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智慧林业SWOT分析

2019-11-29田凌鸿者文龙

绿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甘肃省林业智慧

田凌鸿,者文龙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甘肃 天水 741000)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在林业建设领域也迎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林业建设经历了传统林业到数字林业,再到智慧林业的蓬勃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智慧林业作为新时期林业建设的抓手,必须明确发展思路,树立建设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第三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甘肃省林业厅出台《甘肃省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对智慧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重点工程、策略、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本文结合当前甘肃省智慧林业建设的遇到的问题,用SWOT分析法对智慧林业建设中有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2 甘肃省智慧林业SWOT分析

2.1 优势(S)分析

2.1.1 交通,物联网发展迅速

甘肃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是一个发展林业产业的大省,但是交通不便,林业产业不能有效的推广,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甘肃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72 km,其中高速铁路1269 km,铁路网已覆盖12个市州。特别是兰新高铁、宝兰客专的建设投运大大缩短了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时空距离,形成了一条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快速铁路通道,兰渝铁路的全线通车,带动了陇-陕-川-渝四省区的经济发展。根据甘肃省甘肃省“十三五”铁路发展规划,至2020年“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桥通道和综合枢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铁路网主骨架基本建成,实现快速铁路东西贯通,形成快速客运网和大能力货运网,对外通道布局更加完善。航空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机场建设有条不紊,对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保证林副产品的运输和林业产业的布局。

2.1.2 互联网+林业建设稳步推进

甘肃省全面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项目,努力构建省、市、县、厅直单位三级四层信息化管理网络,简化林业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透明度,加大林业大数据建设,启动林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开展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网络销售农林产品,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开展生态旅游,助农增收。

2.1.3 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

进入“十三五”时期,甘肃省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发展、推动改革、引领未来的先导作用,积极建设林业信息化,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排名由2010年的全国林业厅局倒数第二跃升为2014年的第8名。去年,甘肃省被评为“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十佳省级单位”。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林场物联网完成规划设计;庆阳、酒泉、平凉、天水、陇南等市林业局与电商平台实现对接,平台销售量占林果销售总量的50%以上;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等单位推进无人机巡护试飞应用等。这些新举措、新科技的创新驱动有效的推动了甘肃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2 劣势(W)分析

2.2.1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

在林业生产领域,受地理位置,资金和技术条件限制,新技术的应用受到局限,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基层林场在在一线生产中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往往沿用过去的生产方式,不能有效的与信息化结合。

2.2.2 公众参与度不高,全民参与观念有待加强

宣传力度不够,林业网络平台点击率低,公众参与度不高,全民参与观念意识不强,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理解度不高,虽然网络用户持续增长,但其普及和应用主要发生在城市,网络用户中只有0.3%是农民,城市普及率为农村普及的740倍。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短板。林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在互联网与信息化建设上不足,因此参与度也是非常的低,在林业信息的了解范围狭窄,参与观念普遍不足。

2.3 机遇(O)分析

2.3.1 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2013年8月国家林业局下发《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后,智慧林业建设即相继在全国各地展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为甘肃省经济发展带来契机,为智慧林业建设提供了保障,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智慧林业建设是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对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深远意义。

2.3.2 物联网建设成效显著

物联网作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近年来已经形成了包括芯片、设备、软件、应用等相对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伴随LoRa、NB-IoT和5G等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万物互联成为现实,物联网在我国在垂直应用推进速度非常快,相对全球而言,在应用落地上领跑全球,物联网与林业建设的紧密结合,为智慧林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平台保障。

3.4 风险(T)分析

3.4.1 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智慧林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做保障,但是基层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林业职工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由于受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具有专业知识的信息化人才不能发挥其作用,况且由于工作枯燥,生活条件差使得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也不愿留在基层一线,忽略人员培训和团队研发等,导致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智慧林业实施困难重重。

3.4.2 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甘肃省智慧林业建设虽然说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成本及实用性限制和林业投入不足,智慧林业建设科研成果不能广泛应用到各个地区。由于省内地理条件和资源分布不一,资源特点不同,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不能有效的分类施策,对智慧林业的建设带来威胁。

3.4.3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对林业资源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可以更透彻地感知摸清生态环境状况、遏制生态危机,更深入地监测预警事件、支撑生态行动、预防生态灾害。当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受限于技术的限制和资金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设备工作环境的限制,导致一些特殊地区难以安装这些设备,这些问题给林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障碍。

4 甘肃省智慧林业建设对策

4.1 鼓励多元融资,支持技术研发与应用

鼓励多元融资,加大对智慧林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推动技术创新与研发,结合互联网发展成果,继续加强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应用项目,鼓励信息化高科技企业参与林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林业信息化管理和技术水平,林业部门加强与智慧林业企业之间的沟通,不断完善技术研发与应用系统,保障智慧林业建设顺利进行。

4.2 强化机构队伍建设,推动交流合作

建立健全长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加强与高校、研究所、智慧林业企业的交流合作,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智慧林业建设当中,建立专业的研究团体,推动林业建设结构化,

4.3 健全保障机制,推进互联网+林业数据共享和电子政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依托“一带一路”协同共享林业数据平台(甘青宁)示范项目,推进互联网+林业数据共享,让林业数据为大众服务。提升电子政务管理的水平,简化审批事项,建设一套既能让群众了解林业信息资源又可以避免保密信息泄露的开放式系统。同时,应当深入挖掘林业资源数据,组织专家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服务,以极大地减少广大林业从业者因为误判形势而带来的损失。

猜你喜欢

甘肃省林业智慧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席晓辉作品
land produces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