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别视角下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2019-11-28仲翔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女性视角政治参与农村居民

仲翔宇

[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问题越来越被学界所关注。通过梳理近十年来相关农村政治参与的研究,归纳出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政治参与现状、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等几方面;应然角度探讨多,实然角度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较多,实地研究较少;女性群体获得较多关注,而对其他群体如返乡人群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缺乏多主体角度融合的研究。

[关键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参政意识;女性视角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我国人口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政治参与也成为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从组织和法律层面为基层政治参与提供了保障,基层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得到提高。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政治参与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和青壮年人口的外流使得参与基层选举的人数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村庄中女性的政治参与受到性别歧视和政治话语权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总体状况并不乐观。

2 研究综述

政治参与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变量,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政治参与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含义比较丰富,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个人旨在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此行为的特征可以是个人的或群体的、组织的或自发的、持续的或间断的、和平的或暴力的、合法的或不合法的、有效的或无效的”。

国外学者对于中国的政治参与,着眼于基层选举制度的研究较多。从欧博文的研究来看,农村地区在经济上的进步,为基层选举的进行提供了极大的支持,这不僅仅来自于经济发展对于民主的直接影响,中央政府政策的落实和基层干部有效的分配自身资源也让《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成功地在基层扎根,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爱泼斯坦认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同,但与民主发展之间不是简单的反比或正比的关系,而是曲线相关。罗伦斯等认为,即便是经济上欠发达的地区,当地人民同样会对选举有着需求,甚至这样的需求是更加强烈的,因为这与他们争取自身利益的诉求是相适应的,在某种程度上,这样强烈的利益需求也成功促进了当地基层选举的发展。

李连江指出,自由公正的选举激活农民的公民权利意识,农民在选举中不再投那些扭曲中央政策的村干部的票,并说服和动员其他村民罢免不负责任的干部,从而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和保障他们的选举与被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等政治权利。

国内农村研究涉及政治参与的内容主要分为参与现状、影响因素、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研究等几个方面。

2.1 政治参与的现状

2.1.1 农村居民政治意识。刘伟,等指出,政治参与意识是人们对于政治参与的认知、评价、态度等心理与思想的一系列反映,包括对于政治参与的价值评判、效能感、满意度和情感度四个方面的内容,谷满意认为政治参与中的认知、认同、评价以及是否有行为愿望等就构成了政治参与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驱动和引导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具备怎样的政治参与意识,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进而影响到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竹铃的研究表明当前的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意识有着两大矛盾,即政治参与意识和文化水平之间存在矛盾和政治参与意识和小范围、低层次的政治参与内容之间存在矛盾。从整体上看,农村群众中愿意积极参与基层政治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基层能够为他们提供的参与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叶笑云的研究表明经过长期的宣传和实践,农民群众已经能够以一种积极开明的态度参与到基层政治中,并逐渐表现出自身对于基层政治的活动认同。

2.1.2 农村居民政治参与途径。目前国内对于农村居民政治参与途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基层选举制度上。宋维强认为农民对待参与途径的态度比较功利,将选举看作是一种维护争取自身利益的手段。任振宇指出在民主选举方面,村民对于村委会换届的兴趣要大于人大和党支部的选举,因为村干部往往掌握了村子具体事务的决策权,这与村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然而虽然民主选举的参与程度提高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仍然不了解民主监督和管理,他们对村务公开的态度比较冷漠,因此他们的参与途径往往限于村委会选举。

2.2 政治参与影响因素

2.2.1 宏观因素。现有的研究表明改革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农民的政治参与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学者对于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看法。孙秀林通过对全国范围内400个村庄进行实证统计,发现人均收入和村庄民主不存在显著联系,而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庄民主具有临界关系,集体经济在发展的临界点之前促进了村庄民主的发展,而在越过临界点之后,它却阻碍了村庄民主的发展。杨明通过调查提出,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与政治参与意愿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收入水平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民就越表现出对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2.2.2 中观因素。从中观角度上来看,地方文化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事实上在目前的农村政治生态中,地方文化的影响力依然是非常大的,马君等的研究表明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了农村政治的发展,长期的封建国家历史给人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主权在君不在民,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是服从,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思想制约了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宗族主义的存在也影响了农民的政治参与,中国宗族制度具有长久的历史,一直到目前,它仍在乡村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任映红,等指出,经济上的发达也无法避免宗族文化的影响,受到宗族内部力量的驱动,农民会用一种更加狭隘的态度对待政治活动,各派宗族势力的斗争延续到了民主选举中,这往往会牺牲少数人的利益。

2.2.3 微观因素。公民的文化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与公民所受教育的程度、层次以及教育内化的质量和水平密切相关。公民个体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公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构成,也关系到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贾希富的研究指出,农民缺乏自觉参与基层政治的意愿,受教育程度低下,也限制了农民对于具体事项的准确分析、判断,从而难以熟练掌握参政技巧。

