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2019-11-28张咏琪刘硕黄烁孟铄施媛婷王丹阳杨蕾

丝路视野 2019年17期
关键词:泥塑发展困境

张咏琪 刘硕 黄烁 孟铄 施媛婷 王丹阳 杨蕾

摘 要:在全国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河南张”泥塑已于2011年列入國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但当地政府采取的抢救式保护措施并没有改变“河南张”泥塑的衰败局面。同众多民俗文化的发展模式相同,其诞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并盛极一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河南张”泥塑似乎陷入了无法挽回的衰败局面。

关键词:“河南张”泥塑 发展困境

一、发展现状

“河南张”泥塑起源于何时,并无明确记载,据当地居民传说,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河南张, 朝南门, 家家户户做泥人。”这句流传甚广的民谣正是对曾经盛极一时的泥塑制作盛况的描写。在数百年的传承中,泥塑已经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民众的集体记忆。但如今,当地仍在制作泥塑的家庭越来越少。

据我们的调查,在20世纪,村中仍家家户户制作泥塑,但最近十几年来,仍在坚持制作泥塑的人家已锐减到十余户。经济利益的不足是让传承者坚持不下去的首要原因,仍在坚持的泥塑艺人在现实中物质生活并不见起色,这导致了更多的人选择背井离乡,加入打工者的队伍,谋求更加务实的经济来源。总的来看,粗放传统的经营模式、青黄不接的传承队伍和缺乏专业素养的泥塑艺人已经成为“河南张”泥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二、传承危机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河南张泥塑”一直都是当地民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与精神依托,农忙时劳作,冬季农闲时则制作泥娃娃,并拿到周边的庙会上售卖,这些造型古朴寓意美好的泥娃娃深得当地民众的喜爱,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将一个泥娃娃买回家,制作与售卖泥娃娃已然成了当地民众生活中一部分。但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似乎很难找到自身的定位,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冲击,让当地的手工艺人逐渐失去了泥塑带来的经济收入和文化上的认同感。

我们应注意的是,身处乡土社会,“河南张”泥塑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文化现象,当地的村民并不是纯粹的艺术家,耕作仍然是历史上大多数人的主要生活方式,泥塑的产销更多的是作为家庭的“副业”而存在。除此之外,民众传统的精神信仰和当地文化的结合也是“河南张”泥塑发展的原动力,蕴含“求子”“祈福”等美好寓意的泥娃娃已然成为当地民众心中的吉祥物,泥娃娃圆润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和古朴的图案赢得了周边村民的更多的认同感。但如今民众对“河南张”泥塑的依托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而逐渐瓦解,“河南张”泥塑所遭遇的困境正表明了这种民俗文化正在失去其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语境。

第一,现实生活的困境,时至今日“河南张”泥塑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自产自销,就地消化”为主的生产与销售模式,泥塑的制作很难为当地的泥塑手艺人带来较为可观的收入。虽然当地政府已经尝试建设以政府为主导、泥塑艺人为主体、多方参与的社区管理模式。但在泥塑制品的经济收益整体下降的背景下,这种人为构建的泥塑产业链很难调动各个参与者的积极性,现实生活的困境不仅让青年一代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更让许多老一辈泥塑艺人失去了传承泥塑的动力。

第二,当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在漫长的历史中,“河南张”泥塑是当地的文化载体,是泥塑艺人与使用者的情感表达,但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未能抵御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泥塑作品中的美好寓意很难再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当地的泥塑艺人逐渐失去的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年轻一代更是无法在泥塑作品中找到自身的归属感。

三、文化保护

一种民俗文化的兴起,是因为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当代社会经济生活整体加速、传统的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冲击,作为“河南张”泥塑文化承载主体的泥塑艺人何去何从是文化传承的关键,在整体社会环境大变迁的背景下,让传统的民俗文化重新找到自身的定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变迁才是唯一的出路。

一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专业学者为引领,泥塑艺人为主体的发展模式。面对文化底蕴丰厚的“河南张”泥塑,泥塑艺人却时常面临自身物质生活的窘迫,这必将对泥塑传承者的自尊心造成严重打击。改变传统粗放的经营方式,在保护其文化内涵的同时追求应有的经济利益,为“河南张”泥塑的传承者给予更多物质生活上的支持,这样才能调动更多泥塑艺人的积极性。

二是让传承者重新找到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我们对“河南张”泥塑的研究,不应仅仅限于特定的艺术领域,而是应结合其历史背景,着重从文化载体和情感表达等与泥塑艺人密切相关的角度看待它,相对于专业的学术研究,文化的传承保护应放在第一位,给予泥塑艺人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情感保护,让“河南张”泥塑的传承者重拾自信心,让这一民俗文化更有人文温度,才能留住更多的传承者。

现代社会中的民俗文化,不应仅仅是一种流传至今的古老艺术,而是一种承载丰富历史信息的文化现象,是一方水土的精神表达与情感依托,是当地民众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代社会冲击的浪潮中,我们对与一方文化的保护,并不仅仅限于艺术形式,而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群体意志的传承。社会的加速并不意味着将从前的文化一并抛弃,在变革中流传,让从前的文化重获新生,其意义不仅仅是艺术的保护,而是对我们立足的社会土壤的滋养。

猜你喜欢

泥塑发展困境
民间美术——泥塑
看,“泥塑”多快乐
宋志浩作品赏析
龙江粗陶泥塑大师王琦:从“醉心”到“匠心”
泥塑作业
长沙望城区戏曲文化发展困境探究
关于行业性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