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开发转型农牧民认知分析

2019-11-28蔡凯龙朱建雯

环境与发展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牧民

蔡凯龙 朱建雯

摘要:湿地保护工程是恢复湿地和避免现有湿地继续退化的关键举措,而湿地保护、调整关系到湿地周边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农牧民对湿地保护的开展起着关键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对乌鲁木齐达坂城区湿地核心区域东沟乡、西沟乡和达坂城镇农牧民在湿地转型项目实施后的认知进行分析,对于湿地开发的支持比例分别为63%、50%、50%。在35岁以下对于湿地转型项目的支持率为78.2%,不支持者为21.8%。不超过45岁的在不支持湿地转型占总人数的67.4%,支持者为32.6%。没有耕地的农牧民有45%的人支持该项目,耕地比较少的支持率为50%以上。

关键词:湿地开发转型;农牧民;认知和意愿;达坂城湿地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0-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10.112

Abstract: Wetland protection project is a key measure to restore wetland and avoid the existing wetland degradation. Wetland protection and adjustment are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around wetlands. Farmers and herdsmen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protec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Donggou Township, Xigou Township and Daban Township in the core area of the wetland of Urumqi City, Urumqi City were analyz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etl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 The proportion of support for wetland development was 63% and 50% respectively. 50%. The support rate for wetl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 under the age of 35 is 78.2%, and the support rate for non-supporters is 21.8%. The transition to no more than 45 years old does not support wetland conversion, accounting for 67.4% of the total number, and supporters are 32.6%. 45%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who do not have cultivated land support the project, and the support rate of less cultivated land is more than 50%.

Key words: Wetland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Farmers and herdsmen; Cognition and willingness; Dabancheng wetland

1 调查地点及对象

本次调查的地点为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区东沟乡、西沟乡和达坂城镇。调查对象为此区域内进行放牧和农耕生产的农牧民。

2 调查时间及方法

调查时间為2018年5月,调查统计数据为2018年5月—2018年10月,5个月的数据。

调查方法为入户发放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牧民对湿地开发转型调整的认知及意愿的差异性分析

3.1.1 农牧民对湿地开发转型调整的认知及意愿的年龄差异

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牧民进行调查分析,通过系统的分析能够发现,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支持湿地转型的人数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反对湿地转型的人数则开始不断的提升,选择不清楚的人数基本保持不变。从调查结果中能够发现,在35岁以下的对于湿地转型的支持率非常高,达到了78.2%,而不支持者则仅有21.8%。不超过45岁的不支持湿地转型的人数则占总人数的67.4%,支持者则仅有32.6%,从这一数据上也就明显的体现出了年龄对于湿地转型开发项目的影响。

3.1.2 农牧民对湿地开发转型调整的耕地拥有量差异

在分析中发现,拥有耕地数量不同的农牧民对于退耕还湿的支持态度也不相同,没有耕地的农牧民有45%的人支持该项目,而剩余的55%则表示不清楚,没有人反对,态度也相对来说比较积极。耕地较少的农牧民对于湿地转型开发项目的支持率为50%以上,从整体上说耕地拥有较少的人最为支持该项目的发展,为68.29%。从即兴访谈调查中还发现,有很多农牧民的收入都是多样化的,也就是说耕地并不是农牧民唯一的收入方式,因此在湿地开发方面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也比较小。

耕地拥有量较多的农牧民和其他类型的农牧民在湿地开发项目的态度明显不同,有58.46%的农牧民都不支持湿地开发项目。原因就是有很多农牧民通过土地承包转租的方式能够得到良好的收益,再加上自己也会种植一部份耕地,所能够获取的经济收益也就比较高,所以并不愿意改变现有的生活模式,担心一旦湿地保护实施之后就不能够保证现在的生活质量。

3.2 湿地开发转型调整的态度探析

3.2.1 不接受湿地开发转型调整的原因

在了解不支持湿地开发项目原因的时候发现,有些农牧民认为耕地是一种保证稳定收入的主要方式,自身也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也缺少在其他产业方面的发展资金,农牧民担心在湿地开发之后很难保证生计。在退耕还湿之后很多人担心生活方式和谋利模式[2]。在调查中发现,农牧民对于补偿政策落实的担心率为12.18%,从这点上来说,政府的政策落实状况以及补贴水平是影响农牧民支持率的关键。

