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环境和景观设计

2019-11-28李铭婕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景观设计

【摘要】对中国而言,虽然人类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有目的的设计改造古来有之,但是把景观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来研究并设立相关专业的时间并不长。环境景观设计是以艺术设计学科的设计方法为基础,对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涉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环境景观设计的相关知识和设计实践时需要注意的内容,以及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并以广州东濠涌为例,对已建成的景观设计进行探讨学习。

【关键词】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东濠涌

1、对于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认识

1.1 环境景观设计的定义与目的

环境景观设计属于艺术设计学的一个分支,内容囊括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在各个专业的综合之下,形成一个安全、舒适、优雅的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共生。城市里的景观设计无处不在,如人们看到钢筋水泥的都市景观,在郊区看到的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或是与历史有点渊源的文化景观。景观设计的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有很大区别,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

环境景观设计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理念及方法在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环境设计中的充分应用。实现合理安排市民的活动场所、协调城市功能与市民生活的关系、促进文化进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效率、美化城市环境。根据的人们各种活动的需要,进行景观的保护,保全,应用和创造。

1.2 环境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景观设计尤其是景观行业而言,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遵从一下几点原则,才能实现景观的良性创造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1)安全性。城市的环境景观不仅是花草树木,也包括整个城市的各个组成,大到钢筋水泥的建筑,小到交通线路组织和设施,每一处都涉及到景观因素。而人类作为城市的主要使用者,一个景观设计对安全性的保障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一个设计师应该有的责任与态度。

(2)便利性。便利性主要是指城市中公共设施的合理分布,比如交通、购物、健身休闲、文化生活和交流活动场所等。便利性直接影响到这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是否足够人性化,这个设计是否达到了充分的使用和观赏价值。

(3)生态性。生态是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最为注重的一点,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无节制的开发和人类优先化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实现一个良好的生态,远远不止减少破坏,更要注意保护与恢复。多样性、适应性、链性是生态的三个特点,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面对植物、动物、大气、水资源、土地、矿产等方方面面都适可而止,尊重生态。

(4)识别性。识别性是针对城市指示导向标所提出的。一个城市中良好的导向性不仅可以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会让外来游客有更深厚的亲切感。而导向标识不仅要显眼、明确,其设计风格也要与城市环境相符合。

(5)平等性。城市绝不是为资本者或者领导者的平台,而是处于这个城市的所有人所拥有,特别是为弱者,如残疾人、低收入者和外来户,他们的存在。只有让弱者在城市中都能感受到归属感,这个城市的设计才是一个真正平等人性化的设计。

(6)地域性。全世界每个国家的气候、地貌、文化都不相同。尤其是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城市都各有其独特性,这些都是城市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设计师应当尊重。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要综合其地形地貌、建筑形式、城市空间、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等,使设计融于城市而不突兀。

(7)艺术性。包括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品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性。

(8)多样性。

(9)可达性。即具有到达的可能性。在设计层面上就要合理控制空间尺度,对街区进行合理调整,合理分布公共设施。

(10)机动性。即复合性。一个城市绝非只有单一的功能,而是要为人们提供进行各种活动的可能性,将功能叠加,使得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当前,城市综合体、多功能建筑群等概念十分常见,可见人们对于城市功能多样性的要求已经进一步提高。例如我国首都北京、日本东京、美国纽约等,都已不再是单单的首都行政中心,其经济与文化功能也都并驾齐驱的发展。这就形成现在的特大城市大多都是复合城市的局面。

2、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设计市场混乱,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知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审美眼光,而管理部门过多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作品难以脱颖而出。

误区一:高等教育偏颇,缺少统一的培养方向。在高校专业教育上,目前开设此专业的大多基本集中在园林系(植物配置方向),城建景观系(建筑规划方向),环境艺术系(小品、造型方向)。可见,缺乏景观设计专业明确完善的教育体制,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训练。

误区二:对人性化的关注不足。我国设计市场目前都爱强调大气、有风格,往往把“形”当作设计追求得主要目标,却忽略了对人为需求的探究。如居住区环境设计无视人的需求。为了满足30%绿地要求,常在草地上简单种树;再考究一点的也是把植物配置多花了一些心思,却都没有考虑到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人纳凉聊天的场地和情侣约会需求的场地。

