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产业建设问题与策略
2019-11-29周兴武任文俊
王 科,周兴武,任文俊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东大山自然保护站,甘肃 张掖 734000)
1 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林木种苗产业在地区可持续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为切实提升林木种苗产业建设水平,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认清林木种苗产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长效科学林木种苗产业管理体系,通过加强林木种苗质量、把控林木种苗市场发展特征等手段,为实现林木种苗产业稳定有序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 林木种苗产业特征
2.1 周期过长性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过长,优良品质的选育也需花费大量时间,使得林木种苗产业具有明显的长期性,需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认清林木种苗产业特征,严格把控林木选种质量,切实提升苗木品种的遗传效益。
2.2 高投低效性
林木种苗产业基地建设后,需经过整地、定值及嫁接等环节,期间投入成本大、收益较低,因此林木种苗产业不仅具备长期性特征,更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需国家及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经济、行政及法律手段,对林木种苗产业建设进行严格监管。
2.3 区域多样性
林木种苗在一定区域内属于良种,但跳出此区域则无法发挥出其自身的优质。我国土地广阔,但森林资源却较为稀少,林木种苗生产及分布具有极强的多样性及区域性[1]。同时,由于满足造林要求的林木种类繁多,不同苗木选种建成具有明显差异,使得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形式及种类多样化。因此在林木种苗基地选择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种苗生产习性及特征等多方面,选择出更加适宜种苗基地。
2.4 计划长期性
林木种苗产业是营林生产的基础环节,其建设水平对林业总体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依据生态建设及营林生产等需求,明确种苗基础地位及生产环节,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的种苗生产计划。通常情况下,种苗生产需在前一二年间开始着手于采集、加工及贮藏等环节[2]。由于林木种苗属于特殊产品,生产供应不足或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均可影响到生态建设水平,导致苗木资源浪费,因此在林木种苗生产期间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及部署,明确种苗产业规模及生产流程,切实提升林木种苗生产效率及质量。
3 林木种苗产业化重要意义
3.1 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求
现代林业发展需基于林业生态、经济及社会等综合效益上,对林木品种进行改良,满足社会生态建设要求。通过促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可加快丰产林、高效经济林及高功能生态公益林建设进程,实现以林养林目标。
3.2 体现林木种苗基本属性
林木种苗属于基本生产资料,是林业发展重要物质基础。与农作物改良工作相比,林木种苗繁育周期长、经济见效慢,需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而促进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可更好建立林木种苗培育机构,制定出更加全面种苗选择、培育及推广方案,切实提升种苗生产水平,推动种苗工作高层次发展。
3.3 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林木种苗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因此在林木种苗繁育工作中,需以林业建设为主,围绕品质优良目种苗,促进林业种苗产业化发展。林木种苗经济效益与其市场需求具有密切关联,为更好转变传统管理及生产理念,不但要培育出高质种苗,还需相关工作部门协作攻关,制定出科学的繁育计划,确保新种苗产品能够更加适宜市场需求,依照产业化标准及要求促进有组织的生产及供应。
4 林木种苗产业建设存在问题
4.1 林木种苗质量有待提升
在当前林木种苗产业中,存在着林木种苗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一方面,大部分林木种苗均需群众在山林中采集获得,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上保障,基地中供种率及使用率较低,大大滞后了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进程[3]。另一方面,林木良种具有轻抗逆性,无法更好适应生态建设需求。经试验调查表明,部分省区种苗质量合格数量为零,苗木质量合格率平均为71%,严重影响到了林木种苗产业的综合效益。
4.2 林木种苗产业管理机制亟待健全
林木种苗市场愈加复杂,林木种苗产业现行管理机制中质量监管及信息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具有较大差异。同时,由于关于林木种苗产业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假种苗或劣质种苗数量较多,无法从根本上保障林木种苗产业管理部门及从业人员的核心经济利益。
4.3 林木种苗产业人员管理工作不到位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林木种苗产业管理结构均实行自收自支或差额补贴等方式,缺乏管理宏观性[4]。同时,由于林木种苗产业机构为事业型单位,为更好弥补人员经费及办公经费,需从事经营创收,对林木种苗管理及技术监督造成了极为不利影响,使得从业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技能及职责素养参差不齐。
4.4 林木种苗产业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随着林木种苗产业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长,林木种苗机构难以充分发挥出骨干带头作用,促进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宏观对策不完善等问题愈加明显。部分林木种苗机构尚未脱离计划经济体系,林木种苗管理机制较为老旧,导致机构自身市场意识始终处于有待提升的阶段,内部发展动力缺乏。
5 促进林木种苗产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5.1 构建林木种苗产业管理机制
为更好实现林木种苗产业建设目标,相关管理部门需从构建林木种苗管理机制入手。首先,充分认知到加快林木种苗产业建设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一把手抓种苗的办事原则,切实提升林木种苗产业建设。其次,提升林木种苗产业前瞻性,通过加强基地管理、营造良好林木种苗产业氛围等手段,保障林木种苗产业的有序性;最后,严格依照国家及相关部门对林木种苗产业提出的建设要求,将当前工作重点放置在种苗储备、维护及品种选育等方面。
同时,积极应用科技技术,提升林木种苗质量。制定合理利用资源等种苗技术研究重点,提升种苗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注重基层工作人员科学育苗的专业培训,切实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增强林木种苗产业化宣传力度,吸引大量相关研究人员投身到种苗生产中,促进种苗产业化平稳有序发展。
5.2 加强林木种苗产业管理队伍建设
注重林木种苗产业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强化林木种苗产业管理队伍行政水平,注重种苗行政许可证的发放及运转协调;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林木种苗产业行政管理机制,将林木种苗产业管理队伍职能放置在引导、规范及监督林木种苗产业建设上[5]。同时,针对林木种苗质量检测及执法等,在管理人员群体中定期组织教育培训活动,更好提升管理队伍专业水平,推进林木种苗产业建设。
5.3 健全林木种苗质量监管体系
加大林木种苗质量监管力度,切实提升林木种苗产业管理机制的基本执行力。在林木种苗产业管理部门中设立质量监督机构,引进先进的种苗质量检测设备,对种子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同时,明确林木种苗质量认证标准,加大假种苗的惩治范围及力度,通过不断提升林木种苗质量,促进林木种苗产业良好发展。
6 结语
注重林木种苗产业生产、流通及消费一体化管理,注重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通过提升林木种苗产业服务效益及行业协作水平,更好实现林木种苗产业全面发展目标。在林木种苗产业建设期间,需积极实行科技兴种,将科研结果与实际生产经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林木种苗产业提升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高度上去。总之,林木种苗产业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相关管理部门从加强非公有制种苗生产者及经营者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培养工作入手,不断提升林木种苗产业建设期间的专业性及规范性,更好提升林木种苗质量。同时,在林木种苗产业建设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将林木种苗发展目标转向至依托于科技技术及提升林木种苗产业从业者专业水平等方面,促进林木种苗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