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杉木造林技术及投资效益分析

2019-11-29石志革

绿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杉木根系幼苗

石志革

(桂林市龙胜县江底乡林业工作站,广西 龙胜 541709)

1 引言

杉木作为利用率较高的木材资源,拥有较强的开发性,成为当前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可以通过对杉木造林技术的优化及其投资效益的分析,为杉木种植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经济支持[1]。

2 杉木造林技术要点分析

2.1 杉木造林的自然环境

杉木属常绿乔木,是2种2栽培变种,树高可达到30~40 m,最大胸径可达3 m左右,主要生长在土层肥厚、气候温暖多雨的亚热带气候中,在排水良好的山区或是河堤上生长较为迅速。在杉木适合的环境中,其20年生的杉木林平均年生长量可达到11 m3/hm2,而生长形状最差的都可以达到4 m3/hm2。在杉木的造林技术管理中,要求能够改变自然环境对于杉木生长的限制,使其能够达到11 m3/hm2的丰产,提高其经济效益[2]。龙胜县气温呈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状。境内气温水平分布,大致自北向南逐步递增,但江底乡由于受北面大南山屏障作用。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1 ℃,平均无霜期314 d,年降雨量1500~2400 mm。总体上来说是适合杉木生长的自然环境。

2.2 杉木造林技术的要点分析

杉木在不同的生长期中对于温度、水量的需求不同,如在杉木的幼时期,需要肥厚深厚的土壤,并且土壤的排水性要够好,防止对于杉木根系的伤害。在速生阶段,即4~15年期间,是杉木生长最快的阶段,控制好立体条件及林分密度,可以实现直径年生长量2 cm以上,书稿的年生长量可达到150 cm以上,并且能够在20年左右就进行采伐利用,整体上可以缩小杉木的生长年限,推动杉木的发展。要想达到这样的生长效果,必须能够做好杉木造林技术的要点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

2.2.1 选地整地技术

杉木造林的林地选择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土质、温度以及湿度条件下杉木的生长状况不同,其根系的发育状态也不同。杉木的分林密度对于整个杉木生长的性状具有较高的影响,要求能够根据地带的具体情况,做好优化。如利用十字锄在山谷的等高线出挖暗坎,以每亩200坎为标准,坎面的规格以25 cm×40 cm×30 cm为适宜,并且清理干净地面上的杂草、乱石等[4]。

2.2.2 苗木管理技术

杉木苗木的管理技术是整个杉木造林技术的关键所在,其涉及到苗木的选择、苗木的管理以及定植技术等。①选择的杉木林要选用根系发达的幼苗,并且幼苗的高度控制在35 cm之间,顶部有出现多个苗芽的幼苗是最佳的苗木;②苗木的种植需要建设两侧低、中间高的苗床,两畦间距在30~50 cm之间,便于灌溉和排水;③苗木定植通常由时间限制,即每年的2、3月是最佳的定植阶段,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保证每个穴位内部的湿度,由工作人员对于幼苗进行再次剪裁处理,做好每个穴位的径直大小,进行科学的种植。

2.2.3 杉木的抚育和管理技术

杉木的抚育与管理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最长可达20年以上。在该阶段中,要求能够做好对杉木的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护等。

(1)杉木的培土技术。幼年杉木定植后,对其进行抚育、管理,才能够保证其健康成长。如要求能够定期处理田间的杂草,避免杉木的生长养分被吸收。由于杉木的初期的生长中,根系的深度不足,并且根系主要呈现出向四周生长的特点,因而根系会浮现在土地表面,在进行除草过程中,要做到精细化除草,避免对于根系的伤害。其次是杉木的生长需要疏松的土壤,这更有利于根系对于水分等的吸收以及向下发展根系,在实现除草的同时可以将除掉的杂草侧放在苗木根部的位置,增加苗木的养分,实现水分涵养。为杉木幼苗的生长提供更健康的环境。