2.3 农村女性政治参与

2.3.1 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现况。刘晶晶通过考察基层村委会中的女性干部,发现目前农村地区女性政治参与存在比例较低,途径较少,参与角色固定等问题。李涵认为村民自治的推广提高了农村青年女性的参与比例,但是女性在基层政治中被排挤、女性自身参政意识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刘晓旭提出农村女性更多的依附于男性,对于自身的能力和影响力的评价较低,女性精英也没有起到足够的引领作用,农村地区男性的强势使得女性被逐步边缘化,这导致女性政治参与效能感不断下降,参与兴趣也不断下降。总的来说对于当前农村女性政治参与,大部分学者持肯定态度,但是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女性政治参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3.2 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因素。现有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对制约因素进行研究: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张勇认为传统文化因素是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例如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模式,“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政治参与;魏宪朝、栾爱峰两位学者认为农村女性缺乏政治参与的兴趣根源上是受到了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相较于男性对于绝对的支配权和控制权的追求,女性默认将自己放在了一个被动的地位上,只专注于家庭事务。②主体因素。不同于男性,女性的生理特点反而阻碍了她们的政治参与。杨小英认为受到生理限制,同年龄段的男性在精力体力方面均优于女性,这样的限制不利于女性实現自身价值,也阻碍了她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即使是一些女性精英,也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克服这样巨大的生理差距。③客体因素,李慧英认为党和政府在政策措施上对妇女参政缺乏有力的扶持,导致女性政治资源有限,不利于妇女参与选举或对其他公共事务的参与。

2.3.3 保障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权益的政策建议。时树菁认为利用基层妇联的组织动员功能,从制度层面确定男女性别比例,将有利于提高农村女性参与意愿。谭三桃提出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也是权益保障的重要部分,基层组织应当从提升女性参与能力角度出发,改善女性参政氛围和环境,继续建设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等,巫昌摘也指出加强《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可诉性可以促进妇女的政治参与水平。张凤华指出提高女性在文化、心理、政治等方面的素质是当务之急,在这个过程中,制度上的保护和妇联等的组织功能缺一不可。

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研究领域比较宽泛,也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就我国目前基层现状来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作为中国社会结构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农村居民这一群体的政治参与的发展将会深刻地影响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关农村居民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和他们作用于政治参与的机制,这对于之后进一步建设中国基层民主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相关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应然研究较多,实然研究较少。从研究视角上来说,目前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应然研究方面,大多是通过梳理我国农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来对其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描绘,但是对于政治参与现状的实然研究相对较少。

实地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上来说,调查研究相对较多,而实地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相关领域的学者更倾向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研究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等内容,而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现状的研究由于实地研究较少,显得较为单薄。

缺乏多主体角度融合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来看,随着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地位的提高,学界对于该群体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她们的政治参与也正在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以农村女性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对于农村政治参与的性别群体差异的研究就相对较少,相关文献较少,同时也缺乏性别视角下多主体融合角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亨廷顿.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5-7.

[2] 欧博文.胡荣译.村民选举及公民权[C].中国大陆第二届村级组织建设学术讨论论文[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3] Amy B.Epstein.Village Elections in China: Experimenting with Democracy[M].United States: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6:45-50.

[4] Lawrence.Susan V1994.”Village. Representative Assemblies:Democracy,China Style."[M].Australia: Australian Jurnalof Co hinese Afairs,1994:59-68(July).

[5] Li,Lianjiang.Political trust in rural China[J].Modern China,2004,30(2):228-258.

[6] 刘伟.孙宇.关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武汉市城郊农民为例[J].孝感学院学报,2011,31(05):78-82.

[7] 谷满意.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3,35(02):97-102.

[8] 竹铃. 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3.

[9] 叶笑云.浅论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J].理论与现代化,2001(2):10-13.

[10] 宋维强.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J].长白学刊,2001(6):14-16.

[11] 任振宇.四川民族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4):89.

[12] 孙秀林.村庄民主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基于400个村庄的实证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8(06):80-107,+244.

[13] 杨明.四县农民政治参与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0(02):67-75.

[14] 马君,邵作连,张培强.农民政治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8):34.

[15] 任映红,荆琦.村落文化情境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兼析H村村治变迁中的文化因子[J].浙江社会科学,2013(07):98-114,+158.

[16] 贾希富.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影响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17] 刘晶晶.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村妇女参政不足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以遵义县南白镇、乌江镇农村妇女参政状况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4):39-42.

[18] 李涵.村民自治背景下的青年妇女政治参与探析[J].现代交际,2012(07):12-13.

[19] 刘晓旭.农村妇女参政困境的政策因素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01):51-53.

[20] 张勇.农村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湖北省长阳县农村调查小结[J].社会,2004(06):26-29.

[21] 魏宪朝,栾爱峰.中国农村妇女参政障碍中的文化和传统因素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11-15、129.

[22] 楊小英.中国女性参政的主要障碍及对策思考—浅议加强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J].理论与改革,2000(03):64-66.

[23] 李慧英,田晓红.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相关因素的分析—村委会直选与妇女参政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2).

[24] 时树菁.河南省南阳市农村女性参政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8(01):61-68+81.

[25] 谭三桃.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妇女的政治参与:一个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0,33(01):37-43.

[26] 巫昌祯.完善妇女参政的法律政策[J].中国妇运,2004(1):31-34.

[27] 张凤华.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汕头大学学报,2005(05):79-82、98.

猜你喜欢

女性视角政治参与农村居民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
女性视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万象》杂志女性作家群体研究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市场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