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
2019-11-28杨富秀
杨富秀
【摘要】如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学习,在融入“互联网+”之后,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多媒体设备等,让课前预学、课中自学与互学、课后展学经历一场深度学习的变革。不论是借助互联网的资料读懂诗意,还是借助云平台感知意境悟诗情,还是借助教育APP的吟诵与群诗阅读,都会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充满兴趣,充分挖掘学习潜能,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 ;古诗词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学习在小学语文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可是回顾我们的学习总是老师串讲的居多,对于感悟情感、体会意境、吟诵体验都因为课堂时空有限而大打折扣。更不要奢望激活思维、培养能力、落根语文素養。可喜的是,如今“互联网+”广泛应用于教学,让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学习也经历一场深度学习的变革。
一、“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预学
曾经的古诗词预学不外乎就是读读课文,勾画生字词,预学没有生长点,对激活课堂思维完全不能垫牢基石,如今“互联网+”时代,预学充满乐趣与目标。
安排预学前老师通过对该诗词知识的前后联系、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着力点等因素进行分析,遵循以生为本和个性化的原则,整体构思教学环境创设、学习任务清单和微视频设计等,利用QQ、微信、二维码等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推送数字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预学挑战,让学生在“自读、自探、自疑”的自主化“预学”活动中发现新知识、感知新内容、生长新思维,同时还可以采集新问题,为课堂交流与探究“储备”自己的思考。
以学习任务清单来谈,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任务,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文本相关联的微课、电子文档、视频以及老师的口头经验和资料。学生可以个人或者集体完成导学单上的任务,将结果通过网络平台传送给老师,同时在打包好的任务清单里面加上个人的疑惑点,老师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大家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讨论。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自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自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相应素养的关键环节。古诗词学习,老师要为他们营造多维、智能的学习场地,引导学生以云平台为载体,围绕学习任务,借助学习资源,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采用观看微课等方式将诗词内容变得简单明了,允许学生带着问题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行探究感悟。并且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我阅读能力和人格修养。只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巡视过程中,要利用云平台传输学生问题,并推送资料给有需求的学生,进行适时引导、个别辅导。
比如《清平乐·村居》学生自学中对上阕“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深入理解没有内化,就可以传递“这是一个怎样的景色?相媚好之间的情景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给相关学生,实现课堂个别辅导。并配上多媒体课件的学习提示和相关景色视频展示,让他以书旁写感受方式再内化,并将学习感受通过班级实物展台展示或者通过云平台上传。这样,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借助平台资源,看读写思,深入感悟,虚拟交流,自主测试。
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互学
所谓“诗词互学”,就是让课堂富有生机和灵性,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台”,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疑难的都展示出来。通过展示交流引发对文本内容的思辨、深化,实现思维互动、观点碰撞。
只是交流互学中,先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自主学习时的重点问题进行互学。学生打开手机或电脑,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通过高拍仪、实物展台将学习笔记投射到电子白板上,将生生、师生交流讨论的内容通过电子绘图板传到云平台,并利用电子显示屏逐一展示。鼓励通过电子白板与PPT嵌入分享学习成果,敢于表达“我的不同、我的质疑、我的补充、我的表扬、我的建议”,实现老师、学生、资源、学情的互动。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在全班进行广播,形成核心问题,展开全班讨论,或者上传读后感,让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富有蓬勃张力和鲜活生命力。
比如《清平乐·村居》的朗读互学,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音乐来创设吟诵情境,聆听朗诵范本模仿吟诵。师读、 生读都配上恰当音乐,体现出上阕农村闲居人家的宁静安适,下阕小儿子的憨态可掬、调皮稚气。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时语气平和优美 ,“相媚好”时一种陶醉,“最喜小儿亡赖”语气变得喜欢。可以让小组利用云平台展示互学,朗读体验中互相评价共同提升。传统课堂教学,老师要花大量时间进行讲授,而通过云平台,实现了进行适时的交互,以及学生大面积交流及深度讨论,体会诗词意境。
四、“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展学
此处的“展学”是古诗词学习后的拓展学习。拓展学习涉及的方面很多,利用“互联网+”,拓展群诗的阅读、诗词吟诵、诗词表演等。
群诗阅读,是一种“交叉阅读”“立体阅读”,通常是在教师组织下,一段时间内,借力互联网阅读相关联的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比较异同等,促使学生在多个文本阅读中关注一类诗的语言特点、意义重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原有的读懂的“一篇”走向读通“一类”,这“一类”也许是“一首带多首”“同作者”“同主题”,群诗阅读绝不是多文本的叠加,而是借力“互联网+方式”的诗词潜能挖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懂到读通的转变,其中洋溢着语文思维的审美情趣。
诗词吟诵,传统的吟诵主要应用于课堂,由教师带读、学生随语音资源跟读等方式,主要舞台范围局限在课堂上。而如今互联网时代,吟诵类软件的开发,将吟诵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而是可以在任何时空展开。尤其是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可以就自己理解古诗词后的感受来进行朗诵品味,借力手机诵读APP,整合朗诵资源,参与朗诵 、比赛等体验。其中“为你诵读”APP就是我班孩子特别喜欢尝试的一个平台。
诗词表演,也是学习结束后,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将诗词故事表演。比如《清平乐·村居》学习后,老师采用“音乐+图画”的方式将全文中最是俏皮活泼且精彩有趣的句子表演。学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应用现在的新技术辅助角色扮演活动,把“小儿”的闲适自由、心无旁骛、纯真状态表演出来,并创编诗文剧本,小组为单位将剧本拍摄为小电影,以此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无论是课前预学,还是课中自学与互学,课后展学,都是以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思维品质实现深度学习,充分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促进知行合一及完美人格形成,使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诗词学习中得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先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J].小学语文,2017(1).
[2]田慧生.走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