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线上+线下”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创新探析

2019-11-28方雷白永生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体验式线下

方雷 白永生

【摘 要】本文分析地方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中认识不到位、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薄弱及教学方法单一、创新创业体验的平台载体不多等问题,提出创新地方高校“线上+线下”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并论述该载体创新的主要途径: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提供前提条件;强化队伍,提升能力,提供运行保障;加强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实践教学载体。

【关键词】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线上+线下”体验式教学  队伍建设  观念创新  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C-0173-03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但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尤其是地方院校在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协同育人、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应是地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当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使用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因此,运用好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的同时,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整合现实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采取线下指导和线上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创新创业“微空间”应是创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载体的必然手段。

一、地方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与专业实践教学的体验融合不够紧密。有的地方高校片面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针对少数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理想的学生而开展的教育。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可有可无。从学科地位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无法与专业教育相提并论。不少地方高校普遍采取开展讲座和创新创业竞赛等形式进行教育,独立设置专门课程较少,与专业课程的联系不够紧密。由于地方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思维,往往将其作为提高就业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措施,把创新创业教育变成了地方高校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的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这就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因脱离专业教育而失去了生命内涵和创新源泉,因其无法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结果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层皮”的现象,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无法将其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因而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这就使得地方高校无法正确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同时也不利于专业实践教学的长远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一项全局性、系统性、超前性的复杂工程,涉及高校办学的方方面面,需要地方高校以切实可行的有力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二)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薄弱,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体验的方法单一。从师资方面来看,不少地方高校的专兼职创新创业教师多由辅导员担任,其知识结构无法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性质的要求。而专业教师兼职创新创业课,又容易将其当作本职工作之外的额外负担,缺少内在动力。师资紧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由于条件限制,不少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课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和理论讲解上。大多数教师本身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其教学内容只能从理论层面讲授知识,所采用的案例基本上来源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有针对性地适用于尝试创业的大学生。其教学内容拘泥于书本而缺少实践指导,不能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学习的需要,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浓厚兴趣,直接导致地方高校创新创业项目不够创新。有的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普遍流于形式,把原有的社团活动进行改头换面后,包装成所谓的创新创业项目。还有的学生把送快递、做横幅、开商店等科技含量不高的传统项目进行包装,这些项目都不能与社会实践进行无缝对接,其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三)创新创业体验的平台载体不多,对资源有效整合不够。地方高校凭借单方力量推动企业参与合作的内生动力不强,校企合作长期处在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等较浅的合作层次上。在校企合作中,由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高校以育人为根本,二者在合作诉求上难以达成一致,这决定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一时难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投入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力度有限,尤其是用于基本教学保障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办学需求。地方高校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有限,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合力。一般而言,创业教育、创业大赛等主要由团学部门归口管理,而创新活动往往由教务部门予以组织安排。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无法有效整合全校资源,无形中拉大了信息沟通的成本,造成了管理不順畅。

二、地方高校“线上+线下”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创新的现实意义

(一)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的浓厚兴趣。实现跨学科交融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地方高校的办学资源有限,仅仅依靠整合现实资源恐怕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在传统的课程体系设计环节,专业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被动接受记忆性知识。而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局限性,这种程序性教学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量极其有限且效果不好。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顺应时代发展与未来社会的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让学习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则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线上+线下”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载体注重突出跨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打破学科内容之间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实践中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置真实的实践项目,并依托实践项目设置模块化的课程内容。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自身需要,根据项目需要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使跨界学习和实操应用有效结合起来,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的锻炼,能够在真实的体验中明白自身的不足和优势,进而更加明确未来就业和创业的规划方向,提高其综合能力和职业竞争力,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多元化的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先天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传统课堂教学存在长期以来被人们所诟病的“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等不良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性因素,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传统教学课堂向“线上+线下”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载体转变后,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依托创新载体,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也发生了诸多改变。教师必须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多种形式教学,包括参与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现实需要。教学内容也不再拘泥于某一本专业教材,而是呈现出模块化、项目化、专题化等多种形式。基于不同课程性质和要求,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加强调过程评价,不断提高主观题目考核比例,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降低“死记硬背”题目考试比例。通过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由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由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创新性工作的能力。

(三)打造“互联网+”实践平台,有利于推行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现实虚拟相结合的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地方高校推行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逼真的情景模拟作为体验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作为坚强的后盾。虽然企业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需要,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为此,地方高校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以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习实训等硬件实体为依托,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打造创新创业在线管理平台为主要内容,构建多元、立体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好平台功能,根据人才培养与教学需要,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实际项目需求为驱动,紧密结合项目运行需要设计课程内容,通过在线交流、互动、指导,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信息咨询、知识分享等服务,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发现知识难点和自身不足,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兴趣,并以此实现跨专业的综合协同实践,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紧密衔接和深度融合,让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强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断锻炼他们和客户的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在真实的情景体验中提高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强化创新创业的实战经验,不断促进学生掌握创新创业起步的基础能力。

三、地方高校“线上+线下”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创新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为“线上+线下”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创新提供前提条件。一是要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各有关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职能,形成学校总体统筹、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资源有效整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二是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由校企共同参与修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三是要建好各类网络资源库,让学生能够便利地从互联网上获取微课程、视频公开课、专业习题库、辅导资料等在线资源,同时可在网上讨论交流,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宿舍等固定场所,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碎片时间,让学习变成随时随地的行为。要建好用好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着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线上+线下”体验式课程体系,并建设一批跨学科专业、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质公共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课。通过创新创业线上学习和线下辅导相结合,实现理实一体化,让学生在校期间具备创业和就业的实操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二)强化队伍,提升能力,为“线上+线下”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创新提供运行保障。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局限于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而在线上线下教学中,线上学习和线下辅导都是一个完整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教师所花费的精力可能更多地用于为学生在线上进行答疑解惑,并给出可行性的建议意见。要确保教师教学能力能够适应线上线下教学的能力要求,地方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一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定期对全校教师开展有关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政策措施、典型经验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形成校企人员互聘交流机制。二是要强化培训,将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纳入年度教师培训计划,明确教师从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和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三是要完善激励机制。修订教师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办法,增加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指标体系,将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量及其成果折算成教学工作量或科研工作量,对产生重大成果的教师给予重点奖励。

(三)加强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实践教学载体。地方高校应着力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将线上与线下教学平台有机结合,推行学生自主学习的运行机制,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科学发展。要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深化引企入校和引校入企工作,联合企业加强实验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创业实验室等硬件设备建设,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训作用,出台有关实验课程设置、实验室开放程序以及考核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全校的创新教育资源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并将实验实训室等的开放情况纳入评估标准,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建好以上实体平台的同时,要注重推動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杜绝单纯知识传授所造成的高分低能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最终达到知行合一。为此,要注重虚实结合,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采取线上整合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开展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线下组织实习实训、专业技能竞赛,打造线上线下互动、虚拟现实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新模式。通过推进线上线下平台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学生在时时、处处、人人的泛在化学习环境中,自主运用信息化工具满足创新创业知识需求,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线上+线下”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创新的最大获益者。

【参考文献】

[1]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刘兆琪,寇鑫,刘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1)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五+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2018JGA17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方 雷(1985— ),男,助理研究员,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规划及效能督查办主任兼分校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白永生(1980— ),男,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体验式线下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中级财务会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析
基于微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基于网络资源的“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