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里江山图》:绝笔之作,空叹千年

2019-11-28苏海棠

百家讲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王希孟宋高宗丹青

苏海棠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那幅水墨丹青画《千里江山图》将曾经的万里江山星现在世人眼前。那一刻的震撼是多少年的反复奔波。它从兵临城下的北宋而来,卷着千年的风尘,只为让今人一睹当年的锦绣江山。

那日,天气晴朗,正适合作画。一张长达1191.5厘米的画卷缓缓铺开,一杆画笔将这气吞万里的山河跃然纸上。山川河流、茅庵草舍、水榭亭台全部收入《千里江山图》之中。

宋王朝至宋徽宗之时,已是风雨飘摇、外患难平。宋徽宗偏偏又是一位爱字画之人,曾有人评价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千里江山图》正是这位背负千古骂名的亡国之君宋徽宗送给蔡京的画作。蔡京在跋文中写道:“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跋文也将隐藏在画卷之后的作者提名而出:18岁的王希孟。

王希孟是宋徽宗亲自教诲的画院学生,也是旷世奇才,其落笔之处无不展现着清新脱俗。而他的一生如迷雾一般,独留下《千里江山图》。他18岁以前是空白,18岁以后便成了谜。

随后不久,黑云压城,血流成河,汴梁再也不是宋太祖手中的汴梁,而成了被攻破的都城。这一年,画卷在开封与四处仓促奔逃的人群走散。一直到南宋高宗(宋徽宗之子)的第二任皇后吴皇后遇见它,将此画卷收藏于宫中,才使它得以保存。

吴皇后是当时罕有的神话,她与宋高宗一同走过59个年头,是位贤良美德的皇后。不承想,这一卷画在她驾崩之后,再次消散在历史深处。

辗转之间,《千里江山图》落入金代宰相府中,不知过了几多载春秋,它又流入元代僧人溥光之手。溥光是痴画之人,对《千里江山圖》爱不释手,反复揣摩。在跋文中,溥光更是写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溥光圆寂之后,明朝寺庙拆除,《千里江山图》随着朝代更迭传入清宫。世人皆知乾隆是痴爱诗画之人,他毫不客气地将自己的印章印刻在此画之上,并称赞道“江山千里望无垠”。

奈何清朝也逐渐走向衰亡。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仓皇出走,带走大量文物,其中也包括《千里江山图》。这幅旷世名作再次回归跌宕起伏的生活。直到抗战胜利后,古董商靳伯声将此画作收藏。之后,《千里江山图》又被靳伯声的弟弟卖给当时的国家文物局,最后在1953年被拨给故宫博物院。自此,《千里江山图》经过800多年的辗转,终于安稳地躺在了故宫博物院。它从岁月上看是饱经沧桑,可色泽与字迹依旧清晰可见,鲜艳照人。

《千里江山图》走过南北宋的更迭,踏过金国、元朝的草原,嗅过明清时期的气息。它的一生见证过无数的悲欢离合、亡国悲怆,带着历史的岁月呈现在众人面前。

当年的江山早已没了踪迹,当年的作画之人也不知沉埋于何处。唯有《千里江山图》依旧在时光之下熠熠生辉,带着它的水墨让我们一睹当年的江南山水。

编辑/羽川

猜你喜欢

王希孟宋高宗丹青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1)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高考状元vs高分低能
千里江山图
宋高宗:面子比国法重要
好名得官
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看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装饰审美
好名得官
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