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校园环境治理的研究
2019-11-28孙玲冯振凯
孙玲 冯振凯
摘要: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主要以南昌航空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深入到南昌航空大学开展关于校园环境治理情况的调查研究,试图从多方角度来了解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努力发现它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旨在探讨学校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问题,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10.127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side reform”,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Nanchang Aviation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ducts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on campu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rough Nanchang Aviation University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rying to underst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In actual situations, we strive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main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e aim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chool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level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Supply sid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供給侧改革”的概念最先由习近平同志提出,他表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提高体系质量和效率”[1]。说明从需求侧发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供给侧着手,这样更容易打破经济困境,从而体现了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如今,校园环境治理作为优化育人环境、构建文明美丽校园的有效途径,它受到经济、社会和教育等极大影响,“供给侧改革”思想在校园环境治理上同样适用。针对当前高校校园环境治理的工作而言,存在着思想供给与行为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够平衡的问题。往往只注重一味地扩大需求,而忽略了思想供给,提供给学生的环境品德教育过少,导致校园环境问题不断反复。为此,校园环境治理应在扩大合理需求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重视思想供给。
1 大学生校园环境治理供给和需求的内涵概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我国对校园环境治理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高校校园环境治理的方针性文件,并对校园环境治理供给与需求方面给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方案。下面简单阐述校园环境治理供给和需求的含义:
校园环境治理的需求,主要指的是高校对拥有良好环境道德学生的需求、学生对环境道德教育课程的需求。如今,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些拥有良好环境道德的大学生既受益于高校,也会反过来积极作用于高校,为建设美丽校园而出力。
校园环境治理的供给,主要指的是高校提供给学生培养环境道德的教育产品,包括课堂供给与课外供给。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网络图像等形式传授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及环境污染的严峻性,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更加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课外,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从而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做到爱护环境、爱校美校。
2 大学生校园环境治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大学生校园环境治理的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化,环境道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越来越重视,环境道德教育在环境治理中起到的推动作用也日趋明显。因此,高校对拥有良好环境道德大学生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而当前高校拥有良好环境道德大学生数量的比例,可以通过整体学生环境道德水平的高低所体现,而学生环境道德水平的高低又可以通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来反映。根据调查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强弱的结果可知,该校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依次为很强(5.88%)、较强(28.57%)、一般(60.5%)和弱(5.04%),这说明整体学生环境道德水平一般,具有良好环境道德大学生的数量较少。而一个好的校园环境脱离不了学生而存在,只有拥有良好环境道德的学生,才会带来环境优美的校园,为此,我们要合理运用环境道德教育加以引导,举行各类教育活动,培养出大量具有环境道德意识的学生,从而满足校园环境治理的需求。
2.2 大学生校园环境治理的供给现状
为了达到对校园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要了解校园环境治理的供给现状,就必须调查它的课堂供给与课外供给情况。首先,关于校园环境治理的课堂供给。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课程既有利于推动高校新型德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促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此,环境道德教育的课程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但是课堂供给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同,通过调查分析可知,举例法所占的比重最大,实践法最少,只有3.2%。这表明大部分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比较老套,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导致无法调动大学生的求知欲,也就实现不了教学目标[2]。这应该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己参加课外实践,体验后更容易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其次是课外供给,即制定校园环境保护的相关实践活动,通过举行一些新颖、有效的环境道德教育活动,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充实学生的大学生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乐在其中。据调查分析,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学生很少,经常参加的学生只有四分之一。
该结果说明举行的课外活动并不受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即使学生参与了也学习不到什么东西,甚至觉得枯燥无聊。而一个好的课外实践活动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单一的。想要实现课外供给不错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活动上进行突破,使之更加贴近生活、受益于学生。
3 校园环境治理单一供给和多元需求的矛盾及其原因
大学校园环境治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来自学生与高校两个主体,且具有时代性与差异性,相反校园环境治理的供给却是单一且固定的。
一方面,校园治理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情况不同自然治理的方案也应不同,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校园治理更应该不断变化、创新,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要认识到高校对良好环境教育下的大学生的需求与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环境教育方式的需求都同等重要,注意平衡双方的需求。另一方面,尊重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大学生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他们的家庭背景,他們虽然都是大学生,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自然需求也不一样。针对不同的大学生,应该有对应的不同的供给方案,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做到有针对性。
如今,校园环境治理的供给单一且固定,不够多样化,无法满足全体大学生的需求。高校一般是运用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教学方式也毫无新意,主要为描述法和举例法,这样向学生传递的往往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没有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校园环境治理,并且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因此,高校应积极创新,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不应局限于课堂,应该经常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明白校园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4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校园环境治理优化对策
4.1 扩大校园环境治理的合理需求
不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宣传。构建一个美丽的校园环境少不了学生们的帮助。为此,通过新媒体网上宣传、定期举行环保主题讲座,并且在学校宣传栏张贴相关海报,提升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的氛围,增强环境道德教育效果,深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做到爱校美校[3]。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与看法,我们应充分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针对性的提供供给,才能达到校园环境治理的供需平衡。
4.2 加强校园环境治理的有效供给
改善课堂授课的方式。高质量的教学缺少不了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的课堂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教育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环境道德教育在传统的课堂上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更应该创新,利用科技的手段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清晰的了解环境污染的严峻性以及面对这些问题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5 结语
完善课外教学体系。课外教学不但可操作性强,而且更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举行“知识竞赛”“清洁日”等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使得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在活动中不断了解环保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达到应有的课外教学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的反馈及向其他高校的学习,不断完善课外教学体系,以期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波.“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育人工作的实效性研究--以“三严三实”教育为例的样本思考[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
[2]古立新.高等院校环境道德教育略探[J].西北师大学报,2004(02).
[3]杨宇楠.“美丽中国”视阈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19-06-23
课题项目:该课题为南昌航空大学第十三届“三小创作”支持项目 2018ZD037
作者简介:孙玲(1996-),女,汉族,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数学与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