误区三:仿造之风盛行。原因其一是决策人或业主往往将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随意复制;其二是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迎合业主追求利益最大化;其三是大众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力,对城市中的设计也缺乏关心;最后就是高付出低回报的景观设计行业不仅不受求职者追求,景观工程作为规划与建筑的配置工程也缺乏重视,造价标准普遍较低。

误区四:施工图深度不足。目前,景观工程施工图的内容和深度缺乏全通统一标准,大都参照建筑、市政或风景园林设计文件出图标准,施工图深度无法可依。

3、如何实施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以广州东濠涌绿道为例

3.1 广州东濠涌环境景观设计情况

东濠涌位于广州城区,全长4.51km。2009年,广州市政府为迎接2010年亚运会,还市民一条生态自然、水清岸绿的河涌,对东濠涌1.89km明涌段进行了综合整治。东濠涌水脉的景观设计重现了岭南水乡风情,打造“见水、近水、亲水”景观环境,成为广州城中心“绿道”。(表3-1)

东濠涌绿道的小品多以生活为题材,而且许多与水景结合设置。以岭南传统建筑中嵌有彩色玻璃和门为背景,不仅反映了昔日岭南的水乡风情,而且突出了岭南建筑的一些特色,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一些结合跌水、喷泉等水景设置的小品则灵动且活泼。(图3-1)建筑小品是景观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了过去的文化记忆,使人们产生一种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此外,东濠涌驳岸形式多样,有曲有直,有生态型也有直立性,并设有浅水区供市民戏水,增强亲水性。(图3-2)其中,越秀桥下的叠水瀑布是亲水广场的一大景观。(图3-3)广州雨水充沛,对防洪、泄洪要求较高,因此东濠涌护岸有3-4m高,部分地段河岸难以留出较宽绿化带,有些地段甚至没有绿化带,转而将护岸做成台阶状并种植植物,不仅丰富景观效果,且可以净化河水。

东濠涌绿道内统一风格并设置指示牌、座椅、书报栏等设施,不仅让空间丰富,景观美化的同时也为周边穿行的居民提供了便利。(图3-4)

东濠涌绿道主色调有绿瓦、灰墙、栈道、碧水和绿树,展示了其自然朴素的秀气。色彩引起的视觉冲击能够给人们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氛围。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主色调,运用恰当的色彩才能真正表现出当地的文化特点。

3.2 广州东濠涌环境景观设计的优缺点

经过治水、利水的治理阶段后,未来的河道治理将迈向保水、亲水的发展阶段。东濠涌作为广州老城区中心的著名历史地段,使其作为绿链链接周围的开放性绿色空间,形成以绿点、绿楔、绿道相结合的贯穿旧城中心的“翡翠绿链”,为广州市民提供了一条完善的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广府文化生态绿廊。作为一个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前年和今年前去调研的两次经历中,每次置身于东濠涌绿道,是可以体会到宛若隐匿于市中心的世外桃源,空气和环境都很沁人心脾。由此可见,这条生态绿廊的建设是有所成就的,不仅其景观设计风格考究彰显了岭南风情,而且他对人性化设计的运用也为周围市民提供了一个生态良性的公共空间。

但其也有稍显不足的地方,其一是其中的环境维护并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管理,纵然再精美的设计不加以维护也会日渐凋零;再者是虽然其中的设计精细到了在绿道旁设有宠物排便区域,但诸如此类的微设计并没有得到市民充分的重视利用。

因此,在城市环境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设计的各个原则,也要照顾到项目实施建成好,使用者是否可以充分欣赏并理解这个设计,让设计中的人性化考量真正落实到使用中,设计者对这方面的引导还值得探究。

结论:

環境景观设计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平衡,使万物生命都得到足够的尊重。为了景观设计的未来良好发展,我们应尽快完善相关标准,规范相关内容;加强政策监管,保障措施有力;关注人性化、节能环保、以及因地制宜。环境景观设计是关注民生,提升城市环境的重要保证,需要政府的重视和专业设计者的创造与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所处的家园有一个生态良性的运转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网站.

[2]霍秀媚.岭南文化映照下的广州当代文化发展[J].探求,2010(2):61

[3]陈志,彭星元.广州市东濠涌“生态河涌绿色走廊”建设[J].林业建设,2011(2):60.

作者简介:

李铭婕(1995),性别:女,籍贯省市:山西省临汾市,学历:硕士在读,单位:广州大学,研究方向:城市设计、生态城市建设。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