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角度下主持人亲和力的提升
2019-11-29夏侯迎翔
夏侯迎翔
作为观众和节目关系建立的桥梁,主持人在各类影视新闻节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面对如今播音主持市场中越演越烈的竞争情势,主持人除了不断扎实稳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还需要着重提升个人魅力。个人魅力会直接影响观众对节目的整体心理感受,而最能彰显个人魅力的一大要素就是主持人的亲和力,因此,对亲和力的解读是当下行业内的热点话题。倘若主持人想要在心理层面得到观众的全方位接纳,须得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拥有较强的亲和力来减少节目在观众心里的距离感,使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节目氛围,从而在心理层面可以产生“共鸣”,进而助力节目收视率的提升。
此外,当今互联网环境中大众的舆论品味比较敏感,主持人良好的亲和力在无形中可以正向带动受众对节目的舆论走向,降低受众对节目内容产生反感情绪的阈限,并提高观众对节目的理解接纳程度。心理学侧重解释人的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之间的联系,观众对主持人产生的情绪感受和行为评价实为心理层面需求的外显。因此,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角度解读如何认识和提升主持人的亲和力。
1 亲和力概述
在概念层面上,亲和力是指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的过程中锻炼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使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体验到包含关系紧密、亲切、放松、信任等正向情绪的流畅感。亲和力有别于亲切感,亲切感侧重于待人待事的一种礼貌态度,而亲和力是一种高阶的人际沟通能力,它侧重于强调创建一个良好互动氛围的效果,使人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亲和力是个人魅力的直接体现,具备亲和力的人往往具备包容、乐观、信任等优秀品质,而主持人的工作对观众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向观众解释、传递节目信息,调动观众的好奇心,拉近观众与节目的心理距离感,因此拥有亲和力是主持人增强自身竞争力、提升节目收视率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已有较多学者集中的探讨过主持人所需具备的亲和力,主要概括为:语音面貌要好,发音要标准,音色要动人;能够与观众共情,融于观众;热情真诚、亲切平等的交流心态;幽默灵活的舞台表现力;主持人与受众建立平等的地位等。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专业主持人对工作经验的描述和总结,而直接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亲和力的研究较少。且在现实生活中,不论主持人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还是与受众拉近心理距离,都需要达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共识,从其心理需求的本质出发,去指导主持人的行为方式和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变革方向。
2 主持人亲和力的心理学内涵
一个成功的主持人,会让受众在心理感应层面产生“共鸣”,进而直接产生“我喜欢”的好感,这就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心理学上有一种观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好恶产生于见面的前三秒。根据说服理论的学者卡尔·霍夫兰的观点:“假如传播对象喜欢传播者,就可能被说服。如果接受者认为信息的来源是来自一个与他自己相似的人,就更是如此。”由此可见好感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信任度,这也是权威者和公众人物所特有的特征。
在心理学理论中,“亲和力”是指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亲和力能够促使双方产生合作意识,主持人展示出强烈的交流欲望就会增加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节目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主持人无时无刻都不能忽视“亲和力”的作用,要让受众愿意接近,乐于倾听。想要塑造自身的亲和力,应先端正主持人这一角色在与受众建立关系及互动过程中的心理定位。主持人是一个对节目、观众、嘉宾等多方面提供服务的角色,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平等对待嘉宾与观众,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具体来说就需要做到坦诚和真诚,即主持人能够把自己放在受众的位置上,想受众所想,急受众所急,准确地把握受众的心理渴求,时刻跟进社会发展的新闻动向来正确引导大众在互联网环境中的舆论导向,依据大众的兴趣与热点话题结合节目需要与受众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使节目能够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自然地就会与他们融为一体。当然,每位主持人都有自己的主持风格和人格特性,因此亲和力具象到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不同的,但共性是主持人与受众之间所形成的那种想要表达和交流的强烈欲望。
3 心理学关于亲和力的三大理论
3.1 马洛斯关于培养“亲和力”的理论与方法
心理学领域中人本主义流派代表人马斯洛有一个经典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层,并且认为人对需求的追求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渐上升的。心理学强调行为和心理上的解释关系,人的内心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当下所表现出的行为必定是受到这一阶段最迫切的内心渴求的驱使。结合该理论,培养和提升主持人的“亲和力”的具体做法有:
