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基本建设支出中的应用

2019-11-29吴丹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5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驱动教学法

吴丹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基本建设支出中的应用

吴丹

(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 义乌 322000)

研究了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建设支出的概念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分类知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结合身边的例子,活学活用,并阐述了在基本建设支出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基本建设支出;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学应用;金融基础知识

“基本建设支出”节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三节,属于财政支出分类下建设性支出的一部分。学好基本建设支出有助于了解中国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更能掌握中国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支出的重点和范围。教师通过对这门课程的深度剖析,合理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具备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们在今后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尝试问题驱动教学法,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1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适用性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财会类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在中职院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教育中效果尤为明显。刚进入中职学校的高一学生,基础差、阅历少,接触财政金融方面的知识少,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差。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引导能力与掌控能力,才能把问题驱动教学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用足够的牵引力去引导学生思考高质量的问题,主动探究;用足够的推动力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高度。

2 教学情况分析

2.1 教学内容分析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会计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共有十章内容构成,系统地阐述了财政的概念、财政基础知识及金融的概念与内容。全书吸取了中国财政、金融改革的新知识,较好地融汇了财政金融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教学灵活性和实用性,重要知识点较多,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2.2 学生学情分析

实验对象为高一年级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匮乏,对社会经济了解不多,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很大。虽然他们的文化基础、学习目的性、主动性参差不齐,但是学生们充满活力,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必须具备职业化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们进行了积极的引导: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由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凝聚学生的意志,愉悦学生的身心。教师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方便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且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质,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3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 提出问题,确立目标

课堂教学第一步为导入课程。教师提问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学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自然过渡到建设性支出。课堂导入的时间要短,能很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温故上节课的重点,实现教学的连贯性,并帮助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保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两组熟知的建筑图片。教师播放两组著名地点建筑今夕的对比(例如坐落在义乌绣湖之畔的标志性建筑——大安寺塔;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鸣并引发学生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基本建设的概念。课堂教学第二步为引导学生明确本堂课的三维目标:①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分类,掌握基本建设投资额与基本建设拨款额的联系与区别。②过程和方法目标。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学习。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Prezi课件,向学生展示图文并茂的基本建设支出案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多媒体环境下,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

3.2 以疑导读,自学解疑

教师要熟悉并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精心合理地设计,提出可供回答的具体问题。在讲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这一知识点的阶段,学生学会该项目的三大种类,即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三个例子:桥梁、义乌小商品市场、学校,由学生回答分别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社会固定资产项目,巩固学生的记忆。学生能通过识别这些身边的不同类型的社会固定资产项目的具体例子,开阔视野,并激发自身的思考,强化记忆,牢固掌握重点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仍旧发挥了主导作用,以问题驱动教学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教师鼓励学生集体讨论和团结协作,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学会接受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在疑问的引导下去自行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3 自主质疑,发展思维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所学的新知识形成一种理性的认知,并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基本建设支出的分类时,教师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带领学生了解基本建设支出可按构成、固定资产用途、性质和资金供应方式分成三大类,并组织观看《浙江奉化:一栋五层居民楼倒塌》的视频,安排学生思考,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区分新建、扩建、重建和改建的区别,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跳出思维禁锢,敢于在课堂上发表不同的见解与理由。这种融合了教师设计问题与学生提出问题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激发兴趣,真正发展思维能力,掌握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3.4 教师讲评,总结提高

在这一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课堂小结,对学生难理解、难掌握的知识点、教材的关键点,再进一步地重点讲解、强调,以确保学生能掌握知识。教师在讲评的时候,应采用点拨的方法,简练、准确、生动地点拨,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和归纳总结的时间。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进而养成自觉思考的好习惯。

4 问题驱动教学法应用的体会

以上介绍了笔者在本校高一年级基本建设支出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案例。实践证明,教师在“基本建设支出”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注重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科学地理解问题驱动教学法,认真研究,仔细设计丰富的问题情境,通过运用该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问题驱动教学法会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也会在更多会计专业的课堂上广泛运用。

[1]柴维斯.问题式教学法与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1(8):1.

[2]肖为胜.论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J].大学数学,2003(6):20-22.

[3]于晶莉.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培训,2000 (2):4.

[4]龚斌,周雨青.大学物理问题式导入研究[J].物理与工程,2006(5):38-40.

[5]田春.中职学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教法探索[J].华夏教师,2013(9):70-71.

[6]苗瑞红.中职类学校“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时代金融,2012(12):348-349.

[7]李昕桐,杨春梅.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究[J].职业教育,2013(6):179.

[8]张秀清.问题驱动教学法在财务分析学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2011(11):133-134.

[9]寿福顺.用“问题引探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江西教育科研,2002(10):34-35.

G633.3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5.066

2095-6835(2019)15-0158-02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驱动教学法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宝马电子控制基础知识(一)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