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探索
2019-11-29编辑韩英彤
文/文 芬 编辑/韩英彤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新兴的产业链不断出现,传统产业链正在重构与裂变,发展智慧供应链金融正当其时。
随着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迭代叠加式突破,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形成链状链接,虚拟链接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成为更据有粘性、更具有依赖性的经济联系。市场化的内在联系,将金融机构与生产商、供应商、物流机构、监管机构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也给商业银行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如何通过对整个产业链交叉形成的需求网络中的资金流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管理,提高整个供应链中流动资金的效率,进而为产业链各方提供多赢的融资解决方案。
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的演进
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方式得到了银、政、企各方的高度关注。这一横跨产业供应链和金融活动的创新,日益成为解决金融服务实体,尤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近年来供应链金融的演变路径,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金融机构推动的供应链金融。这一阶段主要就是贸易金融和物流金融的运用,其主要推动者是金融机构,业务形态总体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等开展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保理、反向保理、保理池融资等;二是基于库存或者动产而开展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静态抵/质押、动态抵/质押、仓单质押等;三是基于预付而开展的金融服务,主要有预付款融资、保兑仓等。在这个阶段,金融机构没有直接获取、监控和掌握供应链信息,主要基于核心企业信用进行风险控制。
第二阶段是产业企业推动的供应链金融。这一阶段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组织不再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而是产业中的核心企业,比如产业供应链中的生产制造企业或者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基于自己的供应链运营体系,向自己的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该阶段的金融业务形态比较多样,有的是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或者筛选优质客户,有的则是核心企业向客户提供动态贴现。由于产业核心企业更了解供应链的业务和运营,因此相比金融机构更容易解决信息不对称及相应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等问题。
第三阶段是专业平台推动的供应链金融。这一阶段的供应链金融以专业化的平台为中心,聚合了众多的参与方,因此,其金融业务具有高度融合的特点,其风险管理主要是基于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该模式比其他阶段更容易掌握中小企业的状况,可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但是其风险管理的复杂程度也大大提升。
第四阶段是金融科技推动的供应链金融。这个阶段与上个阶段实际上没有明确的断代划分,而是一种递进关系。其主要特征是越来越多的技术平台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开展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一方面使得金融业务更具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金融服务的开放性、均衡性和公平性逐渐增强。目前,其已成为供应链金融实践发展的最新趋势。
智慧供应链与科技赋能的供应链金融
随着新兴技术的出现,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智慧化日益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随着分工的全球化,供应链开始走向全国甚至全球,企业成为了多种业务和关系的供应链网络中的参与者,因此供应链整体面临的风险接触面也进一步扩大。此外,客户越来越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对产品的价格以及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供应链就需要具有更高的弹性和风险缓解能力,并能保持整体结构的灵活性,以快速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这对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的“智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业务再造而产生的高效过程,就是智慧化的供应链,进而又衍生出科技赋能的供应链金融。融合性前沿技术具有工具性、关联性、智能化、自动化、整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们推动了供应链运营和金融运营的创新整合,产生了供应链以及金融活动的决策智能化、主体生态化、活动服务化以及管理可视化,有效解决了产业活动以及金融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实现了用金融推动供应链生态发展;而同时,又借助于供应链运营,实现了金融生态的拓展和增值过程。
但是,目前在建设智慧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各个部门、各个企业都关注在供应链活动中通过信息科技手段获取供应链以及金融活动中的数据,但是尚未实现数据全流程的整合和关联:在企业内、企业间、政企间、政府部门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数字协调和整合,形成了众多垂直化的大数据“烟囱”。二是大数据和相应的信息化体系并没有对实际业务产生明确的引导作用。数据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只有将数据转换为能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的信息时,才能体现出数据的价值。因此,企业在收集到多方数据信息后,需要对信息和数据进行清洗、整理、集成,以转化为真正“可视”的信息,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代码、编号;但目前大部分企业面对海量增长的数据,却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三是数据信息的收集、清洗和分析没有实现明确的“靶向”运用。只有将数字和信息针对特定业务和特定对象进行分析和运用,才能发挥其真正效能。而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不同活动、不同对象,对数字和信息的要求千差万别。这不但要对数据的加工和分析要非常精细,而且还必须深入研究行业的特征、业务中的买卖特点以及产品和业务的运行规律。唯如此,才能有的放矢。
