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戏剧导演创新研究和发展

2019-11-28李平平

戏剧之家 2019年30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新时期

李平平

【摘 要】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民族不朽的灵魂。在瞬息万变的竞争浪潮中,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样,历史悠久的戏剧艺术也面临着挑战。但是机会和挑战是双刃剑。在一定程度的挑战和压力下,我们看到了古代戏剧艺术的希望和机遇。本文讨论了新的戏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戏剧艺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0-0041-01

导演需要的是细密的思维,新颖的创作构思,还要积极响应市场,满足市场的需要。优秀的导演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艺术敏感性和创新思维。他应该采用新颖的艺术形式,把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一、戏剧导演的概念和构成

(一)戏剧导演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希腊,指导美术已经兴起,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和一整套理论体系。直到上个世纪,随着历代导演的实践与探索,才最终确立了演员、导演、剧本“三位一体”的原则,其中导演是戏剧创作的主体,也是戏剧的灵魂,剧本是连接导演与演员的桥梁。中国戏剧经历了从戏曲到戏剧,再到影视的发展过程,导演制度也随之得到加强和完善。

(二)戏剧导演的相关概念。他借用音乐、舞蹈、艺术、歌曲等艺术手段,根据导演的生活经验、经验和理论知识创作剧本。导演的艺术目的是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和幽默的风格,把剧本内容完整地展现给观众。

(三)戏剧导演的相关构成。作为整个艺术创作的主角,戏曲导演需要对剧本进行深入分析和完善,选择适合剧本角色的演员合作。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风格等。然后进入戏剧预演阶段,预演分为三个阶段,即预演阶段、詳细预演阶段和创作阶段。它呈现了艺术的内涵和意义,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完美的表演。

二、新时期戏剧艺术的创新

(一)戏剧的体式格局的创新。传统戏剧结构遵循线性结构和群体结构。面对这种封闭、单一的模式,中国戏剧文化很难继承和发扬。在这种形式下,姚黄伟子的新结构方法应运而生。有冰糖葫芦式、平行式、拼盘式、双重时空式、开放网状式、散点透视式、意识流式,等等。

(二)戏剧表现手段的革新。艺术家们环顾四周,从四面八方出击,寻找新的戏曲表现手法,最终找到了突破口。同样是艺术领域的散文、诗歌、小说、电影等,艺术家们吸收其中的精华,很好地融入到戏剧中。因此,我们将看到戏剧、诗歌、音乐、电影等的虚构化。例如,音乐,不仅是指具有一定音乐元素的戏剧表演,还指音乐结构的引入。

(三)戏剧演剧形态的创新。传统的导演、表演、舞台艺术机械等平面戏剧失去了自己的表现形式,限制了观众之间的交流。因此,随着新时期的创新,戏剧表演形式更加注重空间艺术、时间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物理艺术的融合。使其更具舞台和剧场的性质,加强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展示了身体语言的兴起、面具的盛行、剧场的扩张、舞台的多样性、舞蹈的美丽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戏剧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的复杂情感、本能和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新时期戏剧艺术的发展前景

对于戏剧艺术的未来发展,笔者希望政府加大对戏剧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保护和传承好戏剧艺术,让戏剧大胆创新,稳步推进,走向市场。市场是戏剧繁荣的唯一途径。首先,对于演员来说,剧本由几位导演决定,根据剧本的需要选择演员。从理论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至于戏剧,它的目的是培养观众的审美水平,弘扬中国的千年文化艺术。只有政府的支持和巿场的运营才能达到戏剧传承的真实效果和真实意图。就戏剧本身而言,在未来的发展中,在戏剧繁荣的环境下有必要尝试小戏剧。小戏剧也要尝试改进舞台设计、灯光、音乐和编曲,这将吸引年轻观众,获得更多的观众。不仅如此,还要将现代科技应用到场景中,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而凸显戏剧的魅力。

四、结语

新时期戏剧所创造的形式和风格的多样性,甚至舞台词汇的多样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在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是难以比拟的。它不仅实现了形式的创新,而且也实现了内容的创新。形式和内容没有简单的创新,因为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依存的。虽然戏剧艺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坚信,民族艺术将永远存在。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影评论六十年[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2]罗艺军.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新时期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