1)找准受众的心理需求。主持人要针对传播对象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需求进行信息传播。可以把节目类比于一个产品,对节目的受众建立用户分层画像,熟悉网络用语,以受众心理需求为切入点来打造节目内容亮点,从而建立互动关系,将节目融入受众的日常娱乐生活,培养受众的关注习惯。
2)满足受众情感上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发展友情、爱情和归属感、交换忠诚的情感需求。这就要求主持人在向受众传播信息时,需要具有“同理心”,即心理学家西奥德·李普斯所讲的“移情”或“移感”,不断提升自己的“共情”能力。一般来说,主持人要学会洞察受众的心理变化与需求,善于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倾听受众的想法,设身处地地对受众的情绪和情感认知进行觉知、把握与理解。
3)给予受众充分尊重。早期的电视节目形式过于拘泥,那种按照脚本排练、观众配合节目效果的节目方式也已经不住市场的考验。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首先,受众看主持人不是要主持人来扮演“上帝”,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向受众传递信息。主持人需要有“平民意识”,即把自己和受众放在平等的地位上来传播信息。其次,要有“观众”意识,节目受众也是节目的一份子,也影响节目的最终效果,从这一角度来说,主持人的工作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要尊重观众,就得把握受众的心理要求,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地次数与程度,拉近受众与节目的心理距离。主持人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放低姿态,本着服务受众的态度,提高工作的热情、融入真挚的情感,从而提升节目效果。
4)满足受众自我实现的需求。播音主持的一大作用是利用媒体资源向受众传播正能量的信息,给受众带来满足感、认同感和新鲜感的同时,还要引导受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众能够从节目内容或者主持人等方面看到不同的世界,打开人生的格局,获得新的认知和创新动力,近几年新兴的网络直播、话题博主、自媒体等职业都是在受众自我实现需的驱动下脱颖而出的。
3.2 罗杰斯关于培养“亲和力”的理论与方法
罗杰斯与马斯洛都是对人本心理学贡献极大的两位心理学家,马洛斯的主要贡献是在理论基础上,如创造了需要层次理论、高峰体验和自我实现等理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实践相对较少。罗杰斯后来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中发展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观,他的一些观点也适应于心理咨询以外的领域去借鉴和发展。
3.2.1 人格的自我理论
自我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他强调人格是由“经验”和“自我概念”所构成。人一生下来并不知自我更不知自我为何意,如婴儿就没有自我的概念意识,是在后期成长中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把自己和非自己区分开来形成了自我,并在习得语言的进益下分清了“主我”和“客我”。当自我概念与内藏的经验呈现协调一致的状态时,他便是整合的、真实而适应的人,反之他就会经历或体验到人格的不协调状态。主持人不仅是做好主持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口碑,对于从事公众事业的人来说,人品胜过一切。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是一生的课题,要善于通过他人眼中的自己来调节自己感知的自我,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因此,主持人应明确的自己的服务角色与工作职责,本着传播正能量的使命在节目中做好组织串联、策划设计、人际互动、随机应变、驾驭控制、协调沟通、采访提问和信息整合等工作。同时要管理好幕后的自我形象,给观众留下表里如一、扎实朴素的好印象,从而提升自己的亲和力。
3.2.2 以受众为中心
罗杰斯提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主张,在咨询过程中应以来访者为中心去开展咨询工作。这种方式与教师行业的“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是一致的,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前提去开展教育工作。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也需要构建这种“以观众为中心”的节目策划思想,应以观众的需求、话题热点为基础展开节目与观众的互动,主持人起到引导、协调、调节气氛等作用,在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中产生“共鸣”,最终整个节目的亲和力和观众喜爱度都会大有提升。
3.3 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中的“宜人性”
大五人格理论,又称为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和海洋模型(ocean model),提出五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分别是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其中,宜人性是指个体对其他人所持有的态度,代表了“爱”,考察个体对合作和人际和谐是否看重。宜人性高的人是善解人意的、友好的、慷慨大方的、乐于助人的,有利他意愿,能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宜人性高的人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相信人性本善。
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要培养和提高亲和力,就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宜人性特质。具体可以从以下6个维度来解析:
1)信任。节目主持人作为传播者,应该树立诚信的形象,做到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人和事。如CBS新闻节目主持人克朗克特,曾获评“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他经历并且报道了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人类首次登月等新闻,他对待新闻的态度是真实客观,他每天的节目结束语“事情就是这样”(And that’s the way it is.)也一度成为美国流行语。因此受众对他有充分的信任,虽然他进行的是客观严肃的新闻报道,但依旧得到全美大部分人的爱戴。
2)坦诚。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与嘉宾交谈时,凭借其真诚质朴的主持风格搭建起了平等民主的交流平台。坦诚是增强亲和力的秘诀之一。每次一谈话,朱军都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情感故事和人生感悟来做节目的开场,朴素又真实。嘉宾在这种坦诚的氛围中,感觉到这个栏目不以挖掘明星隐私为乐趣,而是以朋友的视角、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和他们回顾过去、感悟人生。
3)利他。具有亲和力的人必定具有牺牲精神,是典型的利他主义者。如主持人何炅,是业内公认的高情商,演员王珞丹曾这么评价何炅:“跟何老师做节目永远不用担心,不管自己说错什么,他也一定会兜住你。”这就是处处为他人着想而获得的绝对信任感。在杨幂还没大红的时候上《快乐大本营》说自己是野花,何炅赶紧圆场说:“幂幂的意思是不做温室里的花,野花的生命力更顽强。”主持人需要有利他精神,这会让嘉宾和受众从心理完全接纳,表现出绝对信任和好感。
4)顺从。这里说的顺从并不是一味地听从,而是指为人温和、好相处,尊重他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且赢得赞誉;而缺少顺从维度性格的人往往会在不知觉中招致受众的厌恶。如2006年世界杯期间,黄健翔在意大利和澳大利亚比赛的最后一刻大喊一声“万岁”,并且慷慨激昂的捧意大利队,贬低澳大利亚队。一段短短几分钟的解说,引来了众多国外媒体的追踪报道,甚至影响了中澳两国的关系。越是公众人物,越应该注意控制自己,谨言慎行,主持人不仅代表其个人,还代表媒体、政府甚至是国家。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时时表现出攻击性,是无法赢得大众的喜爱的。
5)谦逊。在刚刚结束的跨年晚会上,各大卫视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问题。其中湖南卫视主持人谢娜,引发观众吐槽,究其原因,与谢娜频繁抢话、强出风头分不开关系。如在汪涵念词时,谢娜抢话,丝毫不顾及还在念词的汪涵,一旁的何炅提醒也装作不知。虽然事后他们出来澄清是事出有因,但从另一面分析,之所有有人这样评价她,大多也是因为她日常做综艺时为了节目效果所塑造出的一些形象,被某一类观众看到后以小放大了。主持人想要保持持久不衰的亲和力,是需要在职业生涯中一直维系的,保持谦逊的态度,也是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6)同理心。如1995年5月8日,中国著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第二天有位主持人电话采访烈士邵云环的儿子时,对一个小孩子,这位主持人反复问“你什么时候知道你妈妈遇难的消息的?”“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母亲节,你真的意识到妈妈已经离开人世到另一个地方去了吗?”“你难过吗?”在观众听来这些问题无异于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再加上屏幕上主持人毫无怜悯之心的眼睛,直到问出“你哭了吗,小朋友?”让人不由得怀疑主持人是在靠孩子的眼泪赚取关注度。同样是那一天,敬一丹的采访第一句话就体现出他的同理心:“真的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打扰你们,但是全国观众都非常惦记你们……”把敬一丹和那位主持人的采访做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同理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主持人的职业生涯高度。同样的事件,敬一丹是站在受难者家属的身份上进行慰问,带去的是祖国亲人的关切和抚慰,而那一位主持人则是例行公事般的完成任务,甚至有哗众取宠之嫌。因此,主持人想要拥有亲和力,同理心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不为受众考虑,那受众也会抛弃你。
4 结束语
通过分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发现要提高主持人的亲和力,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和心理需求调整自己的主持风格和方式。通过分析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和“以人为中心”的人本观,主持人需要不断认识自我、从实践中积累经验,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协调自我认知,找好自己的定位,用合适的话术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以受众为中心”,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增强自身的“同理心”,在情感上与受众产生“共鸣”。
此外,本文还总结了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中的“宜人性”对主持人提升亲和力的影响。作为节目主持人需要具有较高的宜人性特征,即包括信任、坦诚、利他、顺从、谦逊、同理心。当然也不是宜人性分数越高人就越有亲和力,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进行改变,寻找最适合、最舒适的传播态度。
当今社会,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竞争激烈,如何能够留住观众成为媒体人的重要任务。其中,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的关键一环,是信息传递的“最后一棒”,因此其肩负的任务极为重要,承担着信息串联整合和输出,以及形象的塑造,而主持人的亲和力则是决定其形象的关键点。因此,在时代背景下,主持人只有拥有亲和力才能真正适应广大观众的需求,得到广大观众的拥护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