3.2.2 接受湿地开发转型调整补偿方式的选择

在对湿地开发转型项目的支持者中,支持湿地转型项目,关键点就在于现金补偿,持有这种态度的人数为总量的47.21%,其次便是培训机会、就业机会以及土地置换等,这些因素所占的比重分别为总量的25.43%、24.17%和22.39%;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耕地收益的水平低于退耕还湿后的收入。从接受补偿选项中的信息能够发现,农牧民51.28%能够接受。在选择土地置换这一方面,西沟乡的居民选择率比较高(达坂城镇:21.37%,东沟乡:14.52%),在调查中发现,这里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所以耕地质量以及耕地收入都比较低。

3.3 替代生计选择的农牧民认知与意愿

3.3.1 农牧民的现状生计来源及存在问题

对农牧民的收入来源分析,发现有42.7%的农牧民收入来自于农业,而牧业收入占27.4%,还有18.5%的收入来自外出打工,有5.27%的收入来自于个体经营,有5.13%收入则来自其他的行业,农牧民对于农业经济的依赖性要明显较高。

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粮食产量开始逐渐的下降,需要借助耕地以及放牧等多种方式来维持生产经营活动。在问及当前耕地以及农牧业的发展时候,有11.57%的人认为是土地营养度下降,有8.26%的人认为单一种植结构的影响,有41.27%的人认为生产技术以及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还有52.83%的人认为自然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比较大,土地存在沙化和碱化的占22.59%。从其他的生计方面分析,畜牧业的发展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小,外出打工不稳定也存在极大的影响[3]。从这点上来说,尽管当前农牧行业已经出现了逐渐衰败的状况,不过因为生计原因,依旧需要将土地作为生活保障 。

3.3.2 替代生计模式的农牧民响应

在针对精细化农业生产的替代生计模式进行分析,农牧民对于这一模式上的选择来看,应加强对农牧业的精细化生产、注重湿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永久性地进入城镇从事其他行业、发展农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模式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0.84%、22.53%、20.17%、20.48%。通过多样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是绝大多数农牧民所想的。也有极少数的农牧民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只是等待政府的安排,这一部分人数为总数的26.39%。其他选择的农牧民为总数的10%。从这点上看,农牧业依旧是当前农牧民所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其他的方式尽管有可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但是缺少保障,因此农牧民就希望能够进行提前规划,增加收入來源,与此同时,还希望能够实现各个选项之间的均衡性,体现出了农牧民并没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目标,也从中看出了大多数的人都在等待政府的安排。

4 结论

通过分析达坂城湿地开发转型存在障碍性的因素,在湿地开发转型过程中未能兼顾达坂城的生态效益和农牧民的经济利益。关键的问题有两个:首先是湿地开发转型中对农牧民的经济补偿制度依然不完善,达坂城地区经济总量低,建设资金有限,对退耕还湿中农牧民的补偿时常不能按时支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牧民对退耕还湿工作执行的支持和信任度;其次,是在湿地开发转型后,农牧民的替代生计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对农牧民而言,耕地是其赖以生存的核心手段,一旦失去耕地,却缺乏其他有效的谋生手段,其就业和生存都将出现问题,因此对退耕还是依然存在抵触。

参考文献

[1]佟光霁,张路路,闫鹏飞,郑德胜.“绿水青山”建设时代退耕还湿问题博弈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9(03):129-133.

[2]郭子良,张曼胤,崔丽娟,杨思,王贺年,魏圆云,肖红叶.中国湿地分级体系建设现状与探讨[J].湿地科学,2018(06):323-327.

[3]徐慧博,乔红娟,雷茵茹.中国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8(07):19-23.

收稿日期:2019-05-13

作者简介:蔡凯龙(1986-),男,汉族,本科学历,科员,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与评价。

猜你喜欢

农牧民
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诉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论农牧民就业的法律保障
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探索与思考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西藏农牧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论专业合作社在甘南牧区扶贫中的作用
内蒙古贫困旗县农牧民增收问题思考
甘南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内蒙古:6月底前百万农牧民广播电视户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