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19-11-29黄生文
黄生文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西 南宁 530114)
1 引言
保护区的设立自有其重要的存在意义,即环保、科研、生态资源平衡等,也可以说是留给子孙的重要财富,更是践行习总书记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部分。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在边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总规所要求的安全、稳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就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浅谈一下自己对边界管理的一些见解。
2 自然保护区边界的基本情况
200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河北泥河湾等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的通知》批准广西大明山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保护区地处广西中南部,占地面积约16994.0 hm2,核心区面积8377 hm2,缓冲区面积4358 hm2,实验区面积4259 hm2。南北长21 km,东西宽19 km,横跨武鸣、马山、上林、宾阳4个行政县,边界总长93 km。该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北回归线上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2]。保护区现有界碑31块,界桩493个,是根据《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LY/T5126-04)的要求来设计、完成的。
3 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1 界碑和界桩受到人为破坏
为进一步明确保护区的边界,使保护区的界线更加清晰,管理权属更加明确,经过多年努力,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界碑和界桩的设立。不过目前在界碑和界桩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界碑和界桩由于设立年代较久,经过多年的风化,有一部分界碑和界桩出现了字体不清、碑体漆面脱落、附近杂草丛生等现象,甚至还有一些界碑和界桩由于离保护站较远,受到了人为的破坏和损毁,导致这部分界碑和界桩已经无法正常的显示文字内容,严重影响了界碑和界桩的标示作用[3]。
3.2 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被周边村民侵占
由于管理不善、执法不严,导致保护区周围的群众对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保护意识,因此,常常会诱发周围的居民破坏保护区的资源或者利用保护区的资源创收营利,侵占部分区域用于种植经济林。保护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居民对资源的利用,因而会加剧居民与保护区的矛盾,发生资源使用权的争夺问题,比如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常常有周边居民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用来种植速生桉、八角等经济林木。甚至还有部分群众进入保护区,乱捕乱猎保护区的动物,对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居民非法利用保护区资源成为了保护区边界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3.3 驴友擅闯自然保护区
随着“背包客”野外旅游的火热,导致各类自然保护区成为了众多驴友的目的地。经常有驴友不经过自然保护区的同意,私自进入保护区进行旅游探险。驴友的危险冒险行为,是对自身安全的不负责,万一出现危险事件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耗费大量的国家资源不说,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自然保护区本身的生态稳定[4]。这一现象给自然保护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4 自然保护区内坟墓管理问题
现在信息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封建迷信的发展,但从实际工作中来看,保护区周边仍然活跃着数量不少的风水先生。他们常年活跃在保护区集体林区与保护区内,乐此不彼的寻找所谓的风水宝地。也因此,每年保护区地界内经常会冒出几个新坟,这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背道而驰。保护区执法队每年都会处理一些新增坟墓,但势头还是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4 加强保护区边界管理的对策措施
4.1 加强界碑和界桩的管理
为进一步发挥好界碑和界桩的重要价值,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站必须积极开展修整界碑和界桩的行动,清晰刻画保护区的“边防线”。工作人员平时务必要加强巡查,利用GPS科学勘定,准确标记,定期对整个自然保护区的界碑和界桩进行全面的摸底登记,主要内容包含了界碑和界桩的定位情况、规格以及完整度,定期清理界碑和界桩周边的杂草,对于字迹不清晰的界碑和界桩要及时修补,一般用白漆刷碑,红漆描字,增加界碑和界桩的清晰度和辨识度。对于已经遭到破坏和损毁的界碑和界桩要及时修缮翻新,同时加强对界碑和界桩附近居民、生产用户进行普法宣传,告知居民,《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移动保护区界碑、界桩和标牌,不得破坏保护区内的各类保护设施,违反者视不同情节给予处罚,增强社会对保护区工作的认知与支持[5]。
4.2 加强保护区的资源管理
对保护区进行分区管理,明确每一个保护点的责任和范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巡护线路,对保护区边界进行巡护。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管理责任不清、建而不管的状态。当然,光靠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来支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强对周边居民的普法宣传,让他们自觉遵守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自觉自愿的参与到保护自然资源中来。妥善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若有条件可划出保护区的外围地带给当地居民从事生产活动,帮助当地居民提高经济收入。对于被侵占的林地,协同相关执法部门,对农户进行思想教育,并责令限期整改,恢复原貌。对于不听劝阻继续实施乱砍滥伐、侵占土地、乱捕乱猎的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严重处罚,绝不姑息,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6]。
4.3 加强对驴友的管理
保护区不是景区,它的核心区是不允许外人随便进入的,除了自然保护区内的实验区可有限度的对外开放以外,其核心区和缓冲区是严禁对外人开放的。再加上如果驴友没有损害野生动植物的行为时,对他们的处罚操作是很难的。因此只能从源头上加以防范,尽量避免驴友私自进入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可以组织精干队伍,摸清驴友违规进入保护区的线路,进行设卡埋伏,一经发现直接按保护区管理条例进行处罚。同时应在进山入口(集体林区)设置明显的保护区法律宣传牌,明确告知,违规进入保护区会付怎样的法律责任。如有条件的话可在每年驴友活动较为频繁的秋冬季在电台、电视上播放保护区宣传片等,从多个方面制止驴友的冒险行为。
4.4 加强保护区内的墓地管理
因为保护区在成立之前便有很多的坟墓,且坟墓年代久远不好迁出,再加上不断长成的新墓,给保护区的管理带来了诸多隐患。首先,要杜绝附近群众到自然保护区内烧纸祭奠,以免发生火灾,倡导文明祭祀,鼓励坟墓搬迁,对于有搬迁意愿的居民,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补偿,对实在无法搬迁的坟墓,要求家属签订相关协议,严禁在祭祀中使用明火,遵循相关祭祀规定。倡导群众厚养薄葬,鼓励群众实施生态殡葬法。通过打桩定界树牌,形成生态红线管控区域,坚决不允许在红线范围内实施殡葬,对于已有坟墓,坚决不容许出现烧纸祭奠等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强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共建工作,宣传当前先进的科学理念,杜绝在保护区内葬墓的违法行为。
5 结语
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一般非常大,边界距离远,因此自然保护区的边界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且保护区的工作环境较差,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立法上不够完善,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是很大,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过程中困难重重。所以,要想改善这一局面,还需要提高有关部分的重视力度,协助保护区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共同提高自然保护区边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