之间的构成关系。“横组合”是一种涉及同时存在的事物间的水平关系;“纵组合”则是构词的联想方面,它与整个语言系统结构构成一种共时性联想关系[2]。这也就是说,从时间角度来看,电视节目是按一定结构层次进行的纵向编排的。受众收看新闻节目直播时,不能跳过某个新闻,收看具有一定的时间线轴。然而仔细剖析,就会发现,电视节目同样具有“横组合”。这种“横组合”是把多条关于某一事件的新闻综合在一起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报道,使观众对事件来龙去脉有清晰的了解。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借助移动客户端能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社会,人们对于深度需求并没有改变。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特点也随着有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受众呈现出主体多元性、报道内容的精准化与个性化、互动形式的多样化等新特征。而这对于编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发生了什么?因为新媒体平台的时效性,受众已经了解,但为什么,究竟怎么样等问题仍然被困扰,因此在融媒体时代,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先发送是什么新闻事件的报道,通过大数据分析,把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在稍后的新闻节目中,通过新闻背景介绍、新闻链接、新闻延伸和新闻评论的形式进行“横组合”,把它们打包成一个深度调查板块逐一释放,实现资源的整合,从而满足受众的需求。正是“横组合与纵组合”的编排技巧运用,实现了符号意义系统的重塑和提升,使整个新闻节目呈现了强大的气场。

4 编排中实现受众参与新体验,形成身份认同共同体

在节目互动中,受众收看节目是实现意义共享与身心参与体验融合的过程。收看节目行为本身是一种较为隐私的私人观看体验。不过,新闻编排中经常会设置短信互动和微信互动,并在电视屏幕下方进行游走观众短信,甚至大屏+小屏互动的方式,吸引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调动了受众对于节目心理上的参与感。受众通过对新闻调查事件和情感故事发表看法,宣泄对于事件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私人体验转变为公共情感空间的对新闻事件的反思,观众了解新闻资讯,情感故事。不仅以物理的方式——发短信身体参与到当时正在进行的新闻现场,而且心灵有所触动,更在“你”“我”对事件看法中,有所共鸣,产生共通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了一种共同场域的电视狂欢,从而获得节目参与者的群体身份认同感,最终增强了对节目的信赖和黏性。

5 新闻编排讲究节奏,注意起承转合

新闻节目要好看,就必须既要有悬念又要流畅,新闻类节目的编排同样要求既有跌宕起伏之节奏感,又有松紧有度的韵律之美。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节奏的表述是:“节奏就是一系列客观感知为一系列刺激的组合。”强弱不同的刺激最终所产生的效应是观众跌宕起伏的心理落差,在观众心理上造成某种情绪,帮助观众对于新闻秩序的理解,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3]。在整档节目中,编辑在对新闻稿件进行组合和排列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节目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新闻价值递减时,编辑应想办法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新闻话题的释放,能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不过要注意的是,新闻类节目编排要体现轻重缓急,观众收看体验如果总处于紧张状态,或者吸收信息过满多量的状态,就会觉得疲倦,产生厌倦。这时穿插一些轻松短快的软新闻,则能够缓解观众紧张感,这种软新闻目的在于拉回观众兴趣,重在引起受众的情感呼应,从而带给观众收看节目的愉悦感。这样的编排方式展现了节目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起到了很好的调节节奏和拉动收视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最大的传播效果。

麦克卢汉在1964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对媒体而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媒体本身,是媒体的形式规定着媒体的内容。”[4]新闻类节目的编排作为新闻输出的最后一个环节,体现的是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新闻编排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决定着整个栏目的风格和特色。在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运作模式中,编辑通过对各个板块新闻稿件的加工与重组,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最大功能,才能集中体现传播效率最优化的原则。

6 结论

总之,新闻编排是系统性的艺术工程,作为新闻类节目的编辑,必须遵循节目编排的内在逻辑,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和整体。从而做到编排灵活合理、内容好看的精品;实现受众在收看节目中获得的意义共享与身心参与体验的融合;同时要注重新闻编排中“横组合与纵组合”的合理设置,实现符号意义系统的重塑和提升。只有做到这些,新闻类节目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发挥电视新闻的主流媒体引领地位,进一步增强号召力和传播力。

猜你喜欢

类节目新闻节目受众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