(2)杉木林抚育养护。杉木幼苗具有发展不稳定的状态,即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死亡的现象,因而在杉木林的抚育养护工作中,做好补植至关重要,并且采取措施防止杉木幼苗的死亡成为杉木林抚育的重点工作。如在杉木幼苗定植前,做好穴位的杀毒以及除虫病能够保证幼苗的生长,另外在补植的时候,要能够移开死亡的杉木幼苗,并且对于穴位进行再次消杀,避免同样的病害对于杉木幼苗的伤害。

(3)杉木的施肥技术。施肥是农林业种植中不可忽缺的工作内容,在对杉木施肥的工艺中,要求能够控制好时间,控制好施肥的量以及施肥的方式。如在幼苗栽种第二年开始,采用穴施或是沟施的方式,选择有机肥料等作为基肥原料,保证肥料能够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并且不直接接触到杉木幼苗的根系。

(4)杉木的病虫害防护技术。常见的病虫害有炭疽病、叶枯病等。这些的病害会影响杉木的幼苗的生长,导致其干枯死亡。因而要求能够做好病虫害的防护。如当出现白蚁虫害的时候,选择甘蔗渣掺入杀死白蚁,引诱白蚁从地下或是杉木内部出现,再将药剂注入到蚁群穴中,杀死蚁群。对于杉木的病虫害技术,要求能够以防护为主,即在病虫害频发的时间段之前,做好相关的管理,避免病虫害的大规模出现。

(5)杉木成林管理技术。杉木的生长是没有规律的,如在林木的根际间长出潜伏芽,会造成萌蘖枝条较多,不利于杉木的直向生长,因而要求能够在生长期间做好矫正管理。如对杉木进行枝条的修正,确保潜伏芽的数量以及方向,将密度较为集中的枝条修剪掉,保证枝条能够接收到足够的日照;同时实现对杉木成林的间伐抚育能够控制好杉木林后期的生长形状。如过度密集的杉木林,在影响其接受必要的日照、水分的同时还更容易导致病虫害的繁殖。因而要求在幼林郁闭后的2~3年之内,将出现压木情况的树冠及时砍伐掉,并且遵循着“砍小留大”的原则,对于生长不健康的层木进行修剪。在第一次砍伐后的3~5年之间,再次进行观察,一旦出现簇拥的现象,再次进行砍伐修剪,确保杉木具有健康的发展空间和生长条件。

3 杉木造林技术的投资效益

杉木的投资效益主要涉及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林的杉木能够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绿化,涵养水源,减少生态破坏。而成林的杉木也可以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木材资源,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实现杉木林的投资效益,分析要从以上两个角度入手[6]。

3.1 杉木林的社会效益

杉木林的社会效益主要从两个角度阐述,第一是对于社会生态发展的效益。在桂东地区主要是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在极端天气下,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较高。并且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当地的区域间的生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种植杉木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规避地质灾害,并且调整区域内的水的生态循环,降低人类行为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保证生态平衡。第二是对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效益。大规模种植杉木,能够实现杉木木材的规模化生产,形成当地的一个产业支柱,在大型杉木林场的发展前提下,当地在交通网络建设、物流行业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而杉木成林延长了当地的产业链,推动当地各行业的发展,带来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利于稳定当地的社会和谐。

3.2 杉木林的经济效益

杉木林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杉木木材的运营行业。如杉木可以当做家具的原材料、建筑施工中的原材料、造林工厂等。可以说杉木林的市场需求量较大。而杉木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8年才可采伐一次,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种植杉木林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根据数据显示,一般每亩杉木林的材积量可以达到15 m3,市场收购价格达到1100元/ m3,每亩的产值可以达到15000元以上,每年的增值效益在1500元/亩以上,一旦种植面积达到0.67 hm3以上就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杉木造林技术的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林木种植技术,如整地除杂、苗木管理技术、施肥管理等,在杉木的种植中,只有把握科学的造林技术,才能够保证杉木的成活率,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木材资源,从而实现杉木造林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杉木根系幼苗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杉木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生长效应分析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最优育苗基质配比促番茄幼苗生长
希望
杉木阔叶化改造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沙地柏根系抗拉力学特性研究
不同播期对甘草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