智慧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案例
区块链技术是根据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型,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沿应用。如今,区块链技术应用覆盖到数字金融、物联网、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提出要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商业银行认识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和布局指明了方向。工商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点,将金融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加以融合,建立了“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并打造了中非之间首个贸易金融服务区块链平台“中非e链通”。11月6日,工商银行在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金融科技论坛上正式发布智慧贸易金融平台,“中欧e单通”和“中非e链通”是其中的主打产品,也是区块链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实践。
“中欧e单通”平台的首发项目是四川成都青白江自贸区的多式联运“一单制”应用。但目前“一单制”的签发均采用线下模式,虽然保障了货物运输全程可控,但面临着参与方众多、跨越不同管辖区域、数据零散、沟通成本高、流程协同低效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上述痛点、难点,工商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同“一单制”有机结合,在四川分行先试先行,促使多式联运“一单制”各业务环节顺畅衔接。平台搭建后实现了各参与方通过线上数据联通和互相验证,信息合规透明可追溯,建立、健全了以铁路运输为关键环节的内外贸多式联运单证标准,发掘了国际铁路提单的物权属性,为探索构建国际贸易陆运新规则下的金融服务模式奠定了基础。“中欧e单通”的推出,是工商银行以数字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的最新实践,是金融科技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有益探索。目前平台一期系统已经成功搭建并顺利投产,下一步将通过二、三期的功能优化实现推广应用。
“中非e链通”平台是工商银行牵头开发,联合标准银行共同打造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贸易平台。平台1.0版本实现了保函信息在银行间、银企间的实时传递。该平台改变了传统保函交易中的信息传递和信用管理模式。中非经济往来高速发展,联系更加紧密;但非洲土地广袤,交易主体跨越不同管辖区域,分布较散,传统贸易金融中纸质单据的流转极为不便,导致交易参与方沟通成本高,缺少了解互信,交易欺诈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成为中非贸易往来中阻碍交易的掣肘。如何利用贸易金融工具确保交易顺利进行,实现中非供应链交易各方的互信,成为新的难题。针对传统流程的痛点,工商银行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点对点传输、隐私保护和共识加密等技术,实现了中非间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交易参与方的实时互联。交易方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信息传递、身份确认和交易达成等,在有效增加交易透明度和各方互信、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同时,也保障了交易各方的信息安全,降低了欺诈风险。同时,该平台通过与工商银行现有系统对接,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还可为客户提供更精准和高效的服务。目前,该平台已经完成第一期区块链保函业务模块的搭建,后续将进一步丰富业务场景,服务更多的贸易金融业务品种。其最终目标是,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搭建中非贸易金融信用通道,实现数据和算法的联通,营造中非间互信、透明、高效、安全、可追溯的跨境供应链金融环境。
智慧供应链金融的未来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进,传统产业链正在重构与裂变,新兴的产业链不断出现,并向着生态化、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以及多业态化不断迈进。产业供应链平台也呈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发展态势,通过协同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聚合供应链交易的服务业态,突破时空限制,链接全球资源,构建紧密合作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实现一体化供应链运作,辐射带动上下游企业向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未来供应链发展的趋势。
由于产业链的变化,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也从单一业务链条转向服务价值网络,参与主体日益多样化、多层级化,交互活动更趋繁杂、性质各异。这大大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管理的难度,蕴含着潜在风险,但也催生出新的机会。要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以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帮助供应链实现资产端底层交互客观化、末端业务自制化,以及资金端债项结构客观化、主体信用自治化;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体系化的规则和制度,以保障交易及时确权,限制延迟支付,打造公正、有序的商业运营环境。
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力量,应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支持国家全球产业链布局,加强自身数字化建设和金融科技创新,依托经贸合作区、跨境产业聚集区、自由贸易区等,通过与政府和企业的多方合作、协同,构建智慧化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加快推动我国产业转移、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更多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推动我国产业在全球布局的速度,为重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做好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